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41)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一时间,避着城镇大道的荒郊野外,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的逃农。

相比外面的水深火热,彷如世外桃源的温宁村,正沉浸在大丰收的余韵之中。

家家都忙于扩大存粮的地窖,把去姜家换了麦种之后的新收麦子,全都仔细存放到地窖里去。

前年或去年收上来的陈麦,都搬出来晒一晒,留下一些放在外面吃之后,其余的都继续放回地窖里去。

实在是陈得太久的陈麦,才挑到县城里面去卖。

温宁村村民有栽种香菇这门营生,即便因为赋役银增加了负担,每年又有增派的‘三饷’,今年更是有‘贺迁银’的捐银,也能游刃有余的负担起来,不必卖粮筹银。

如此一来,逃过荒的村民,是将粮食看得比银子还重的,除非是放了两年的陈麦才挑去县城卖,去年和今年收上来的麦子,都仔细存放着呢,是说什么都不会卖的!

来这个时空都已第五个年头了,姜秾还没有走出过温宁村,也没去过县城一趟。

杂交小麦已经出了阶段性成果,‘高产三代’和‘耐旱二代’,旱稻驯化也已进入正轨,一时无要事在做的姜秾,闲来无事,于是随夏五斤和周翠娘一起,去县城玩一趟。

一大清早,周翠娘和夏五斤分别挑着两筐凌晨现摘的平菇和香菇,姜秾就空着手走在两人中间——周翠娘和夏五斤都不会舍得让她挑担。

因为照顾着从未走过远路的姜秾,一路走走歇歇,用了比平常多一半的时间,走了一个半时辰,才到达县城。

太平县县城,黄泥砌石的城墙因为久未修缮,而朽坏得高低不一,所谓城墙的坚固雄伟之感,是一毫也无。

说起来也是有缘由的,在施行‘

条编法’交纳赋役银之前,一年两个月的正役役夫们,都被拉去修建西京皇宫了,每年的杂役也就修一修县衙和城内街道之类。

在后来,赋役都折银交纳,不出粮和人了,那就更不会花银钱去雇佣役夫,修缮城墙了,县太爷大约是想着:有那修缮城墙的闲钱,还不如鼓了本老爷的腰包呢!

有抵御外敌贼寇作用的城墙都没修,又没有无偿的杂役和正役役夫了,县城内街道自然也是不会修缮的。

姜秾他们进城后一路走来,地上都是坑坑洼洼的,不过因为自小麦灌浆完毕即入夏之后,天上就再未下过一滴雨,如今地上人走马过后,就会扬起尘土,倒没有泥泞不堪。

“就快到了,转过街角就是。”周翠娘道。

一转过街角,就看见街边的房檐墙根下,瘫坐着七八个乞丐。

姜秾转头与夏五斤道:“一路走来都没见着乞丐,怎么这里瘫坐着这么多呢?你那小山包还在收人吗?”

还没等夏五斤答话呢,周翠娘就抢道:“这些乞丐应该是新来不久的,大概是听说了消息,专门来这个街角等着五斤呢!”

夏五斤:“如姜婶所说,这些乞丐应该是最近十来天里,才逃到县城来的。沦落成乞丐的佃农,得了县里心地好的人家指点,专门在这里等我的。

那些愿意去那小山包垦荒自力更生的,我都一直在资助他们,像是建棚房,并分发给他们必须的农具。”

有爱民如子天性的姜秾,听了夏五斤这样说,知道那几个乞丐能有个去处,至少饿不死了,心里感到很高兴,温言夸赞道:

“五斤,你能将这件善事做了这么多年,实在难能可贵。”

得了秾妹的夸赞,又听她难得称他为‘五斤’,而不是‘你’和‘夏五斤’这样的称呼,夏五斤直觉心里仿佛有心花正怒放!

只是,‘五斤’这个名字,有些粗野,白遭了秾妹难得称呼他一声名字,什么时候改一个才行。

夏五斤笑容明朗道:“都是受过苦的,我感同身受。力所能及之下,能让正在受苦的人稍微好过一些,我心里也会好受些。”

周翠娘和姜秾都点头,对夏五斤的言行表示赞许。

夏五斤卸下肩上的担子,说道:“稍等片刻,我去买几个大饼子分给那几人,让他们吃了后再等我一会儿,等我们卖完蘑菇后再绕路带他们去小山包那里。”

说着,夏五斤就让一旁的烧饼摊子走去,比照着人数买了八个大饼子。到乞丐面前一人一个分给了他们,又笑着说好了让他们等会儿,之后他带他们去小山包那里的事情。

那几个乞丐一边大口啃着饼子,一边挣着起来,感激涕零地向夏五斤直磕头!

“谢谢大善人!谢谢大善人……”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你们以后能勤劳刻苦、自力更生就是了,我也没有他求。”夏五斤边说边赶紧去扶跪着磕头谢恩的乞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