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211)

林若秋受宠若惊,“怎可劳烦娘娘大驾?”

只好让乳母将楚瑛抱出来。

谢贵妃端详着婴孩濡白面庞,微微笑道:“难怪人人都说父子容貌相似,简直和陛下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般。”

林若秋正要谦逊,忽见谢贵妃抬手想摸一摸楚瑛的脸,吓得心跳都漏了一拍,忙道:“娘娘,当心您的指甲。”

那金指甲套子虽说不甚锋利,可婴儿皮肤娇嫩,疏忽之下还是有可能划伤的。

谢贵妃抱歉一笑,只得收回手去,“是本宫大意了。”

再不提抱孩子的话,只认真看了几眼,便告辞离去。

红柳轻轻皱眉,“她来做什么,就为了说几句闲话?”

林若秋脸色微白,哑着嗓音道:“把皇子抱进去吧,刚生下的孩子格外娇弱,这几日就别让他见人了。”

她不信谢贵妃会是这样疏忽大意之人,就算没养过孩子,谁不知道婴儿是最脆弱的,稍微一点损伤都不得不防;当然谢氏肯定也并非想伤害这孩子,她没那么糊涂,敢在皇帝的心尖上动刀,何况,她看楚瑛的眼色中并无厌恶,有的只是平静与漠视——如同看着一件易碎的瓷器。

也许谢贵妃此番过来并没有别的意思,可林若秋不得不往深一层理解,会是对她的威慑与警告吗?倘若说之前她只是一只无足轻重的蝼蚁,可当她生下皇长子后,便等于拥有了与谢赵等人一较高下的分量。凭心而言,她若处在谢赵二人的位置,也会如临大敌——有时候保持心态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看着对手一步步崛起,甚至隐隐有盖过自己的趋势,那种滋味一定不怎么好受。

比已知更可怕的是未知。

但事已至此,她当然不可能退回到原先龟缩的状态,有这一双儿女在,也不是说退就能退的。林若秋努力调整好心态,比起害怕,她必须先令自己站稳。她站得越高,别人想推倒她就越费劲。

楚镇晚间再过来时,便是与她商议位分之事。

皇帝踌躇着道:“朕本来想令魏安即刻宣旨,但思来想去,也不知该选个什么封号为宜,只好来问问你的意思。”

林若秋哑然失笑,原来皇帝因为这个才迟迟委决不下,亏得红柳脑补了一大堆。还好她没听红柳的话来催问,否则岂非显得太急功近利了些?

林若秋便道:“陛下自己决定就是了,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不然,你的事怎能轻率?”楚镇神情严肃,“若朕选了回头你再不满意,朕可吃罪不起。”

说得好像她比天王老子还可怕。林若秋没办法,只得由着他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因问了两句,原来四妃之中,仅存的空缺为淑、德二妃。虽说淑妃位次在德妃之先,但同为正一品四妃亦差不太多,只是两者择其一,皇帝难免存在选择困难。

林若秋想了想,“那妾还是选淑妃吧。”

她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若真选了德字为封号,难免会被人耻笑她德不配位;淑字则为温和善良之意,林若秋认为自己勉强靠得上,她御下很温和(多数时候懒得发火),也堪称良善(既没心机、也没手段作恶),这么一想,淑妃这个位分对她再合适不过。

第86章 意会

林若秋将这意思一说, 楚镇便笑道:“你这样想吗?朕也觉得淑字于你挺合适。”

看起来像是早有预谋,什么征求她的意思, 没准皇帝早就拟定好了。

林若秋立刻撅起嘴, “原来陛下也觉得臣妾德不配位。”

女人的心思就是这样微妙, 自己随便怎么贬低自己都无妨,别人评价半句她都得怄气。

“瞧瞧,朕随口一说你都能想到别处去。”楚镇蹙起两道好看的剑眉,无奈道:“朕不过觉得德字太过古板严肃,你未必喜欢, 倒是淑字更像个宠妃。”

林若秋一听便眼珠晶晶亮,“真的吗?”

其实她最初也是这么想,德妃什么的, 一听便是上了年纪又德高望重的女人, 不及淑妃听着年轻貌美且有宠, 故而她一开始心内便有点微微的抵触。只是怕皇帝笑话她华而不实,才没敢表示这层意见。

楚镇简直不知该说她什么好了,说她傻, 却懂得避其锋芒,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说她不傻呢, 又常喜欢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上留心——很古怪的脾性, 却意外地令人着迷。

反正她搞不清重点,楚镇便自作主张的拍板, “那便这么定了, 朕明日就让礼部着手相关事宜, 这淑妃的册封礼隆重,可不是一时半刻能准备好的。”

林若秋不着急,横竖她还得先做完月子——据黄松年的意思,最好是坐满两个月,林若秋也怕接连生育损了身子,务必得细细调养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