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嬿婉及良时(312)

作者: 初云之 阅读记录

“何公安心,朕有分寸的,此次出巡,长安必定无恙。”圣上目光有一闪而逝的感伤:“承熙蒙何公照看,是他的福气,朕总算可以安心。”

三朝老臣,绝非浪得虚名。

何公在他隐约晦暗的面色中察觉到什么,思及圣上前些时日那场病,悚然一惊:“……圣上。”

南巡之事传出去,少不得受人瞩目,好在圣上勤政,素无恶名,倒也没人给扣个劳民伤财的帽子。

锦书早听他说过这事儿,倒不稀奇,反倒是承熙,欢天喜地的跑过去问她:“母后,听说父皇要带我们往江南去,是真的吗?”

“是真的。”锦书笑道。

“太好了!”他拍着手,兴高采烈道:“我还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呢!”

锦书自幼长在闺中,连长安都没出过,闻言不觉一笑:“母后也没去过。”

承熙掰着指头开始数:“那我要去吃那儿的名菜点心,还要去看园林,唔,据说,有的地方一出门就是水,往来都要划船呢……”

还没等他说完,魏王承瑜便同生母曲婕妤一道来了。

承熙没出过远门,承瑜虽长他几岁,其实也一样,这次南巡时日长久,曲婕妤没被带上,难免有些不放心,亲自带着儿子到锦书这儿,求她帮忙照看。

锦书从前没害过承瑜,这会儿当然也不会,叫承瑜和承熙一起出去玩儿,单独宽慰曲婕妤几句。

在这样的时代,万事皆以天子意志为准,圣上既然表露出南巡的意思来,待到二月底,工部礼部并尚宫局,便将一切筹备妥当,只欠东风。

如此到了三月初,众人便登上车撵,先出长安,再转乘船,浩浩荡荡,一路经扬州、金陵,往杭州去。

一到了船上,周遭遍是水,委实是叫承熙承瑜两个兴奋坏了,问内侍要了鱼竿鱼线,有模有样的坐在船边垂钓,整日不见人影。

圣上离了朝政,倒是清闲,每日也不急着起身,有时甚至会同锦书一道在床上赖一会儿,夫妻相对,温情脉脉,虽一言不发,于彼此而言,却是心满意足。

这次南巡,本就是为了消遣,行进速度自然不快,路过大城之际,还会停靠岸边,入内走走。

周遭官员知晓圣上脾气,不敢进献珍宝美人,却奉些当地特产,时令果蔬过去,聊表心意,一路走下来,倒是畅快。

路过一座小城歇脚时,圣上起意要查县志,官员取了过来,许是受人好处,特意点了贞女录,言说本地妇孺倍受教化,守节者甚多,口中称赞天子德仁昭昭。

圣上却无喜意,淡漠翻了那本只留下姓氏的贞女录,道:“活人为死人空守,有什么意思?”

官员怔住了。

“用后半生换一个录于纸上,少有人阅的名声,”圣上道:“何苦。”

官员讷讷,不敢应答,自此之后,逼迫年轻寡妇立志守节的人却少了,民间改嫁者愈多。

自然,这都是后事了。

这日傍晚,锦书亲自洗了拇指大的樱桃,红莹莹一碟,端着往圣上那儿去,半道上却遇见了承安。

说起来,自从那次在南山行宫里分开,他们已经很久没见过了。

承安心里念她,然而毕竟已经分封出宫,无事不得再回,她不点头,自然见不得。

锦书那日怒的厉害,不欲同他撕破脸,终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也打发他远远滚开,不叫出现在自己眼前。

只是没想到,竟在这儿遇上了。

承安远远瞧见她过来,低头施礼,然而锦书却没理他,余光都没瞟过去,越过他,径直离去。

承安脸皮厚,摸了摸鼻子,倒不觉得难堪,在原地顿了一顿,随即跟上。

锦书不意他这样不识抬举,脚步不停,淡淡道:“楚王跟过来做什么,顺路么?”

承安轻轻道:“圣上传召。”

锦书微生诧异,眉梢一动,没再说话。

奇怪,好端端的,圣上见他做什么。

更奇怪的是,明明不喜欢这个儿子,怎么还肯带着他南巡。

在心底摇摇头,她不欲再搭理他,转身离去。

锦书是皇后,深得圣上信任,不经传召,便可直入,承安却没这待遇,留在外间,等内侍通传,方才被领着过去。

许是因为离了前朝琐事,圣上心神舒展,身着常服,人瞧着也年轻,听锦书坐在一起,郎才女貌,委实登对。

承安过去的时候,夫妻二人不知说了什么,锦书唇边笑还未曾落下,信手拈了一颗樱桃喂他,圣上吃下去,却顺势在她白皙指尖一咬,目光揶揄,当真情意绵长。

承安心底一阵短促的痛。

那不是刻意做给他看的。

因为那内侍还没入内通传,尚且隔着一层帘幕,海风吹过,隐约掀起,方才被他瞧见。

上一篇:惯宠 下一篇:我是一朵黑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