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嬿婉及良时(35)

作者: 初云之 阅读记录

“而建元帝本人,亦是大周中兴君主中的一位,史书记载,帝明睿颖达,少时继位,内除后戚,外扫积弊,堪称一代圣主。

他在位时,周军出塞,北击匈奴,军至祁连山,复前朝六百里河山,使匈奴不敢出漠北,南下而弯弓,威名赫赫。”

“只可惜,藏有大周历代帝后的宫阙曾遭逢大火,将几朝帝后的画像烧为灰烬,建元帝画像,亦在其中。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在定陵当中发现的建元帝画像,才更加的珍贵。”

白发苍苍的史学家戴着手套,小心翼翼的将画作展开,笑的有些感慨。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上,不仅仅录有建元帝容貌,甚至于,也出现了与他同样赫赫有名的——孝圣宣皇后。”

《木枝》画卷被徐徐展开,上面笼罩着的迷雾被吹去,将近千年前的那个强盛国度展现人前。

富丽肃整的宫殿,绘有九曲河山的屏风,正中漆金的御案,端坐龙椅的端肃天子,以及沉静侍立的静好美人。

隔了千年的时光,这些光阴中的人与物,终于栩栩如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建元帝起居注载,齐元子于建元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入宫,其时,孝圣宣皇后仍是含元殿的奉茶宫人,也就是说……”

隔着空气,史学家点了点画作左侧侍立,身着黛青色衣裙的宫人:“画上的女子,便是孝圣宣皇后。”

“本来,对于她的身份,我们也有所疑惑,同齐元子的研究者探讨之后,最终才下定论。”

“建元帝年少继位,满腔壮志,意欲雪先代败于匈奴之耻,并未耽于女色,宫中妃嫔,多是潜邸之时所纳,未有深获隆宠之人,直至遇见孝圣宣皇后。”

“史书记载,孝圣宣皇后姚氏,帝甚爱之,以为掌中珠玉。

其时,民间甚至于有人言及,称若非建元帝明睿雄主,大周必将复有褒姒之祸也,盛宠若此,可见一斑。”

今天来的多是年轻人,对于枯燥的史书未必感兴趣,于江山美人的传奇,却是兴趣正浓。

秦颖跟赵晓低声咬耳朵:“可惜留下的记载太少了,这样的传奇,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谁说的,我怎么听说,有影视公司就要以此为题材,拍一部电视剧。”

赵晓说了几句,也不由得摇头:“可别是随便找个流量女星,能够做两朝皇后的人,才不会那么艳俗廉价。”

“虽然低着头,看不见脸,但只是看气度身量,就觉得好美啊。”

秦颖眉头微微蹙起,正要说话,就被身边的闺蜜拉了一下,示意她不要出声,仔细听专家讲,吐吐舌头,老老实实的听了起来。

“孝圣宣皇后姚氏,祖父姚兴居曾拜入书法家程路门下,同《木枝》的作者齐元子师出同门。

就这一层关系考量,画圣齐元子,必然是识得孝圣宣皇后的,也是因此,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史学家脸上浮现笑容,上前一步,隔着空气,指了指建元帝案前的那盘石榴,道:“齐元子虽擅长绘制人物肖像,于物件却也颇有心得,这盘石榴,除去是其时大周已通西域的明证之外,也彰显出另一层意味。”

他指了指画中女子低垂的素手,似有疑似无意的,指尖还沾有一星白。

初时去看,未免极不分明,等展览厅里的投影仪将画面放大,众人才豁然开朗。

——是石榴内里白色薄膜的一点,不知是为什么,居然留在她指尖了。

“周朝宫闱制典已经发展完备,能够留在圣驾前的宫人,也不会如此不仔细,将此物残留。

因此,我们分析,多半是齐元子察觉到了什么,所以有意为之,添了这一笔,而后面的另一处细节,也是明证。”

史学家脸上涌起一抹追思,感慨道:“历史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所展现出的时代风貌,与处在书本中的那些人物,不经意间所展现出的温情。”

“建元帝与孝圣宣皇后的关系究竟如何,相隔千年之后,早已无人得知,究竟是美色所诱,又或者是权色之间的平衡,都无从猜起。”

“然而,真的见了这幅画之后,我才想出另外一个答案。”

史学家指了指端坐在御座上凝神细思的天子,道:“为什么,不能是因为爱情呢。”

他这样的年纪,出口去说情爱,未免会叫人觉得有些可笑。

可是,看着他脸上的肃然,却无人笑出声来。

饶是如此,他这句话一出,也是满场哗然。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可以接受君主与妃嫔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甚厚之,固爱之。

但爱情这个字眼,对于皇家而言,未免太过遥远了。

上一篇:惯宠 下一篇:我是一朵黑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