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穿二代(209)

可是陆安平一个学理工的,揣着一颗生死未卜的心来到姚家村,娶了肖秀玲,幸运活过了动乱年代,他没多么大野心,更愿意简单踏实的生活。

家里拾掇忙碌了几天,腊月二十六,一家三口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去江满娘家例行公事把年礼送了。他们到时,刘江东带着江谷雨已经先到了,见他们来了,一大家人都迎出来。

“你俩早来了”江满抱着孩子下了自行车,笑着先跟江谷雨打招呼。

“我们也刚到。”江谷雨走过来,伸手揭开小毯子,露出畅畅可爱的嘟嘟脸,过年新做的红色小棉袄,戴着粉红色绒线帽子,看上去十分喜感。

“小乖乖,又长俊了。”江谷雨笑着逗她,“来,小姨抱抱。”

“你别抱她。”江满说,“你自己肚子里都揣了一个了,还是小心点。”

穿着厚实的棉衣,江谷雨怀孕的肚子还不明显,她身材高挑,不仔细都不会认为她怀孕。不过江谷雨还是听话地没抱畅畅,逗着畅畅叫小姨。

畅畅:“姨~~”

江谷雨:“哎~~我们畅畅真能干!”

倒是大嫂,已经八个多月的肚子了,走路的姿势就显得很蠢,偏江老爹还悄悄跟江满说,人家都说大嫂肚子蠢,应该又是个孙子。

江满看看这一家子,再看看浑身脏兮兮玩泥巴的小侄子,快三岁了还叫不清爷爷,心说就你们家这德性,要那么多孙子留着吃

江满对便宜娘家的感情本来就淡,履行原主的义务而已,江谷雨因为跟大嫂不对付,加上工作忙,也就不经常来。姐妹俩慢慢形成了默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该尽到的都尽到,该走到的都走到,礼数做到,面上过得去,客客气气就好。

大嫂现在看到她们姐妹俩,那真是见到了亲妹妹啊,简直热情得不行。中午饭倒也丰盛可口,吃过饭稍事休息,就趁着午间天还暖和告辞离开,一起回到了江满家。

刘江东今天因为要送年礼,请了一天假的,小两口跑来江满家吃晚饭。

“整个一三五”

“不了吧,骑车。”

正在包饺子的江谷雨下巴示意了一下:“姐,他们说啥呢”

“你姐夫说喝两盅吧,小刘说不喝,得骑车带你呢,你们娘儿俩。”江满把手里的面团揉好,做成一个一个小面团,开始擀饺子皮。

畅畅坐在她身边的小板凳上,一岁半的小人儿,专注玩着手里一块面。江满试了试小手,不冷,就随她玩了。

“你俩,洗手过来包饺子。”

“姐,我会包。”刘江东起身去洗手,一边笑道,“在部队的时候,过年都是我们自己包饺子。”

“那你比我强。”姚志华没怎么包过饺子,以前跟江满包过几回,也都是洗菜揉面打下手,包饺子包得不好,他手里领着畅畅,伸头看了看盆里的萝卜肉馅儿,笑嘻嘻道,“不然你们三个人包,我当监工。”

江满:“那回头我们吃,你也当监工,旁边看着。”

“那不行。”姚志华说,“监工的作用很重要,得多吃。”一边说着,一边就洗了手来一起包,兴致勃勃跟刘江东讨论谁包的好。毕竟中国人,包饺子讲究个气氛,干等着吃也没趣。

江满现在对妹妹是哪哪都满意了,自从江谷雨怀孕,刘江东不说,她婆婆整天就会念叨一句话:多吃点,想吃啥大儿子结婚比刘江东早半年,夫妻因为工作分居,还没生孩子,小儿子呢还没对象,谷雨肚子里就成了他们家头一个第三代,一家子等着盼着。

不过作为姐姐,江满还是有一些私心的,一边包饺子,一边就问刘江东:“小刘啊,你们想要男孩还是女孩”

“头一胎,管他呢。“刘江东说,”我啥都喜欢,我叔想要孙子,说小儿子大孙子,最招人稀罕的,我婶子呢就不乐意,说她一辈子养了我们仨儿子,没闺女,先来个孙女才好,她跟我大嫂也是这么说的,大哥大嫂最近也预备要孩子。”

不管真心还是精明,江满听到小刘养母这么说,就放心多了。其实要求这年代的人不看重男孩,有点难了,普通家庭能做到重男不轻女,也就不失为好父母了。

“谷雨和小刘来了”

肖秀玲端碗进来,几个人忙站起来,肖秀玲说,给他们送一碗刚炸好的热丸子。

“大叔大婶今天炸丸子了”江满接过来,满满一碗萝卜丸子和豆面丸子,笑道,“这怎么给这么多呢,你们自己还吃不吃了。”

“我娘今年炸得多。还热乎着呢,正好给你们晚饭吃。”

江满也就没多客气,两家关系近乎也没必要那么计较,反正她后天或者大后天打算炸丸子,也会挑肖家没炸的炸一两样,给肖家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