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59)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大概是因为……长姐陡然出嫁后,姜金在某天夜里睡着前,突然意识到:他就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了!作为父母之依靠的儿子,以及为出嫁阿姐撑腰的娘家兄弟,陡然间责任压身!

于是,一夜之间开始长大的姜金,时不时就会到夏家去看看、去坐坐,只是为了确认他阿姐没有受到欺负。

于是去的时候多了,难免就会常在夏家吃饭,周翠娘也说过几次,让他不要去麻烦他阿姐。可姜金他不放心啊,于是依旧时常去夏家巡看,碰上吃饭时候,就又被留饭了……

嘿!这小崽子果然是开始长大了吧,虽然有时懂事,但总去夏家‘蹭饭’可就不懂事了哈!虽然姜家与夏家更加亲近了,夏家是他阿姐夫家,可也不能这么随便啊!

周翠娘说过一次两次了,姜金还不时去麻烦人家,那她能不来脾气?!儿子不听话,抽一根柴火条.子揍一顿就好了!

挨过揍后的姜金……依旧时常去夏家看他阿姐有没有受欺负,但绝对不在饭点去夏家了,就算实在碰上夏家摆桌子吃饭时,也是一溜烟就跑掉,绝对不在夏家增饭吃。

为这,夏婶、夏五斤以及姜秾,都觉得姜金那小娃子真是有几分可爱啊,时常被他逗笑。

其实吧,姜家和夏家——更甚至是村里其他人家,现在都不是缺一两口饭吃,姜金在夏家吃饭也就是添一副碗筷的事情。

不过家中教导小孩子却不一样,要让小孩子知道,不能随便去麻烦别人家。一次两次还好,时日久了难免会讨嫌,也容易让人日后念叨,毕竟人情难还啊。

夏婶也知道,于是也不拦着周翠娘教导姜金,不过平时会待他更好就是了。

姜秾嫁入夏家后,她也没什么不习惯的,基本都还是像以前一样——虽然夏五斤或许不这么认为……

姜家和夏家因为成为了儿女亲家,两家相处得也更加和睦亲厚了。

……

然而,视角跳出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温宁村,大昭南北的平民百姓,就普遍过得不太好了。

第65章

从‘袁管事’那里得到征选民女的风声, 到征选皇令下达, 再到通过嫁人逃过征选这一劫, 正经历时觉得紧急惊险得不得了,不过经历完这事之后再回头来看,也不过是才发生在短短几天内的事情而已。

村里人帮着夏家扩建并修缮了房屋, 坑里沤的绿肥也已经熟了,于是就把绿肥撒到了收割后剩下麦茬的田里, 就等下一场透雨,把田地下得湿透了就翻耕麦田,然后等时间一到,就播种小麦。

然而,这一场透雨, 一直等到秋分,也没有等来。

没有雨水的湿润,田地板结死硬,好些村民拼着手被锄头柄打出血泡来,拼着磕断锄头和锄头柄, 也只翻耕了小半田地还不到......

没办法,等到秋分都过去十来天了, 都还是没有等来一场雨, 就只能用薅锄浅浅的刨出一条一条浅沟来——土地太硬也不容易刨得深, 然后撒下麦种并掩盖上。

播种下了麦种,接着也一直没有等来一场雨能够让麦种萌芽出土。

只等到寒露过后,快到霜降时, 这才下了一场小雨,勉强湿润了浅浅一层地皮。

懂得农时气候的老农们,一看就知这是一场只在一村或一地里下的山雨。就是姜秾认知里的地形雨,因为温宁村在玉皇山山脚,云团沿着地形抬升而降下山雨。

这样的雨,只能算一时幸运,解去了眼前之急,让麦子发了芽出苗来。

然而将地域扩广开去,大范围内却是没有降雨的。如此一来,之后无法风调雨顺的可能,就非常之大了......

这时候的温宁村村民,也没那心情去担心外面的人了,因为小麦在霜降后才萌芽出土,越冬时还没长得足够茁壮,怕是要遭霜冻了......

对此,姜秾很是庆幸这一茬麦子,村里人家换了‘高产三代’杂交小麦去种。

姜秾:“这次的小麦种子,虽高产特质突出,但在耐寒与耐旱方面,也比以前的要好上许多。”

得了他们‘在世小神农’的安抚,村民们有稍微放心些。

“便是这一茬绝收了,家里也还存了些麦子,能吃到后年夏收的。”这是村里大多数人家的想法,家里都存着粮食呢,这一茬减收或绝收,也饿不死。

温宁村的村民们,如今相比之前底气足了许多,因为家有存粮和余钱!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姜家和夏家——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的‘在世小神农’。

已经嫁人在村民眼里算作大人了的姜秾,又被村民们宠爱了一波,送了一些自家做的糕点零嘴。

姜秾:......

田里庄稼像是要遭旱、遭冻了,这也不是塌天大事,不还有段木香菇的营生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