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以农为本(农)》作者:黄姜

【文案】:

渣言渣语:这文先天不足,又经历了关站和关评论区许多坎坷,渣作者现实中也接连经历着让人心力交瘁的事情,也就丧失了热情,卡文卡的很痛苦,我努力过想恢复日更,但失败了……对不起,本文缘更吧,我争取在评论区开放之前把正文完结了。

……文案↓……

22世纪中叶一农学博士姜秾,被她十八辈祖宗神农,罚去古代某王朝末年种田,终于种成一尊大佬

姜秾(nóng):我本想科学种田,奈何十八辈祖宗是神农

……看文提示↓……

①女主是真·炎黄子孙←_←

②女主沉迷种田,男主只得负责称帝

③渣作者实在想写一本‘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种田文,可又想要‘家长里短过日子’的感觉,至于最后能写成个什么样,渣作者正在努力

④不要考究!不要考究!不要考究!本文架空,还有私设,所以别考究。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女强

搜索关键字:主角:姜秾

第1章 姜浓:姜秾

天刚麻麻亮时,姜双五和周翠娘夫妻两就早早儿下地劳作去了,留姜秾和姜金姐弟俩在家。

此刻在夫妻两的卧房中,姜秾果然在裂开的一条墙缝中间,找到了用草纸包着的一小包黄豆种。

一个小豆丁探进来他那大脑袋,姜秾和他对视一会儿,商量道:“姜金,阿姐有事要去做,你听话在家,有问题吗?”

小豆丁一双大眼睛里,布满对食物的渴望!阿姐会分给他吃一点吧?

“嗯!没哋!”

姜秾胸中正充斥着浓烈种田欲,并没领会到姜金对‘烧黄豆’、‘炒黄豆’、‘煮黄豆’等食物的渴望。

姜秾还习惯于用和同学教授们的交流方式,去与三岁的弟弟相处。

在她想来,就在刚才,他们两人之间已经达成共识,君子一诺重千斤,既然如此,那他就会守诺乖乖在家。

姜秾已经找到黄豆种,又找出一把专门用于栽苗点种的小栽锄,绕过小豆丁出门去,最后还从外面合上了院门。

小豆丁人小腿短,在后面颠颠儿地跟了几步,到底是没跟上,只得扒在院门缝儿里,眼巴巴地看他阿姐走远……

阿姐,不分他一粒豆子吃吗?

姜秾穿过交错相通的田埂小路,往玉皇山脚下一块属于姜家的田地走去。

手里的黄豆种,她早已经作好打算,不需再多想。

于是一路走着,姜秾的思绪,就一路飘飞远荡……

……

此地是凤翔府辖下,太白县,温宁村。

村名取意‘温饱安宁’,可见当初村人在取这名时,怀揣着的对生活怀美好也朴素的希冀。

温宁村还很年轻,满打满算不过也才五岁而已,那些对村民们来说残酷的记忆,还鲜明如初。

在温宁村的村头,有一条小河流经,即发源自秦岭主脊北麓、玉皇山北坡的姜水,它自山间潺潺而下,流经村头招呼过一声后,未做片刻停留,便又奔赴向远方的渭水。

姜水之于温宁村,就是生命之源。

六年前,关中大旱已有二年,朝廷又赈济不力,天灾人祸齐出,关中平原上一时饿殍遍野,百姓们纷纷离乡背井,四散逃荒。

在逃荒途中,若遇城池,或有水和树皮草根的荒野,难民们就会暂停逃徙。及至确认城池不会开城赈灾,水喝干、树皮草根啃完,才再次拖着身体离开,走向或死、或晚死的未来。

五年前,先后陆续有百来个逃荒的难民,偶然逃到玉皇山下。

然后这些难民们发现,姜水下流的干流早已干涸,可这上流源头处,却还有汩汩流水!

于是,便决定在此暂作停留。

这群难民停留下来后,喝姜水的水,进山里啃树皮嚼草根。但山中饿兽不少,难民从它们嘴下抢食,也作它们的食物,如此难民们死了些,也活下来不少。

活下来的或许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熬到了大旱结束。

难民们经过一年多逃荒,大多家破人亡,家乡已经没有亲人在,且身无分文没有归乡的路资,没必要回去、也回不去了。

于是大旱结束后,他们便也没归乡,就在这玉皇山下的姜水河边,开荒建房定居下来,聚居而成温宁村。

就在玉皇山下,层层叠叠的梯田中央,伸出去一块较大的平地,二十几座黄泥蓬草房聚集搭建,互为帮衬,以抵御莽莽大山中的野兽,以及四处流窜的山匪贼寇。

如今的温宁村,一共有二十几户人家。

温宁村中的姜家,有一女儿姜浓,如今年方九岁。

算下来,在她三岁上时,就随爹娘一起离家逃荒了,四岁上来到温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