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267)

作者: 步帘衣/桥半里 阅读记录

狄其野跑出去“代天子巡游”,顾烈心里本就烧着一把饿火,根本没精神同群臣打机锋,也趁着今日无事,直接把太子喊进宫来问:“可有合意的姑娘?”

“若还没有,高矮胖瘦,人品学识,总有个偏好吧?”

这些话,自从顾昭出宫建府后,顾烈每季都得问两三回,顾昭回回答案都一样:“儿臣不知。”

然后天家父子俩大眼对大眼,面面相觑。

本来么,在娶妻这方面,上辈子娶了个柳湄的顾烈也没什么可说道的经验,教训倒是有,可不足为儿子道。

但今儿顾烈下了决心要取得进展,顾昭思来想去,更迷茫了:“儿臣,当真不知。”

顾烈忍不住叹息。

顾昭这个儿子,本性纯善,处事冷静,有勇有谋,也从顾烈身上学到几分霸气。

若说有什么不算缺点的缺点,那就是在面对他这个父王的时候,太乖了。

这是因为顾昭始终不曾忘却自己的乞儿身份,他无法理直气壮地将自己当作顾烈的儿子对顾烈有所要求。

刻苦学习,没问题;勤勉办事,没问题;但当顾烈开始往他手里给东西的时候,问题来了。

五年前,顾昭加冠,正式册封太子,出宫建府领职办事。

作为一个好不容易离开父王钳制的太子,顾昭的反应不是狂喜,是彷徨。

他根本不想离开顾烈和狄其野,也不知该如何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太子身份。

最后还是狄其野说,不如让太子陪我出去走走吧。

自从顾烈开始对顾昭“塑型”,狄其野虽没明说,但实际上是主动辞了太子太傅的职务。

他不想自己那些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观念无意识中影响顾昭,顾昭毕竟不是顾烈,顾烈能理解并冷静分析利弊,没用的就不汲汲于心,顾昭到底是个孩子,观念混乱对顾昭没有好处。

顾烈对这个继承人的培养,是不许任何人置喙的,就连狄其野也不例外,这一点,狄其野很清楚,也从未跨过线。不是狄其野对这种包办式作风全无意见,而是因为狄其野眼睁睁看着顾烈为大楚倾尽心血,为培养顾昭煞费苦心,他不可能也做不到去打搅顾烈的布局,所以主动远离了。

其实,对于狄其野的疏远,顾昭心底是暗暗有份委屈和不解的。这世上,顾昭最敬爱的是顾烈,第二个就是狄其野。

顾烈虽然理解并赞同狄其野,但在顾烈的计划中,顾昭对狄其野的濡慕是非常有必要保持的。

因此狄其野这么一提议,父子俩很快都点了头。

那回,狄其野带着顾昭去了云梦泽,随后返程绕道了信州青州,一路北上回京。

顾烈至今记得,当年狄其野回来后,跟自己闹了好几天别扭。因为回到京城城门口的时候,十九岁的太子珍重地抱了抱定国侯,趁无人注意,喊了声娘。

狄其野那个毛炸的,顾烈现在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虽然顾昭喊的那一声,顾烈凭良心讲,孩子也没喊错。

顾烈意识到自己犯了相思,先把自家将军放到一边,跟民间父子谈心似的,循循善诱地启发:“你喜欢什么样儿的?”

顾昭想了想:“定国侯那样的。”

顾烈当时脸就黑了。

“但是,”顾昭还在费力琢磨,压根没注意到英明神武的父王黑似锅底的脸色,“不用像定国侯那么能干,什么都不懂也无所谓。”

顾烈摇头失笑:“要是什么都不懂,就不是狄其野了。你说像他那样,到底是想要哪里像?”

“儿臣希望,将来妻子对儿臣,能像定国侯对父王一样。儿臣对她,也会像父王对定国侯那样。”

顾昭稍有迟疑,还是答道。

顾烈没主意了:“这得看缘分。”

缘分天定,感情得看两人如何相处,还不是付出就有回报,哪里是能够打包票的,就是自己和狄其野,上辈子都落了个惨烈下场。

顾昭很赞同地嗯了一声,结果又绕回了起点,等于什么都没说。

顾烈最后出了个下下策,把锦衣近卫副指挥使庄醉喊来了。

顾烈对顾昭说:“庄指挥使画得一笔好画,你让他画清楚你喜欢什么样的,给寡人个章程,寡人再托人给你打听去。”

庄醉小心翼翼地提醒:“陛下,属下画的,可都是通_缉令。”

“通_缉令才更真,”顾烈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什么眼睛什么眉毛,你多跟太子描述描述,总能画出个大略类型来。”

不然连个类型都没有,那真是大海捞针。

庄醉愁眉苦脸地领了命,跟太子一起请安告辞。

书房再次冷清下来,顾烈静坐半晌,到底是往政事堂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