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61)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当这群人越来越靠近城门,并且没有步伐减缓或停下的打算时,县城门前的衙役就恶声呵斥道:

“止步!难民不许进城!止步!”

走在两三百人最前的一个肌肉虬结的壮汉,双目怒似铜铃!“我们是难民吗!是谁让我们成为难民的?!是你们这些稻田里的吸血水蛭!”

“我们只是要吃一口饭!既然你们不开仓放粮,那我们就自己来开!”

之后,便是一场刀光血影。先前沉默无声的两三百匹末路饿‘狼’,一旦交锋之后,也许是砍在身上的刀子太疼,也许是为了将棍棒朝对面人头上挥去而壮胆,他们终于不再沉默,最终嘶吼出声!

“锤死你个敲骨吸髓的!啊啊啊!”

“你们倒的泔水一桶桶,啊!为什么我们却连一碗稀粥都不得!”

“我要吃饭!我要吃饭!我要吃饭......”

那两三百手拿棍棒农具的人,在城门处永远倒下了不少,但等守门的衙役也一倒不起之后,也就冲进城去了不少。

最后浑身浴血,直接冲进了县衙!

在县里有座精致大院子的县太爷,没有住在县衙后的官署,得以逃脱一命。但在他去找县尉镇压乱民之前,又从县城里的各个脏污小巷里,钻出来许多扬着菜刀板凳的人,犹如山泉汇入溪流,最后这股人流愈加粗壮,愈来愈奔腾有力!

一时间,街上声响愈来愈大,城中血腥味愈来愈浓......

想去找县尉的县太爷,也不去了,直接仓促收拾了包袱,携着娇妻美妾和儿女,揣着一匣子银票,趁着喊杀声还没从县衙粮仓那儿,喊到近前来之前,在壮仆和几个士兵的保护下钻进马车,弃城逃跑了.......

县太爷在县郊入官道之时,遇到了同样驾着马车赶来的县尉和县丞一行人,于是一碰头一商量,不一会儿就并作一行,驾着马车‘得儿得儿’的,扬起一路尘土后跑了个没影。

等县城里的饿‘狼’们夺了粮仓,去到县太爷的大宅子时,里面桌倒椅子歪的,只留下一地狼藉。

对逃走的县太爷来说,留下的这些东西不值钱,但对饿得能不顾性命奋力一搏的这些人来说,却已是他们一辈子没见过的好东西。

华美的丝绸衣裳,香软蓬松的棉被,厨房里剩下的鸡鸭米面......都是他们平日里不敢奢想的好东西。

“哈哈哈!我这辈子睡过了暖和松软的大床,穿过了丝绸衣裳,等我把分抢来的粮食和鸡鸭吃完后,便是立即死去也无怨了!我做鬼也要做个饱死鬼!”

......

及至冬至日,升和帝主持祭天大典之前(因没有修建京郊圜丘,便在长安城皇宫里走了个过场),已经有十来封奏明难民叛乱的折子,先后送入长安城了,且颇有未尽之势。

虽已经奏明的难民叛乱,大多都没成气候,很快就被镇守士兵扑灭。

却也已经有一南一北的各一处难民,已经占据了一两府之地,且还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帜,俨然是已经旗帜鲜明的反了!

第66章

南边稍成气候的难民叛乱势力盘踞在江东, 占据了宛陵府和周边府的两三个县城, 自称为‘谷米军’。

北边稍成气候的, 则是在晋鲁之交的邺城府,相比南方‘谷米军’几乎全部以逃离佃农组成外,占据邺城这一自古名城的‘言军’势力, 领导者及高层的身份就要高端许多了,是原先统管邺城府军事的都司, 及其心腹班子。

因此,虽南方‘谷米军’因受干旱天灾影响更早,情势最严峻,起义更加如火如荼,但也没能夺了北方‘言军’的势头。毕竟草台班子相比正规叛军, 还是要劣势一些,不过因为南方旱灾情势更加严峻,又有人多势众的原因,南北两地的起义军也勉强算得平分秋色。

不过呢,外面尽管难民起义, 眼前却也与温宁村的人没有关系,日子还得过下去,

只是在过日子时, 村民们心里的忧患意识变得浓厚了, 更加注意探听外面的消息,生怕被波及到。

虽各家都没明说,但村里各家都在找地儿存粮食了。还没挖地窖的动工挖起地窖来, 已经挖了地窖并将粮食存入其中的,也找其他地儿挖洞或挖地窖,然后分开藏匿粮食。

这样就算其中一处藏粮出了意外,也还有藏在其他地方的粮食呢。

温宁村的村民都是经过大旱的,遭遇旱灾时最重要的一是水、二就是粮食,再者如今这世道到处都在起义,流寇也不少,不仔细藏着粮食,被抢去或被‘征’去了,都是件要命的事情!

夏家也挖了地窖,藏下一千多斤粮食,以备不时之患。

而姜家,则是新挖了一个地窖。不过新地窖主体是挖在前院的地底下,若是两个地窖都挖在后院的话,容易把后院挖得坍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