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嬿婉及良时(413)

作者: 初云之 阅读记录

心腹早已经娶妻,但还是很难理解他此刻心绪,顿了顿,只得道:“左右圣上现下与娘娘相守,夫妻和美,哪里还有遗憾呢。”

承安似乎笑了一下,没再说话。

心腹见状,知他想要独自坐一会儿,躬身施礼,悄无声息的退下了。

承安望着已经熄灯,一片安谧的内室,忽的叹了口气。

很轻很轻,随即便化在空气中,消失不见。

其实有些事,他不是不能拒绝,不过是不忍心罢了。

他舍不得失去她,但更舍不得她伤怀难过。

他就是这样没出息,在她面前,总是被欺负的那一个。

……

承安悄悄给承熙送信,走的是姚家的路子,经了姚轩的手,毕竟在这关头,别的人他可信不过。

他也知道,承熙会来的。

事实上,事情也正如同承安所猜测的那样。

信是在九月二十日晚间送去的,三日后,便收到了回信。

承熙将见面的地点约在了青檀寺,淮水东侧的一座古寺,既不偏向南军,也不偏向北军,周边无有山林,不便设伏,他明言自己只会带几十个随从过去,以示心中坦荡。

有锦书在,他们都不会在这场会面中耍什么心机,大家心照不宣。

二十五日的傍晚,锦书同承安一道,早早用过晚膳,又去哄着两个孩子玩儿。

他们是在三月降生的,这会儿已经过了半年多,五官长开了些,小手小脚极其可爱,已经能认人了,见母亲陪着他们玩儿,一起咧开嘴笑,开心的直拍手。

承安站在一边守着,忽的不忍再看下去,转过身去,到外间去了。

父亲走了,两个孩子都怔了一下,要知道往常时候,他都会陪着玩儿的,齐齐指着门外,咿咿呀呀的出声。

锦书心中闷痛,却强颜欢笑,依次抱在怀里,轻柔的哄,眼见他们合眼睡下,眼泪方才不受控制的下落,情不自禁的将他们亲了又亲,在床边看了他们许久,方才擦了泪,叫承安过来,一道将他们抱起。

“走吧。”她道:“该出发了。”

自扬州至淮水,尤且有两日路程,听起来似乎很长,然而落到锦书与承安眼里,却只是一瞬间。

直到二十七日,他们踏上淮水边的土地时,尤且有些难以置信。

永仪与永宁不知道父亲和母亲打算做什么,倒是欢喜,眼睛四处转着,片刻不歇。

他们抵达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暮色渐起,也没停歇,便吩咐人备车,径直往青檀寺去。

那本是一座古刹,不知经了多少年岁,远远瞧着,寺庙外墙青灰,到了近处才知,是因隐约生了青苔的缘故。

承安只叫乳母远远跟着,自己偕同锦书,分别抱着两个孩子在前,一道登阶。

山寺的墙面上绘了壁画,许是因为风吹雨打,早已斑驳,冷眼瞧着,反倒有些苍凉古朴之感。

几人一道到了山门,便见一老僧迎了出来,后偕小沙弥,一起合手示礼:“几位施主远来是客,请进。”

承安没有开口,锦书则轻轻还了一礼:“多谢大师。”

“施善念,济苍生,正是苍生之福,”老僧道:“请进吧,你们要见的人,已经等了许久。”

近乡情更怯,锦书听他说完,头一次明了这句诗文情意,脚下竟有些不稳。

承安腾出一只手来,扶住她手臂,动作轻柔:“还要去吗?”

“走吧,”锦书舒口气,道:“我没事儿。”

承安眼底的光倏然暗了,末了苦笑,终于随同她一道,进了山门,往静室去。

这里头只点了一盏灯,连光都是幽幽的,承熙独自坐在里边,不知从哪儿寻了根签,正掀开灯罩,将烛火挑亮。

似乎察觉到什么,他转头看了过来,惊喜道:“母后!”

许久未见,承熙个子高了,面容愈见明俊,冷眼瞧着,也更像先帝了。

锦书心中涌上浓重思念,随即却是伤感,上前去仔细打量他,轻轻改开道:“长大了。”

第170章 终局(下)

承熙心里有无数话想同她将,然而这时见了,却说不出什么。看一眼她怀里抱的小娃娃,他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这是永仪,还是永宁?”

锦书看一眼怀里直勾勾盯着承熙看,一脸好奇的儿子,道:“是永仪。”

“生的像他,”承熙没提承安名字,也没叫楚王,而是简单带过,伸臂过去,道:“母后,叫我抱抱永仪。”

承熙与承安,都同先帝生的很像,所以在外人看来,这兄弟二人,其实也很相像。

永仪一边儿吃手,一边儿看承熙,许是觉得他同父亲生的像,锦书将他递过去的时候,竟也没哭。

“倒是很乖,”承熙抱着他,动作轻柔的在小襁褓上拍了拍:“也不爱闹。”

上一篇:惯宠 下一篇:我是一朵黑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