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204)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袁家还在继续上贡鲜蘑给皇室,那温宁村里就还能继续栽培菇房里的鲜蘑,至于村里各家用段木栽种香菇,这是能长久挣钱的营生,自然也不会丢了。

其实,等到姜秾他们搬到府城去后,太白县这里实则已不算是‘炎军’的老巢大本营了。

县中靠着高产小麦和姜秾传授的种田诀窍,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甚至还能给‘炎军’一些粮食支持。

所以,其实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往太白县运送粮食了,要运送的话也是运送到凤翔府的其他县。不过一旦袁家车队进入凤翔府,可以表面上将粮食运到太白县,实际上运到其他县去,这都是能灵活操作的。

既然温宁村已经很熟悉栽培菇房蘑菇了——姜秾其实已将技术传给雇佣来帮工的村民了,那就不必再麻烦,依旧由他们来做这事罢。

至于姜夏两家的菇房,姜夏两家栽种的段木香菇,以及栽培鲜蘑卖与袁家进贡皇室所得的银钱,全都白给了温宁村,他们一分不要。

发展这么些年了,一年的进账总共也约有个七八百两银子,这放在一年之前夏简戟还未起义时,已经是一笔大钱了。

但放到如今,对于‘炎军’来说连一根牛毛都算不上,根本不顶什么用。

于是索性就全给了温宁村的村民,也算是福泽乡里了吧。

一年就算七百两银子吧,在姜秾他们六家搬走后,温宁村里还剩下十七家人,按家户和人头分的话,每家每年就能多出来三四十两银子!

加上自家以前栽种段木香菇,每年能有的十来两银子上下进账,不算田地收成,一家每年也能有五十来银子了!

这样的日子,真是再好不过的了!衣食无忧,还能存点银钱以备万一,日子会过得很富足的!

姜夏两家的慷慨,让温宁村的村民很是感激,在他们安排准备时,村民们都非常热情,能帮的都会去帮把手。

像是姜秾提出要买豆类和黄米粟米这些种子时,全都无人吝啬,配合得很!

姜秾在王五七等人到了后,就开始为离开做准备起来,倒不是去收拾衣物包袱,这些事情自有夏婶和周翠娘等人忙碌。

姜秾主要是忙着指挥打包各样种子!

王五七他们这次回来接人,带着一万兵士,运货的车马自然不会少。

虽然主要是为了装运搬家时的家什包袱等等,但要去府城的这几家都没有什么行李,主要是就连姜夏两家都过着亲自耕种的简朴生活,其他人家更不会去大肆享乐了。

除了几包袱的衣服外,就只有光杆几个人了,所以其余大多车马,都能交给姜秾支配。

至于姜秾怎么支配那些车马?

‘高产三代’和‘耐旱二代’的麦种,要等太白县今年夏收后才有,虽还没灌浆,但按扬花抽穗的情况来看,可以期待亩收八百斤了。

没有麦种,从温宁村里买来的去年秋收时的两千斤旱稻种,全都装上!

等今年秋收时,还能再派人回来温宁村收上一波,估摸能再得三四千斤麦种,明年春播时,就能在凤翔府的不便耕种的山田坡地里,种上他个最少五百亩的旱稻!

再到后年,就能将旱稻推广种植到整个凤翔府及川蜀之地了......

旱稻是姜秾亲自驯化,并沾染了神农之力的,耐旱、耐盐碱且耐贫瘠,亩产也还不错,如今每亩已经能收三四百斤了,赶上了以前一般良田的小麦亩产。

虽目前尚不敢说,不逊色于后世的沙漠盐碱地旱稻,但确实已能在贫瘠坡地种植了。

姜秾她觉得,还算是可以了,慢慢来嘛。

麦种和旱稻种这两种主粮种子有了,那些黄豆和豌豆的豆类种子,也要装上两千斤!

光吃馒头和米饭也不行,还得有下饭菜,黄豆和豌豆就能做成好多菜,像是豆腐、腐竹、豆芽和凉粉等等,都是家常耐吃的菜色!

在主食之余,同样还得有时不时可以改换口味的吃食,像是黄米、粟米和小米这些粗粮。所以粗粮种子也得带上一些!

带上的粗粮种子,都是经过她手的沾染了神农之力的,产量和质量表现都还不错,几种粗粮种子一共就装一千五百斤罢!

旱稻种装上,豆种装上,粗粮种子装上,都装上!种子都装上!

有一个府的田地可以种呢,需要不少种子才能种满的……

对‘炎军’首领夫人,从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如今终于见到真人的姚青云:......

果真闻名不如见面啊,之前听说再多,也不及亲眼见到本人的做派后来得震撼!

‘炎军’首领夫人姜氏,乃‘神农血脉后人’的传闻,竟然不是弄虚作假,不是徒有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