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家小媳妇(5)

月子里落下的病难养,即便是宫里医术高明的太医也难能根治,只能精心伺候着。

宫人进来禀报,说贵妃在偏殿又催了,陈嬷嬷抬头看了太后一眼,太后面容不变,陈嬷嬷了然,这是还要继续晾着贵妃了。

单看如今的贵妃娘娘,春风如意,宠冠后宫,位分仅此于皇后娘娘,她又仗着育有皇子公主,俨然把自己当成后宫之主,并不把皇后放在眼里,金尊玉贵。

可这位贵妃娘娘的出身却不怎么显赫,她原本是永寿宫的一名小宫人,只在偏殿伺候,有一次陛下同太后闹别扭,不知怎的就撞见了这位贵妃娘娘,并且临幸了她,一国之君宠幸了母后身边的宫人,不是什么光彩事。

太后训斥了陛下,陛下觉得丢了脸,回去后就赌气下了道圣旨,封贵妃娘娘为林嫔。

加之她是皇帝与太后赌气作对的得益者,陛下每次与太后闹脾气,温婉贤良的皇后都会劝陛下要体谅太后,去其他宫妃那里,也多是此言,陛下烦不胜烦,唯有贵妃与皇帝一个鼻孔子出气,讨巧卖乖,不念旧主,深得圣意,没多久就冠绝六宫,生下六皇子后,便被册封为贵妃。

此次陛下不同意太后把幼宁接到宫中,自幼宁入宫以后,陛下就再没有踏足过永寿宫,倒是这位贵妃娘娘上蹿下跳的,不用想也知道,贵妃又在陛下那里煽风点火,引得陛下气性更大了。

平日里贵妃那些小家子做派,太后可以不与她计较,可这回接幼宁郡主入宫,太后与陛下母子之间隔阂涉及当年太后与汝阳王的桃色流言,这种事情,关乎皇家颜面,后宫上至皇后,下到陛下身边的贴身女官,无人敢在陛下面前提及,贵妃倒好,上蹿下跳的在陛下跟前拱火,眼瞧着陛下因此与太后冷战,洋洋得意,却不知已然触犯了太后的底线。

第3章 皇帝

太后晾了贵妃不足一个时辰,便听外面的宫人通传,陛下来了。

太后把腿从榻上放下,面上不显,言语间带着怒其不争的失望,“今日皇上倒是来的快。”

皇帝足有半月未踏足永寿宫,贵妃才被扣在永寿宫这么会功夫,‘政务繁忙’的皇帝陛下便得空往永寿宫来了。

太后端坐在凤榻上,宣德帝一身赤黄色窄袖圆领袍衫,脚踩绣了金丝蟠龙的靴子,步履稳健走至殿中,躬身给太后行礼。

“儿臣给母后请安。”

宣德帝今年三十有八,身形颀长,肤色白皙,与祖辈马背上打天下的矫健身姿不太相同,宣德帝气质儒雅,看上去就是个写写画画的文人。

跟在他身侧的林贵妃恭恭敬敬的跪到地上行大礼,太后目光扫过她的头顶,余光瞥见宣德帝紧蹙的眉头,淡淡道:“免礼吧。”

宣德帝起身,带着贵妃坐到一旁的椅子上,宫人奉了茶,宣德帝端起茶盏,浅啜一口,问道:“儿臣听说今日成国公夫人进宫了。”

太后笑笑,“皇帝今日过来,难不成是为了成国公夫人?”

宣德帝道:“成国公夫人入宫,想必为的也是她那外孙女,汝阳王虽不在了,成国公府这个外祖家却还在,既然成国公府有意将她接过去,儿臣实在不明白,母后为何还要强留汝阳王的孙女在身边。”

宣德帝开门见山,他幼时登基,这一路躲在太后身后顺风顺水,平日里对太后虽也敬重,但一有涉及到汝阳王的事,他就异常尖锐。

此事母子二人争执数次,相互之间各不退让。

太后道:“哀家不过是想养个孩子在身边解解闷,皇帝何必如此大张旗鼓。”

宣德帝对太后的态度很不满,他对汝阳王的厌恶,是深到骨子里的,那个男人,不仅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还敢觊觎他的母后。

他是一国之君,皇室正统血脉,百姓臣子都要匍匐在他的脚下,可他自小便听着母后和汝阳王的风言风语,说他的皇位,是母后委身于汝阳王换来的,甚至连他的身世也遭到了质疑。

他十五岁亲政,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汝阳王赶出京城,他以为母后和他的想法一样,以此为辱,一定会支持他瓦解汝阳王势力,贬黜出京。

不曾想母后极力反对自己,那是他们母子之间的第一次争吵,母子关系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裂开缝隙。

他实在不明白母后为何宁愿让自己这个儿子身世受人诟病,也不愿意让汝阳王离京,难不成汝阳王对母后来说,竟比自己这个亲生儿子还要重要吗?

只要自己亲手惩治了汝阳王,必然不会再有人造谣自己是汝阳王的血脉,闹出江山易主这种荒谬的言论。

汝阳王就是他心头的一个刺,他如鲠在喉多年,好容易把他赶出京,熬死了他,而母后却把那人的孙女接到了宫中,亲自教养,这无异于在向所有人宣布,当初不仅仅是汝阳王胆大包天,觊觎太后,而是两情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