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之首辅(32)

作者: 诸佛龙象 阅读记录

三人相视之后,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满堂喜意,其乐融融。

“砚哥儿啊……”

**

除夕之后便是大年初一,一个走亲访友的日子。没有什么亲戚的宁家一家便拿着馈岁上了王青牛在的王家。

王家也就两个人,王青牛和他寡居多年的母亲王氏。也许是觉得同病相怜,在宁远平去世后,王家母子没少帮助宁家。

到了王家后,在白淑兰的示意一下,宁砚携同陆秋歌打躬作揖行了一礼。“王婶,宁砚祝您健康长寿,子孙满堂。”

陆秋歌在宁砚之后,也行了个万福礼,道了一句贺岁的话。

王氏被宁砚这一礼吓了一跳,连忙说到:“哎呀,使不得使不得,你现在可是举人老爷了,怎么能给我一个糟老婆子行礼呢。”

白淑兰在一旁说到:“王姊,你当得的。我们家揭不开锅的时候,没有你接济我们还不知道怎么抗过来呢。而且砚哥儿上书院用的银钱青牛还帮了大忙,否则哪有砚哥儿的今天。”

“那是砚哥儿自己有本事,不像我家青牛,当年在私塾才待了一个月就被夫子打发回来了。”

王青牛听到这话,摸着后脑勺憨厚的笑了起来。其余人也笑开了怀。

“王姊,我们今天来可还有一件事呢。”说着,白淑兰朝陆秋歌看了一眼。“我想让秋歌和你认个干亲。”

王氏怔了一下,继而笑的嘴都咧开了。“好啊,能有这么一个标致的闺女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宁砚回头笑道:“秋歌,还不叫干娘?”

陆秋歌往前走了两步,然后跪倒在了王氏身前,郑重的磕了一个头。

“秋歌拜见干娘。”

“快起来,快起来。”王氏忙弯腰将陆秋歌拉起来。“青牛,你快去我房里取钱,包两个红封来。”

“哦,我这就去。”王青牛走出去两步,又停住了,回头憨厚的问道:“娘,俺以后是不是就有妹子了?那俺要不要也包一个红封?”

“当然是。”

“好嘞!”说完,王青牛便乐呵呵的去包红封了。

“王姊,那等秋歌出嫁,你就是她的娘家人了。”白淑兰笑眯眯的说到。

陆秋歌和宁砚两人悄然红了耳朵。

“出嫁?”

“砚哥儿要给秋歌一个名分。”

王氏一拍腿,高兴的说到:“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我就知道砚哥儿是个疼人的。”

“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

“定了!定了!”王氏看着宁砚和陆秋歌,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再般配不过了!”

**

一晃眼,时间就到了元月十五,上元节的日子。

上元节也就是俗称的“元宵节”。凤鸣县城虽小,但也是有灯会的。从来没见过灯会的宁砚便看着陆秋歌一起到了凤鸣县来看花灯。

而就在这一天,一纸来自京城上元府的诏令传到了凤鸣县。年假休沐才结束没两天的管县令随即就张榜向全县的人告示。

宁砚在看到这纸告示后,过节轻松愉悦的心情渐渐的淡了下去。

他知道,章严维的变法序幕在这一年之始的日子拉开了……

站在官府告示前,宁砚一字一句的认真读完了告示。

告示一共说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自今年始,改年号为“太初”,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在位的这位皇帝变法革新的愿望。

第二件事是颁布了一条法令——考察法。考察法共涉及了三个方面。一考察官员,无作为者降职或罢免。

二考察有爵位之人,无作为无贡献者降爵两等,后世累计。三考察国子监太学生,课业不合格者革去太学生身份,着各府县择优贡以充实国子监。

宁砚原先就是研究历史的,上下五千年,他看过太多的变法革新,成功的,失败的,国内的,国外的,数不胜数。换句话说,他可以算是处在“上帝视角”。

他清楚,章严维颁布这条法令的目的既为清除政敌,扫清障碍,又为提拔真正有才干的人进入朝廷,成为变法力量的一部分,同时可以减轻朝廷“冗员冗官”的现象。

但如果让他来做,第一步他只会先做考察法的第一条,斟酌做第二条,押后做第三条。

因为国子监这个机构太特殊了。其中的太学生十分之九都是从官员子弟中选出的“荫生”,类似他这样的“优贡”太少了。

谁家没一两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子弟?国子监就是这些人的出路。他们从国子监肄业后,家里动用一点权力,便可以谋的一份不错的差使。而章严维变法要动的就是这些人。

为官者除了为自身外,就为了福泽子孙后世。章严维要断了他们这方面的路,他们怎么可能不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