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24)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反正我记着情呢,如今一时还不起这人情,那我就记着以后慢慢还!

对了,秾娃儿,婶子上次送你的柿饼好吃不?今年婶子我多摘些回来霜着晾干,明年多送秾娃儿你一些啊?”

“对对!据说秾娃儿喜欢吃板栗糕,婶子我手笨做不来。不过等秋天时,婶子给你捡一袋子板栗送来,你自己做好吧?对了,也给五斤你送啊。”

“对对,给秾娃儿和五斤都送!”

……

姜秾:“……”

是怎么又演变到了送零嘴的环节?她也没表现得多馋嘴啊?

夏五斤笑呵呵的,非常高兴:“好啊好啊!谢过婶子了。”

若是送来的板栗多,就拿一部分去县城卖了换钱。

如此一来,近处的赋役银困境,姜家以原价收购麦子,就算帮忙解决了。

明年及以后的赋役银重担,姜夏两家又通过无偿教他们栽种段木香菇,一年挣来四五两银子(这还是保守估计,毕竟姜夏两家合伙一起一年能赚二十多两银子呢!),帮忙减轻了。

之后,有不少人家回去后,都暗暗开始合计:

以后每年的赋役银,争取从段木香菇里出。那么每年收上来的麦子等粮食,就不用卖出去,可以全留着自家吃了!

而且以后冬天的时候,家里男丁又不必出去服役了,这日子竟然是会更好过了啊!

在过日子方面,贫民百姓都是再精明不过的,都能算得出这笔账。

一旦算清这笔账之后,村里人家就更加知道,段木栽培香菇这门手艺何等重要了!

这可得好好学、得学会,这

样以后才能把收的粮食全都留在自家,也才能吃顿饱饭!

还有那些更精明的人家,又想到夏五斤在县城里有些人脉,且收买干香菇的袁屋杂货袁老板,与夏五斤和周翠娘打交道已久,想必他们关系不错。

那以后他们卖干香菇,怕是还得走姜夏两家那里……

所以,不能一学会手艺,就过河拆桥不认人,得要一直与姜夏两家打好关系才好。

所幸,姜家人都很厚道,夏家夏五斤在县里有帮混子朋友、并不好惹,不过也不是不能相处的。

与姜夏两家一直交好,倒也不太难。

理所当然的,姜夏两家在村里的人缘更好了。

尤其是,日子进入三伏天,周翠娘和姜秾,开始教全村人沤制绿肥了。

姜家人走在路上,那就更受人欢迎了!说夹道欢迎,还是夸张了。

但离人尚且三丈远时,就热情的与他们打招呼,就是很平常的场景了。

而且说是无偿教他们段木栽培香菇的手艺,可为了与姜夏两家继续打好关系,村里人都很精明的,没有表现得理所应当。

于是,不给姜夏两家大笔银钱报酬,可平日里遇见两家人了,都会给些小东小西的。

像是一把小葱,几个萝卜,或者一棵白菜这些,都是自家种的不值钱,可拿来表表谢意,也是可以的。

整个温宁村的气氛,一扫先前的悲愤愁苦,变得干劲勃勃!

村里人脸上都带着笑,对未来的日子又有了期望。

可这里面,不包括姜家的南边邻居严家。

严家人眼看全村人喜笑颜开,就他家还愁云惨淡,慢慢的也就后悔了。

最后悔的是严家当家男人,严家媳妇儿还是很不服气,但她不服气又能怎样呢?

第51章

姜家南边邻居, 严家。

严家的男主人严阿七,脸色算不上好。

“赶在麦价继续往下降之前, 以二十五文一升的价格卖了两百升麦子, 加上以前的存银, 才终于是凑齐了赋役银。可今年家里八亩地只种了七亩麦子, 因为雨水好, 这才能收上来四百多升麦子。

可如今, 就只剩下两百来升约六百斤麦子了。这麦子得要吃到明年夏收的时候啊,何况还有平时花用的,过年买肉的,去年没给儿子做新衣服, 今年可要做一件了, 这样就很紧巴巴的了……”

严家儿子严宝今年已满八岁, 但因为夫妻两即使日子过得艰难,也不肯亏待儿子的这种溺爱, 养得他在外怯懦、在家蛮横的性格。

严宝听到严阿七的话,立即嚷了起来:“我要吃肉, 我要穿新衣服,姜家的没用女娃子都穿好几套新衣服了!”

严阿七夫妻两带着一对姐弟逃荒时, 严宝才一岁多,是拼了命、舍了五岁的女儿才护住这儿子的。所以哪怕宁愿亏待他们自己, 也绝不舍得严宝吃苦。

严婶忙将严宝拉到身边来,拍抚着哄道:“好好,买肉给宝宝吃, 给宝宝做新衣服。”

至于纠正儿子口中‘姜家的没用女娃子’这话,想都没想。

严阿七看着儿子闹吃肉、闹做新衣服,心里就更加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