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97)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若三分中原大地, 到时我们‘炎军’便占据了一分, 且占据了地利,进可攻关中、退可守川蜀,大势可成啊!!!”

有看得懂形势的太白县读书人, 听闻前方传来的捷报,喜得手舞足蹈几欲癫狂!到处说着他的推论, 深信‘炎军’推翻腐朽大昭之事, 已是指日可待!

太白县的百姓原本就已深信夏首领是天命之人, 所率‘炎军’必然能所向披靡, 如今果真听到前方传来大捷, 心中一块大石也落稳了:‘炎军’果然是天命之军!

太白县百姓对夏简戟和‘炎军’, 以及对神农血脉后人的首领夫人的信任,已经坚如磐石!

由夫人指导播种的麦子,已经发芽出苗了, 麦苗强壮一看就经得起风霜、耐得住干旱,明年夏收时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不仅太白县百姓如此,郿县和陈仓县的也是如此深信的。

‘炎军’此次在大散关的大捷,振奋了军心,也稳定了后方民心。

同时,‘炎军’此次大胜也很快传向各地,入了各方人的耳和心,对‘炎军’的看法自也有所不同了。

邺城军和南方的‘米谷军’,听说后都先是叹一句:又多了一个日后与他们争天下的强敌。

并将‘炎军’牢牢记在了心上,接着就召集谋士讨论一番。“各位先生,如今‘炎军’之势如日初升,不知可会给天下大势带来怎样的变数?”

于是,众多谋士捋须摇扇,先后引经据典,并咬文嚼字地分析一番天下大势。

分析得很多,不过最终的结论大体都是:

“……静观其变,观大昭朝廷其后作何举动,吾等适时而变即可。”

十五万大军大败于‘炎军’的消息传来,大昭朝廷上下一片惊怒!

“老夫早就说过,应该尽早派兵剿灭‘炎军’,将叛军剿灭于未成气候之前,如此方可高枕无忧!”

“本官之前就觉着,为防生变,应该调派凤翔府剩余府军南渡渭河,兵围陈仓,与北归的入川大军前后夹击,‘炎军’必然被剿灭,如此又怎会成今日之势?!”

“……”

大昭朝廷中的‘事后诸葛’并不少,出口即是‘老夫早就说过’或‘本官之前就觉着’,全然忘记了当初是哪些人在说:‘炎军成不了气候’,‘不必理会,不过一泥腿子的起义罢了’……

除了事后诸葛们,又有对袁风怒其无能的。

“十五万大军!整整十五万之数的大军,便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冲垮大散关了!

结果袁风那无能之人,居然败了,败给了区区两万‘炎军 ’,不、是败给了区区一万五的‘炎军’!还有五千‘炎军’,部署在渭河南岸呢。

那些‘炎军’甚至都凑不出一身完整的甲胄和兵器,那就是些扛锄头挥耙子去打仗的泥腿子,这竟然都能输,真是无能至极!”

“大散关确实易守难攻,古来也有过不少两军兵力悬殊时,兵力众多者却久攻不下的先例

。但一万与两千的兵力悬殊,能与十五万与两万之间的兵力鸿沟相提并论!?

前者,兵力之差只有八千,后者却有十三万兵力之差!”

“……”

有推诿责任的,有事后诸葛的,有怒言袁风无能的……一个大昭朝廷竟犹如嘈杂市井,什么声音都有,各种嘴脸也都能看得见。

此时,朝廷西迁长安后加开的一场恩科的新科状元,愤然出列!言辞铿锵:

“恕微臣冒犯!大散关之败,一因轻敌!二因心不齐!三因袁风无能!

然而败就是败了,多说业已无益,当前最为紧要的,是定出应对之策。

姚青云素以用计奇诡闻名,迂回南下做了内应从中离间,使得十二万川地壮丁尽数投了叛军,然而如今大旱刚过,新粮不接、陈粮殆尽,‘炎军’想要养活十多万的大军,并不容易……”

“对啊!没有粮草,‘炎军’如何养得起十万大军!此时的夏简戟,就如握了一块火炭在手中,那支无法养活的十多万大军就是火炭,扔了舍不得,握在手里反倒有被灼伤之忧!如此一来,‘炎军’的十多万大军,实际上并无多大威胁啊!”

唉,说的头头是道,实则尽是蠢言蠢语……

新科状元云青摇头:“不,正是因夏简戟无法养活十多万大军,对大昭来说,‘炎军’的威胁才会更大。

值此新粮不接又陈粮殆尽的时候,要想手中大军活命且不溃散,夏简戟就必会带着十万大军外出征战,以战养战!只要不断征战,就能有粮食,有金银财宝和军功。粮食,财富,以及军功,有了这些也就能养得活一支大军了,且会养出一支战力超群的大军。

十万大军所到之处,何人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