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宠婚:致富种田秀恩爱(7)

作者: 二分之一 阅读记录

刘大娘看着他们走远,叹着气摇了摇头。这时一位带着眼睛有点斯文的高瘦男人从家里走了出来。

“赶紧过来帮我这个草都垛起来,再不垛都刮没了,到时候就冻死你!”刘大娘头也不抬地朝着那男人没好气地说道。

“知道了,娘”,男人没有生气,脸上笑眯眯地开始干活。这么一个大劳力干起活来,竟显得有些笨拙。

“你看看你给我垛的?!你这是诚心给我添乱是不是?!你瞅瞅别人家的孩子,像你这么大都当爹了!我真后悔听你爹的让你去读书,百无一用就是书生,这话一点儿没错!”刘大娘一刻不停地唠叨着。

第5章 意外的收获

别看刘大娘见天絮叨她儿子不好,其实心里骄傲着呢。她儿子刘浩,那可是全村读书最多的人。从儿子出生那一天开始,她男人就教导孩子要读书,即使十年运动风声那么紧,他男人也是带着孩子偷偷在家读书,晚上不敢点灯,便借着月光读,最后把眼都读近视了。

十年运动结束了,刘大娘本想让他儿子去村里教个书,当个先生,没想到人家死活不干。大小伙子在家,农活干不了多少,净研究些连他爹都不懂的书了,这才惹“恼”了刘大娘。

“娘,你刚才跟谁说话呢?”刘浩从心里感激爹娘,从不顶嘴,她娘一数落他,他就转移话题。

不读书的就是玩不过读书的,刘大娘次次都上套儿。

“以前住咱家隔壁的老陈的闺女跟小儿子”,刘大娘果然不骂他了,叹了口气说道。

“老陈两口子也走五年了吧,留下一对儿女真可怜人”,刘浩很明白什么样的话题能引起农村中年妇女的兴致,便拣着这些家长理短的说给刘大娘听。

“可不是?他大娘郭春花真不是个东西,就差点没把这俩孩子折腾死!还好大家伙帮衬着,让她们把家分了”,刘氏说起来咬牙切齿的,说起这事儿,她都恨的慌。

刘浩本来只是逗逗自己的娘,让自己少挨几句骂,没想到听他娘这么一说,还被勾出了同情心。

“她们才多大就分家?”刘浩扶了扶眼镜,不可思议地问。

“大的才十六,小的六岁。苦啊,这不刚回来又出去了,八成是出去找吃的了,这大冬天的,难熬啊!”刘大娘整理好了最后一堆草,刘浩则站在旁边若有所思。

这边陈秋带着小勇来到了山上,心想着先挖点能吃的,填饱肚子下午再来拾点枯枝稻草。

山上的蒲公英果然没人要,姐弟俩才挖了小半篮子,就没力气再挖了。陈秋饿的两眼冒星,小勇也东倒西歪的快站不稳了。

陈秋决定先回家安慰一下肚子,不然一定会再度死去。

姐弟两个艰难地走回家,刚进门,刘大娘就来了,手里还拎着一个半大篮子。

“小秋,我给你送了些东西来”,陈大娘拿下胳膊上挎着的篮子,笑着说。

“啊?”陈秋很不好意思。平白无故的,她怎好白白要人东西?

刘大娘看出来了,赶忙说道:“不是啥值钱的东西,你别嫌弃就行,这篮子也给你了,我们家老头子会编”。

陈秋一看,里面有一小袋玉米面,一些盐,大约十公分高的小瓶子里装了一些油。还有火柴!这真是观世音下凡救命来了!陈秋眼睛瞬间蒙上一层雾。

眼瞅着这孩子都快哭了,刘大娘慌了:“小秋,你别嫌弃,我们家那儿子不干活,他见天在家不知道瞎琢磨什么,要不然……”刘大娘语无伦次。

“不嫌弃不嫌弃,谢谢刘大娘,您一家都是好人!”陈秋赶忙摸了摸眼泪,心里也有点乱,不知该怎么感谢人家。

她本来打算,把蒲公英蒸熟了吃了,先填饱肚子就行了。没想到,刘大娘竟然给她送来了这么多好东西。

然而这还不算完,刘浩抱着两捆稻草从外面进来了:“娘,你忘拿稻草了”。

“哎呀,瞧我这记性!”刘大娘一拍额头,“没个草可咋做饭?”

陈秋一看进来的人,心想果然是读书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真是句名言。

刘浩虽然身穿旧衣,但干净整洁,面容黑瘦,但眼睛里有神,腰身也不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那般佝偻,真应了那句话:主要看气质。

“谢谢刘大娘,谢谢哥哥!”千言万语,陈秋此刻只能说谢谢,但日后必涌泉相报。

“谢啥,还哥哥呢?人家这么大都早当爹了,他倒好……”刘大娘又开始了。

刘浩一看情况不好,赶紧拉着他娘走了,边走边回头示意陈秋赶紧做饭。

看着刘大娘送来的这些东西,陈秋心里暖暖的。

有了这些就好办了,她把蒲公英切碎,跟玉米面混在一起,加了一点点油盐做了一小锅野菜窝头。打开锅盖的一瞬间,白白的水汽混合着香味飘满了屋子,陈秋深刻的体会到了“人间烟火”这四个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