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程序员的正常生活(60)

作者: 小心玻璃 阅读记录

那时的她,对这个小家庭的未来抱有无限希望,对邹林涛这个丈夫和父亲也还有着正面的期待。

第 20 章

一岁之前的邹邵晨,几乎和正常孩子一样,逗他会笑,能坐会爬,韩静几乎把整颗心都放在儿子身上,没有意识到她和邹林涛之间已经开始越走越远。

邹林涛在最初的高兴劲儿过了之后,又开始跟在大伯后面转,几乎不沾家,如果光是工作也就罢了,整天喝酒应酬,半夜回家吵醒好不容易才哄睡的邵晨,经常醉醺醺大声哈哈喊着儿子亲一个,把邵晨吓得哇哇大哭,韩静又要花费更多的功夫去哄睡他,邹林涛嫌吵,早就睡到了书房。

偶尔周末在家,邹林涛瘫在沙发上一动不动,韩静做家务时,邵晨哭闹起来,也只会大喊:“媳妇儿快来,你儿子又哭了。”

别说帮忙换尿布了,连起身多看一眼都懒得动。

韩静一说他,邹林涛的声音比韩邵晨的哭声还大:“我整天赚钱养家,辛辛苦苦在外面工作,你在家里享清福带带孩子做做家务怎么了,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那个年代,大家的社交圈都太窄,也没有网络替全职妈妈们发声,人人都觉得不工作在家带孩子的人是最清闲的。韩静也不明白,她怎么有洗不完的尿布,做不完的家务,哄不完的孩子?怎么每天都累的腰酸背痛,却还是被人说清闲,是她太笨了吗?那时哪有人替全职妈妈们计算她们为家庭的付出价值多少,都只认为她们就该闭嘴干活。

那段日子真的太艰难了,身体上的累她都能承受,可是心理上的痛苦却难以排解。

不知道是因为他们吵架的次数太多吓到了小小的邵晨,还是她怀孕时对丈夫的不满导致经常生闷气影响到了邵晨的大脑发育,等到儿子一岁以后,开始慢慢地出现异常。

先是对她的话没有反应,对眼前晃动的玩具完全不感兴趣,手上拿着小汽车,不是推着它向前向后走,而是用手转动轮子转好久,韩静拿走小汽车让他吃饭时会大发脾气,甚至用头乱撞。

原本韩静以为这是一岁小男孩的特点,谁知和院子里一个有点医学常识的妈妈聊天时,才得知这不是正常的反应,最好带去看看医生。

给邹林涛提起这件事时,邹林涛完全不以为然,“胡说八道,我儿子最聪明了,怎么可能有问题。”

边说边举起邵晨说:“来,儿子,叫爸爸。”

谁知道小邵晨别说叫爸爸了,眼睛都不看他,挣扎要去够自己刚刚拿在手上的一块积木,发现挣扎不脱就开始发脾气。

邹林涛不耐烦地把儿子丢给韩静:“你怎么带的孩子,一点儿都不听话,以前不到一岁的时候还知道叫爸爸,现在都一岁多了反而不叫人了。”

对邹林涛已经不抱希望的韩静,也不再反驳他的话,反正多说就是吵架,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呢?

等小邵晨到了一岁半,一个字都不再开口说了,他好像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从早到晚握着一块蓝色的积木,甚至对食物都没有什么热情,只愿吃土豆牛奶几种食物。韩静再也忍不住,带他去医院看,小医院的医生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建议她去大医院看看,那时还没有儿童发育行为科,韩静辗转找到一位有名的儿科医生,一番观察后判断她儿子确实患有心理性疾病,很有可能就是自闭症。

那时的人们,对心理疾病的第一反应是——这人得了精神病,邹林涛更是无法接受:“我儿子怎么可能是精神病!一定是他看错了!”

邹林涛再也坐不住了,他带着妻儿到了全国顶尖医院找儿科专家看,直接确诊了自闭症。并且那位医生严肃地说:“这个病可能永远治不好,家长要付出很多关爱才能让孩子勉强生活,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韩静强忍着没让眼泪落下来,邹林涛的巴掌已经上来了:“都是你,整天在家里啰啰嗦嗦,把儿子都带成了精神病!”

那时的日子,怎么能叫过日子呢?那简直就是暗无天日。韩静挣扎着四处求医,邹林涛整天喊着把儿子要么送人要么送福利院再生一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吵之后,两人终于离婚了。

还好那时邹林涛觉得自己再娶一个也前途无量,没怎么跟韩静争夺那点微薄的家产。韩静打听到X市有一家当时全国唯一的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便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又找遍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借了不少钱,带着已经改名韩邵晨的儿子去那里渐渐定居下来。

从此过上了打工糊口还钱,带儿子治病康复的日子。真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往往这边刚还上钱,那边又急需钱还得再借一笔,所幸愿意借给她钱的,都是了解她家情况也体谅她艰难处境的人,一般也不催她。就这样借钱还钱再借钱勉强维持生活,直到儿子快上完高中才把全部欠债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