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好妈妈[穿书](61)

作者: 夏日灼灼 阅读记录

李映红和魏达的交流很畅快无阻,后者接到了兄嫂的来信后很爽快地和李映红打了照面,约好了他们运螃蟹的时间,确定无误后

火车站也有国营和民营的区分,相对来说后者的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延庆火车站正是民营火车站。虽然在以后这里会渐渐荒芜,但此刻在人们看来还是非常气派和漂亮的。

李映红见完魏达,又将魏家给他带的东西给了他后,两人就分别了。

下一步,她去了新春饭店。

这也是徐老太为她说动的关系。

何师傅的外形,十分衬那句“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的形容。

他知道李映红要来,却只是上下打量了几眼,也不说话,只等着她自己开口。

李映红有这个心理准备。关系虽然替她接上了,但如何说动对方用自己的螃蟹,这还得靠李映红自己的交涉。临走前许燕跟孟守华不放心,想带着那几家农户一起来给她撑场面,都被她劝下了。

这话术的事儿,跟人多不多没有关系,又不是茬架!

李映红此时面对这个明显不太瞧得上她的何师傅,心里也不生气。毕竟是国营饭店的大主厨,赚的多也受人追捧,在这个时代也是可以横着走的光鲜职业了。

“何师傅,我想问您知道新风饭店吗?”

新风饭店和新春饭店听起来相似,实际上不在一个城市,两者的名气也差了许多。

虽然二者都是国营饭店,但新风饭店的名气可谓是全国皆知,而且历史上也更为悠久。仔细算算的话,从清同治六年至新中国1978年,新风饭店始建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零二年了。

何师傅很有些讶异:“新风饭店?你居然知道?”

“知道不是什么难事,全中国谁不知道呢?”

何师傅自然也不是惊讶她知道新风饭店,无非是没想到她会在这个时候提及。

李映红不介意何师傅的怀疑眼神,只是自顾自说:“我想问的是,您知不知道新风饭店靠什么才能有的今天?”

“那还能有什么!他们就靠护城河!”

新风饭店背靠京杭大运河,这条纵横无锡全城区的护城河不仅仅护了城,也护了这家饭店。这新风饭店平日里就将鱼蟹虾养在这条河里,顾客来了就绕着走一圈,由他们自己挑选。

甚至还有船只停靠在岸边,客人若是想到河上吃饭也可以。就像是古代的画舫,十分有情调。

既可以吃到鲜美可口的奶油鲫鱼、清炒大玉和蟹黄油,也可以看尽护城河风光,甚至还能下水尽一把野趣,新风饭店将顾客的心理琢磨的比后来的五星级餐厅还好,自然是他们不火谁火。

新春饭店虽然也小有名气,但相比之下纯属是垫脚的,奈何阻止不了人们想对比他们的热情。

毕竟人家是“新”,你也是“新”,既然取了这个名字,就不要介意人们谈论。

谁也不愿意时时刻刻被踩着一头,何师傅自然也不愿意。

李映红笑:“何师傅,咱们难道要永远被压着喘不过气来吗?还是说咱们要改个店名字?”

“谁改名字!这是商业局定的!都报备过了凭什么要我们改!”

何师傅顿时气得吹起胡子,眼睛瞪得比铜铃大,却在看向李映红的笑脸时心里有些发虚。

实际上他确实想过要跟上面说说,不如直接改成“春风饭店”“长春饭店”“迎春饭店”什么的,他们也不想触霉头,白白做了无锡那边的垫脚石啊。

他嘴上逞能,心里还有点别扭,这都被李映红看在眼里。

“何师傅,你想带着新春饭店好好干吗?”

“你有办法?还是说,就靠你这个螃蟹?”

这里不像无锡,本地人其实没有多少吃河鲜海鲜的热情,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城里没有水源,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虽然不至于怕水,但也不亲近水,包括水里面的东西。整体来说口味是很单调的,菜品也不丰富。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故有特色。

“只要您说句话,以后我们鹿泉村准点准时,随叫随到地给新风饭店进螃蟹!鱼虾也管够!”

何师傅眼皮一跳。哟,这还是打着村子的名号来的。

这倒也是,以国家或集体为单位就合情合理,就可以把场面话说圆,让人抓不着把柄了。能想到这一步的可以说是做好了准备,不然自己吃一点舆论上的亏。

何师傅想了想:“说话可别吹牛!你们就算其他的都准备好了,可是你们想好怎么从山沟沟里运螃蟹到城里了吗?”

李映红不急不慢道:“火车站那里,我们也谈好了。”

“确定?”

李映红递过去一张单子,这是魏达写给她的。“再确定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