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71)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告别过又招呼‘慢走’后,就送走了沈甜。

这时,夏五斤也起身打算离开了:

“叔、婶儿,秾妹和金弟,我也要回家吃晚饭了。对了,我们家人少、用钱的地方也少,如果叔、婶儿手头上的银钱周转不开的话,尽管开口就是了!虽然我们家也就那样,但半两或一两的应急银子,凑一凑也能凑得出来。”

即便是之前,夏五斤就能当夏家的半个家,更别说如今眼见像是学好了,变得有出息的夏五斤了。明年开年就

满十二岁的他,已经能当夏家的大半个家了。

周翠娘心想,半大孩子虽然有时候气人,但只要开始长大了,慢慢地也就会变得暖化人心了。就比如五斤这孩子,虽有时还是嘻嘻哈哈没个正形,但已经比先前要规矩很多、也体贴很多了。

“五斤你有心了!婶儿先去数一数家里有多少钱,如果不够,怕是就真要麻烦你们了。”

“婶儿不用这样客气!”

夏五斤临出院门前,向姜秾再次道别:“秾妹子,走了。”

姜秾有些疑惑地看回去,接着就想到,按礼她应该回应一声的,于是举起爪子摇一摇,

“慢走。”

夏五斤脚步轻快地出了姜家院子,几步就走到北边自家的院门边儿,进院之前又回头,对姜秾笑出一口大白牙,“秾妹子,不送不送!”

姜秾:“……”有些羡慕。

九岁正是换牙期,她前两天掉了一颗门牙,说话都漏风,别说咧嘴笑了。不过她原来就话少不常笑,现在更加话少不笑,也并不多突兀。

对周翠娘来说,哪怕她忘记了吃饭,也不会忘记家中存钱有多少。

她与夏五斤先前说的,都只是客气话而已,借钱或者不借,都是商量以后的事,不用太猴急。

简单吃过馒头就咸菜的一顿晚饭之后,周翠娘草草地收拾了桌椅碗筷,就立即进屋把家里存的钱提了出来。

这时候也不用瞒着家里小孩儿了,否管小孩子嘴严不严,万一嘴漏说出去了,也无所谓。因为她已经决定要纳银代役了,到时村里人家看见本该去服役的人却在家里,说不说也就都明白了。

铜钱一百文为一串,一千文为一贯。周翠娘先是拿出来整一贯,即是整十串铜钱,通兑一两银子。

“今年的五钱户税银,交秋税时就一起交了。原想今年年前的开销,就只有这一两银子的代役银了。”周翠娘继续从后来才换的竹篮里,一串一串的继续往外拿钱。“没曾想代役银加倍不说,还要九百九十九文钱的捐钱。”

说是九百九十九文钱,离一贯钱、一两银,也就是一文钱的差距而已。

九百九十九,这个数字,恐怕是取了大昭江山长长久久的寓意。但皇帝亲自参加一场冬至祭天大典,都要向每户百姓索要一两银子作报酬的作为,可不像是能让昭朝江山长久传承下去的。并且,又还将代役银加倍了。

以上两道政令,对上层的权贵富裕人家一点影响都没有,说不得还没有那些人家遇见高兴事了,随手给一个大丫鬟赏一个月月银来得多。受此两道政令影响最大的,受难最多的,还是为数巨大的佃农。甚至都不是像姜家这样的,家有农田的自耕农。

姜秾真是没想到,这古代农耕社会的黑暗,她竟‘有幸’亲自见证。

“捐钱九百九十九文,就算是一贯钱了,代役银翻倍,那就是还要再加一两银子。这一下子,就多出来二两银子的开销了……”周翠娘把竹篮子里的全部铜钱都拿了出来。

“才想着今年或许能存下一两贯钱呢,结果存的这一贯钱还没捂热乎呢,就要交出去了。而且这还不够呢,还差一贯钱。”

姜秾心算能力惊人,明白周翠娘并非是在叫穷,而是她们家里真的就只有这些钱。

在小麦开始萌芽出苗时,卖了一茬平菇,方才刚好凑够了户税银和代役银。结果没曾想转眼没几天,就又多出来二两银子的开支。

如果不是前两天,当初决定增加的第二批平菇的第一茬,采摘了去卖了两次,还才存不下来一贯钱。可是没想到,这一贯钱不仅没存住,还多出来一贯钱的银钱缺口!

即便是人情世故淡漠如姜秾,也忍不住在心里骂两句:

怕是真像沈甜所说,这大昭朝怕是药丸!

姜双五老话重提,“翠娘,要不我还是去服役吧,这样就不用交那二两银子的代役银了。”

周翠娘照旧不允,“服什么役!谁说不用交代役银了?我说交就交,你别多话!”

“……得要二两银子呢,能给你们娘三个做两三身新衣了……”

姜双五嗫嗫嚅嚅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周翠娘一顿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