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之首辅(59)

作者: 诸佛龙象 阅读记录

一群人齐声说到:“下官等都认可。”

“好。”纪良和放下了茶盏,缓慢而坚定的说到:“那就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辞书的编撰。”

说完,纪良和看向了宁砚,眼中有些欣慰之色。“宁砚,若这本辞书能成,你当居首功。”

这话宁砚当然不敢接下来,即使事实真的就是这样。

但是在场算是官位比他高的人,他如果得意忘形的接下纪良和的这话,绝对会给他们落下一个狂妄自大的感觉。

他这个小小的庶吉士居首功,那他们这些五品四品的人呢?让他们居于何地?

这在官场中绝对是大忌,这样的人绝对是笑不到最后的,宁砚清醒的很,自然不可能犯糊涂。

“大人过奖了。下官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罢了。辞书的编撰这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以后收录文字这个庞大繁杂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而这都要仰仗在坐的诸位大人。”

“那时在坐的众位大人才是首要的功臣,清墨怎么敢当得上‘首功’二字呢,如果大人觉得创造文字排列分类之法才能列为首功,那首功就应该是前朝《说文解字》的编者许慎,无论如何都轮不到清墨领这二字。”

如果说刚才这些人对宁砚是印象深刻,那现在他们对他就是欣赏了,包括纪良和在内。

他觉得,宁砚真的是将他训诫的那话:不骄不躁,给真正的记到心里了。他想起了章严维还专门找过他,与他谈起了昔日的好友宁伯生。

他知道,章严维是用这样的方法在变相的告诉他,让他在翰林院多多照顾宁砚这个古人之后。

他当然还记得宁伯生,也愿意看在已逝好友的面子上对宁砚照顾一二。但他如今看来,即使没有他,宁砚也能凭借着自己走出一条青云之路。

这样的人,没有道理会被埋没。

就在这一天,宁砚于翰林院中崭露头角!

**

自从定下了按宁砚所说的方法进行辞书的编撰之后,之后除了纪良和这个翰林学士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忙之外,其余的人完完全全就全身心的都投入到了书籍的编撰之中。

一本辞书的编撰并不容易,要涉及的内容太多,光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宁砚对这样的日子也很喜欢。每天就将自己埋在成群的书籍之中。也不去管官场中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

每天上朝的时候,他就认真的去听,然后自己也去琢磨一些其中的生存之道。等到了翰林院后,他就将心神全部投入到了编撰书籍之中,心无旁骛。

因为他提出来的那些方法,即使他官职低微,为辞书编撰的过程中他没有被其他人的轻视,而是让他真真正正参与到了中间来。

就这样,一年半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悄然流逝……

※※※※※※※※※※※※※※※※※※※※

注1:《说文解字》中好像没有“昍”这个部首,但是有两个目并在一起的部首,为剧情需要我就自己添了一个,勿当真。

注2:首创按笔画多少排列部首和单字的辞书是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是他对《说文解字》作了重大的改革。

ps:问一句,章节后面有个待高审的红字是怎么回事?我也没写啥违规的啊。

第32章 《大凉字汇》

太初四年七月到太初六年一月末这一年半多的时间,宁砚虽然过的平平淡淡, 忙碌充实, 但前朝却是暗流涌动。

太初五年正月,章严维再次被皇帝萧旻请进内阁担任首辅。废除了两年的考察法再次实施。

同时, 沉寂了两年多的章严维在重新掌权的时, 又接连颁发了三道新令。

其一, 精兵法。

共包括两点,一是将士兵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级, 每年对士兵进行测试,不合格者降级,直至被除掉军籍改为民籍。

二是在有两名男丁以上的民户中抽出一人在农闲的时候接受士兵训练, 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达到全民皆兵的地步。

其二, 重商税法。不加农税以利民,而对商人课以重税, 以充盈国库。

其三, 募役法。规定改原来的按户轮流服差役为官府雇人承担, 不愿意服差役的人根据贫富情况向官府缴纳不同数额的钱财便可免除差役。

此法为的就是让农户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专心去从事农业生产以充实国库。

这三条法令加上之前的“考察法”,章严维将解决冗官、冗费、冗兵问题与开源节流一起提到了明面上来解决。

实施不过一年的时间,最显著的一项成就是当年国库的钱较之去年增长了整整两成。

有这样的结果摆在那里, 保守派反对的声音都渐渐的弱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