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75)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然而,这龚姓总旗一时间找不着合适的话来表述他的疑问,说出他的怀疑之处,就只是重复地喝问着这一句。

这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夏五斤没有想到这一点吗?他们事先定下的三计,是周密推演过了的,又怎会犯下如此低劣的错误呢?他就是故意如此的。

幸好的是,这两个总旗察觉到了,不然他还要另找其他缘由起事呢。

夏五斤的背后,在周围几个人的遮掩之下,放着三根木棍,就是衙役寻常配备的代替大刀的棍棒。棍棒中空,里面藏着的是箭支。

和他的、王五七的和张武壮的长弓,各自配套的箭支,(至于姜双五也带了一张长弓就纯属意外了),是守在一边的衙役张一和张二兄弟两,寻了一个无人发现的时机,并经由夏五斤的人悄悄传递进去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壮丁们还是挨着站立的,到后来站累了方才席地坐下,几千上万的人挨着站时,想传点东西进去不被发

现,这并不多困难。

第72章

“你们怎么这个时候吃干粮!”龚姓总旗怒喝!

正啃吃干粮的夏五斤等五六百人, 在近万人的壮丁之中,位置处于正中间。因为壮丁都被赶在这一处, 几乎是人叠着人挤在一起,近万之数的壮丁也没有占据太大地方,围在外面的向姓总旗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怒喝,中间的人也听得清楚。

这时候,夏五斤拄着几乎与他等高的长弓, 站了起来。

气沉丹田, 由腹部发力大声回道:“太白县之中, 人尽皆知!我们温宁村依山傍水,靠卖山珍野货赚了不少银钱, 且哪怕如今干旱,麦子也能亩收四五百斤!所以我们一向已经习惯了, 一日两餐, 外加中午一顿加餐!这时候正好到吃午餐的时候了, 自然就吃干粮了!”

夏五斤这话说得不差, 县城及周边的村镇, 对温宁村亦有所耳闻。确实听闻他们时常往袁屋杂货卖山珍野货, 田里的麦子也是长在那里的, 温宁村并非与世隔绝, 且相隔不远处就有一个逃农组成的小寨子呢,看见后传给旁人知晓也并不奇怪。

有关温宁村今夏麦子大丰收,(虽姜秾觉得没达到亩产八百斤的应有目标,可亩产四五百斤在外面世人的眼中也是大丰收了), 有关县郊小山包上的麦子大丰收,太白县暗地里是有些传言的,就是亲眼所见的也大有人在。

但却没人敢打主意,一是温宁村是逃荒难民组成的村子,在县里无亲无故也就找不着借口去打秋风,想要硬抢的话,看一看那一小伙强盗的全灭下场罢!然后就无人敢去硬抢或偷盗了。

二是,夏五斤是县中暗地里的一霸,县里的无赖混子虽经他约束后,不再扰民,但到底余威犹在。

且他仗义疏财接济的小山包上的那些‘乞丐’,也是逃荒来的难民,凶狠着呢,人手一张长弓,有人敢去偷摸打坏主意,话不啰嗦、拉弓就是一箭射来!被射中后狼狈逃蹿回来的人,也有那么几个,可无人敢声张,也不敢去讨回公道。

他们背靠秦岭,老天再如何干旱,林子里的草根树皮和野菜这些也是不会缺的,饿是饿不死的,何必去招惹他们?有那家中有老人和小孩,实在不能靠草根树皮野菜去过活的人家,求到夏五斤面前去,他也会慷慨地接济一二——被接济的前提是以劳力换得麦子。

事实上,夏五斤所说,在太白县之中的许多人之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自然的,以前不知道这个秘密的,如今也都如夏五斤所愿,在知道的壮丁的小声讲解下,也全都知道了。

但是,外来的龚姓总旗和府军们,却无论如何也不会信的!

夏五斤这话,更是让龚姓总旗加深了怀疑!

如今天下大旱,农田颗粒无收,别说普通百姓了,就连他们正规府军都正经历着军粮紧缺的窘境,底层府军小兵一天能有一顿饱饭都是奢侈,平常饿了都是自己挖野菜找野食,像他一个正七品的总旗,一天都只勉强有两顿饭吃。

结果,这拄着一张怪模怪样的、哦是长弓的壮丁,居然说他一日吃三餐?!这是在说何等的胡话!而且像他这样最先答话出头的,一看就不老实,得压压他的气焰,以免以后给他惹事!

然而,还没等龚姓总旗将胸中的一口气怒吼出来,然后再压压夏五斤的气焰,夏五斤他就又说到:

“我带的干粮够三天的份量了,等我把干粮吃完时我们也已经到军营了,届时有军粮可吃,依旧一日三餐,我现在自然是想吃就吃了,何必挨饿省着吃呢?”

夏五斤这话一出,小山包全部壮丁和县城一部分壮丁都一副引以为然的样子,并且继续啃着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