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从末世来[50年代](296)

因为有条河,鱼对于大岗屯的人来说并不是啥稀罕物。

可因为煎鱼耗油,大部分人都是用水撒一点盐直接煮鱼。

这样煮出来的鱼不仅腥臭,还有点发苦。家里条件好一点的,也就是用点大酱炖,基本不用油。

就这么着,屯子里的人就很少去弄鱼了,顶多也就是小孩子们弄了拿去烤,当作零嘴。

像赵三明这样有耐心一条一条处理了又精心烘烤放上饭桌的,不说少之又少,却是只有他一个人了。

吃过饭,青梅他们三个就开始蹲在地上清点钟主席她们带过来的奖励。

这次的奖励也是很丰厚的,并不是物种上的丰厚,而是价值上的。

不仅有二十块钱的奖金,还有五十斤东北省通用粮票,糖票油票这些珍贵票据也分别有几斤,这些都是可以去供销社买东西的。

更难得的是,其中竟然还有一张自行车票,这可是稀罕物。

要知道,现在要买一辆自行车,除一百多块钱,还需要四十多五十张工业卷。

而有了自行车票,一张就能买到。

就算是公社里的领导,也是需要按照职位级别排队才能有的。

可以说这次的奖励里,就这张自行车票,就绝对够真诚了。

青梅对自行车没多大想法,倒是赵三明拿着票翻来覆去地看,整个人不仅仅是兴奋了,而是亢奋。

哪怕是张大海再有本事,可像自行车这种硬通货中的奢侈品,他也是没办法弄来的。

无论哪个年代,男人对车,总是情有独钟了。

不过想到除了票,还要一百多块钱,赵三明再想要,也只能叹口气,转而问青梅:“咱们家也用不上自行车,要不然这个票咱们转手卖出去?怎么说也能卖个三四百块钱。”

三四百块钱,已经是笔大金额了。

对于一个月有五十块钱固定工资的青梅来说,也得有半年多不吃不喝才能攒够。

青梅自然看见了赵三明有多喜欢这张票,想了想两个地窖里堆积的粮食,再想一想赵三明时不时就要出去淘换东西回来,青梅迟疑开口:“这个票能留多久?家里还有多少钱?如果够买的话,你就去买回来吧。”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可青梅也听说过这年代的东西质量都很过关。

就像是自行车,她在二零一几年上初中的时候都看见有人在网上拍卖自家永久牌老古董自行车。

青梅毕竟是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长大的,消费观念还是跟这里的人不一样。

在青梅看来,既然东西是个可以长久使用的物件,那买了肯定比换成钱搁置在家更有价值。

其实主要也是现在粮食根本就买不到了,加上家里存粮也不老少,都够他们一家三口吃两三年了。所以在钱上面,青梅也就不怎么在乎了。

赵三明没想到青梅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瞪圆了眼睛一时没能反应过来,整个人傻愣愣地看着青梅。

狗子在旁边好奇地翻看花花绿绿的票,对于啥自行车根本就不懂,因为他从小长到现在,还从来没见到过自行车。

等赵三明终于反应过来了,蹲着的腿突然弹了一下,没能弹着站起来,反而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就算如此,赵三明也顾不得自己现在的姿势有多滑稽,而是不敢置信地问:“买、买自行车?咱们家??”

最后一个字的尾音都要翘到天上去了,充分表达了赵三明的惊讶不敢置信。

青梅莫名其妙地瞅他:“嗯,钱够的话,你想买就买吧,反正我用不上。”

青梅更长去的还是龙凤山里,在山里当然没用自行车的机会。

更何况就靠她自己的脚力,便是山地越野车也能赶超。

赵三明在脑袋里飞快地合计家里的存款。

从今年六月份开始,黑市上就很难买到粮食了,加上青梅也默认了家里的粮食够多了。

于是赵三明就没再大量购买粮食了,只偶尔出去一趟,张大海那里有了什么新鲜稀罕玩意儿,赵三明才会花钱买一点回来。

就这么阴差阳错之下,家里的存款已经有两百多块钱了,要买个自行车绰绰有余,还能买特好的那种,一百七十多的永久牌!

青梅不心疼钱,赵三明却忽然心疼起存款来了,此时激动过后就开始犹豫。

“那得要一百多呢,要是买了,咱们家两百多的存款就要去掉大部分,就剩几十块钱……”

以前赵三明是兜里有一毛钱就敢出去潇洒的,可现在捏钱捏习惯了,忽然只有几十块钱,赵三明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没啥安全感。

对于赵三明的纠结犹豫,青梅持无所谓态度,随便说了声“随你”,这就起身拍拍手不管这些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