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之首辅(25)

作者: 诸佛龙象 阅读记录

乡试的最后一天,宁砚是在数毛笔毛中度过的。数完了毛笔毛,又开始用指甲刮将他一根都没用过的蜡烛上的蜡来打发时间。

当听到考试结束的铜锣声后,宁砚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然后用手摸了摸下巴,指肚传来了粗糙的感觉。

“又要刮胡子了……”宁砚自言自语了一句。

胡子是他在接受了成为男人后最头疼的几件事之一了。在大凉朝,蓄须是绝大部分男性都会做的,不少人会将自己打理的很好的胡须视为一件得意的作品。

但对宁砚来说,蓄胡须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不过也幸好大凉对蓄须还算开明,不然还不知道宁砚怎么难受呢。

等帘官将试卷全部收起后,贡院的大门才被打开,考生们这才离开号房,鱼贯而出。

乡试放榜的时间是十五天后,如果中举会有专门的差役送送捷报,但这仅限于家在宁安府城的考生。在偏远县镇的会通知到考生落脚的客栈,或者是自己去张榜的地方查看。

宁砚就需要在宁安府留到放榜的时间。在这十五天内,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在城内找了一份抄书的活儿。每天的报酬可以维持他一天所用,还能剩下一点存下。

九月三十日,科举放榜的时间,差役送捷报的声音一大早就在宁砚所住的客栈内响起。一共来了三四趟人,但却没有一趟是给宁砚送捷报的人。

宁砚沉着心,从一个欢天喜地的庆贺自己中举的人身边走过,然后朝放榜的地方走去。

等宁砚到张榜的地方后,首先注意到的是一个坐在地上的人,已显老态的脸上涕泗横流,正低着头状若失魂的喃喃自语。

“又没中……又没中……我还有几个三年再等下一次的乡试啊……老天爷啊……”

宁砚将视线从他的身上收回,一步步朝榜单走去,然后从头名往后看。

宁安府每次举人的名额有四十人,人数并不多,看完要花的时间也并不多。

当将所有的名字看完后,宁砚的心已经彻底的沉了下去。

没他。

他没中举。

※※※※※※※※※※※※※※※※※※※※

ps1:乡试我细写了,之后的会试我就不细写了,都是差不多的,再写了你们看着也烦。对我来说,有资料来用还好,没有就要自己来编,头都快秃了。

ps2:那个跟马有关的策问出自《欧阳文忠公集》。其余都是作者自己编的。

ps3:明天继续见~

第15章 二次放榜

宁砚沉默无声的站在榜下,心里是什么感觉他自己都没有办法说清楚。

他知道科举不容易,就拿他知道的一些人来说,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屡试不中,留诗《下第》,怅曰: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李时珍十四岁中秀才后,却止步乡试,九年三次不中,之后弃官从医。蒲松龄一生科举,直到七十一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

也正是因为科举不易,范进才会在得知自己中举的时候,一时间居然精神错乱。他才十八,才是第一次乡试,不是应该早就有不中的准备吗?

还是有不甘吧……他明明自认为答的不错,为什么就没中呢?是他过于高估了自己,还是说时也?命也?

站了良久之后,宁砚转身准备离开。而在他转身的时候,看到了不远处站在轿子旁的何才岩,看样子是在等他,而且明显不是刚刚才到的,只是宁砚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没有察觉罢了。

宁砚走过去行了一礼。“知府大人。”

“嗯。”何才岩点了点头。

“你今年不过十八岁而已,乡试不过是很正常的事情,《商君书》有言,胜不骄,败不馁,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

“而且恩师当年乡试考了两次,会试考了两次,才得以金榜题名。据我所知,宁翰林也是屡试方中的。”

宁砚知道,何才岩口中的“恩师”就是章严维。而宁翰林,自然就是他爷爷宁伯生。

宁砚抿了抿唇,而后颔首回到:“宁砚明白,多谢知府大人提点。”

“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准备上京去国子监学习吗?”何才岩问道。

宁砚微微摇头。“我打算三年后再考一次,如果依旧不中,我就去国子监,肄业后去当教习。”

这是他给他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

“好,你有自己的打算就好。恩师也和我说了,你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来宁安府找我。”

“宁砚记下了。”说完后,宁砚再次作揖行礼。“宁砚拜别大人。”

何才岩挥袖。“去吧。”

看着宁砚的背影,何才岩双手背后,感叹道:“此子心性着实不错。三年后,若能中举,说不定就是长风破浪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