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39)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周翠娘一时震惊失语了,缓了好一会儿,才陡然一拍自己的大腿,宣泄了无处可去的激动之意!

“唉哟我滴个祖宗啊!我光知道这些麦子收成好,没成想竟然能有这样好啊!两亩地收一千五六百斤麦子,那每亩地不就有近八百斤麦子了吗?!这是什么麦子哟?你捣鼓了这三四年,竟然捣鼓出了这样的麦子!也是值了啊……”

周翠娘之后激动得又说了许多话来宣泄,这就不必多说。

因为姜家从来不藏私,也不吝啬,村民们在盯着自家庄稼的同时,也会时常关注姜家田里的庄稼,有收成格外好的庄稼时,就能第一时刻提出换种子了。

像是之前的麦子,像是旱稻、黄豆和豌豆等,又像是这‘高产三代’麦子!

“……先前估算今年夏收时的收成,知道大多人家今年每亩地都能收五百来斤麦子,这已经很是让人惊喜了。

没想到啊,竟然一转眼,现在就又有了这亩收八百斤的麦子!这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啊!我的个老天哦,我们‘在世小神农’的名号,果真是名不虚传!”

“唉哟,我们秾娃儿果真是‘农皇传人’罢,何曾有人种过亩收八百斤的麦子啊?我们这些一字不识的睁眼瞎,反正是没见识过的,葛贡士您说您可曾见识过?”

狂士葛蕤,亦从未见识过。

“我读遍书册,也没见过亩收八百斤的麦子。若非是亲眼所见,我定然是不会信相信的!”

若说他之前几年里,已经真的逐渐相信了姜秾是农皇神农血脉后人。那当亲眼见到麦田里的麦子时,确定‘亩收八百斤’并非狂人妄语时,他对姜秾的神农血脉,就已经感到如高山仰止般的敬畏了。

愚人无知亦无畏,只是知晓‘亩收八百斤’非常惊人。而他因为读过许多书,遇过的事也更多,更知这‘亩收八百斤’有多骇人……非神力不可为!

被葛贡士想成‘非神力不可为’的亩收八百斤的小麦产量,也不过是沈甜所处二十一世纪小麦的产量罢了,甚至都还不是最高的产量。

不过现在除了播种时的底肥外,就再没追加肥料,土壤也不是多肥沃,能有这个产量也已经很惊人了。

姜家有了更加高产的麦种,村里人便如那闻见鱼腥的猫儿一样!

“姜婶啊,今年夏收了,可一定要给我家换这麦种啊!”

“秾娃儿,姜婶,可别忘了我家啊!这两亩地能收一千五六百斤麦子呢,除了你们自家的,村里每家还能分个百八十斤的呢,可不能忘了我家啊!这麦子这样高产,我用一斤半麦子换一斤麦种!”

“对对,一斤半麦子换一斤麦种,我家也愿意换的!”

……

是,小麦才刚灌浆饱满,都还长在地里没收上来呢,就已经全部被提前换了出去做麦种。

到时等到秋播了,将‘高产三代’小麦播种下去,若无意外明年夏收时,每亩麦田就能收上来七八百斤麦子了。

芒种之前,赶在麦子成熟收割前面,姜家种下了一亩地的旱稻,是姜秾亲手拌种之后播撒的。

村里几家换了稻种的,也都相继跟着播撒下地了。

今年村里种旱稻的并不多,一是因为姜家的稻种不是很多,二是因为相比下一茬能亩收八百斤的麦子,亩收二三百斤的旱稻,种起来就不划算了。

不管是姜家,还是村里其他几家种旱稻的,都是种在边边角角的地里,或者在荒草地里用最古老的‘刀耕火种’之法,烧一块荒,也不深耕,就直接撒些旱稻种子进去。

不占用种麦子的好田,总之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在旱稻产量差不多赶上小麦之前,它暂时都只能与粟米、黄米和高粱一样,作为‘粗粮’而存在。

……

京城长安城里的皇宫,虽花费近十年终于建成了,可到底是新建成的,相比已经住了十五代皇帝的‘北京’皇宫,终究是空旷简陋了些。

把从‘北京’皇宫搬来的用具摆设等,花了近两个月都尽数摆放完毕后,才算是好了些。

皇帝有新建成不过三四年的长安城皇宫,可供居住。那跟随而来的皇亲贵族,以及文武百官呢?

大昭朝自昭太.祖开国以来,已经传到了第十六代皇帝上,一代代开枝散叶下来,皇亲宗室、贵族勋爵的数量真是极为可观,再有文武百官和皇族外戚,他们住哪?当初建西京皇宫时,可没有给他们建府邸。

法子总是不少的,最省事省时又省力的一种,就是向原先长安城里的富户‘买’现成的府邸,甚至都不用多费心布置,直接就能住进去,还住得舒舒服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