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嬿婉及良时(81)

作者: 初云之 阅读记录

锦书知他说的是什么,只是不以为意的一笑:“行的正坐得端,做什么怕人翻出来讲?自己问心无愧,便极好了。”

圣上听得颔首,却不再提这一茬,饮一口茶,道:“年关时候,静仪与驸马便要还京,子女随之一道,年关宫宴与开春命妇宴席,怜怜记得为她留出位置。”

锦书头一次听到这消息,心中微怔,面上却不显:“长公主还京,可要留居宫中?若是留居,我便吩咐人早早将她昔日住的地方收拾出来,也方便些。”

“不必,”圣上淡淡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已经不是顾家人,还留在宫里做什么。”

姚家门第使然,锦书自然见不到静仪长公主,只是隐约听闻,圣上对于这位同胞皇妹颇为亲近,现下再听他言语,却觉不过了了。

这是他们的家事,她也不去掺和,只是为以防万一,出言问道:“我未曾见过长公主,也不知她忌讳偏好,只好问过七郎了。”

“无需理她,”圣上握住她手掌,低声道:“论位分,怜怜是贵妃,她是长公主,本就输于你,论身份,你是长嫂,她是幼妹,也该她谦逊,哪里用得着你去适应她。”

他这样言语,锦书不是不感动的,可是感动之后,却又生另一层思悟。

——圣上对这个胞妹,确实不怎么亲近。

只是不知,究竟是此前便如此,还是这位长公主做了什么,恶了圣上。

临近午时之际,中书省有人求见,圣上往前殿去,宁海总管回来取遗落的奏疏时,见了锦书,便笑着问安。

历经风雨的内侍总管心中也有些犹疑,然而对于风向的把握与圣上心思的猜度,使得他很快下了决定。

“娘娘,”压低声音,宁海总管语气微沉:“圣上否了驸马外放领军的奏疏,决意使长公主夫妇久留长安。”

锦书听出他语中示好之意,笑意愈发温和:“长公主与圣上骨肉至亲,不忍分离,也是有的。”

“长公主仁善,最是温和,”宁海总管笑意浅的,像是一缸水中即将化开的墨意:“——同贤妃娘娘,也很处得来呢。”

第34章 星星

临近年关, 各家各户都忙了起来,年货的制备还在其次,人情往来,才是大大紧要之事。

张氏作为姚家主母, 自然也不会例外。

若是在往常年,她即使辛苦些, 却也不至于太过劳累。

姚家虽是官宦人家,可是需得正常走动的, 也只是姚望原配妻子出身的程家,张氏自己的娘家, 姚望的师长尊者, 以及同他关系密切的同年旧友罢了。

可是到了今年,锦书被册封贵妃,身居高位,无论亲近与否, 长安勋贵们都得全了面子情,即使人不到,礼也要到,接连几日下来,委实将张氏累个倒仰。

她出身不高,素日里只同低门打交道, 简单说笑几句还不觉有什么,等真的见了勋贵之家的人,莫说是与登门的正经主子说话, 便是见了那些上得台面的嬷嬷管家,都觉言谈时捉襟见肘。

别人登门来,自是交好之意,总不会叫张氏这个主人家下不了台,可饶是如此,私下里取笑几句也是有的。

姚望身上有文人的迂腐,也极爱面子,哪里容得了张氏这种小家子气,丢姚家的脸面。

只是他一个男人,总不好卷起袖子亲自出去同人打交道,加之母亲早逝,儿子们未娶,女眷中竟也没人能摆在台面上。

苦思了几日,姚望想到了程家人身上。

他并不愚蠢,知晓姚家有今日,是沾了长女的荣光,也不得不承认,长女对待程家的观感,比对姚家要好得多,是以这些日子以来,有意同程家修好。

程老夫人出身大家,经事又多,待人接物较之张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他倒是不敢奢望将程老夫人接过来支撑门楣,只是盼着她派遣两个得力嬷嬷过来,帮持张氏一二,面子上也好看些。

程玮半月前方才回京,述职之后,便留在家中,等待吏部任命。

他性情稳重,人也公允,在军中颇得人心,若非不会曲意奉承长官,只凭借功勋,也不会一直卡在正五品上一直动不了。

回京之前,他便收到母亲家书,讲了外甥女入宫,册封贵妃之事,心中既觉欣慰,又生担忧。

宫中繁华巍峨,却也暗藏凶险,锦书虽聪慧,却也只是年轻小姑娘,孤身在内,哪里能叫人安心。

偏生他官位低微,也帮不上什么忙,连为她说句话都不成。

唯一能够叫他安心的是,圣上极为宠爱外甥女。

连带着,叫他这个舅舅也跟着沾了光。

往兵部去的时候,素日里没什么交情的同僚见了他,面上也有了笑意,口气熟稔的约他一道喝酒,吏部交呈文书时,素来冷脸的官吏们,居然也有了几分温和。

上一篇:惯宠 下一篇:我是一朵黑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