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衣卿相(100)

作者: 广香君 阅读记录

可悲。

朱浅适时地表现自己的顺从,半句话也不多说,只知听从命令。

卫王欣慰,难得找到这么能干又识趣的人。

最终朱浅坐上了户江府典事的位子。

作者有话要说:我韶哥不出场的时候感觉写的动力都没有了...不过晋南王、玉阑枝还有朱浅都是推动剧情的关键,又不能少,这部分我尽快发完,下一章就出场了

第55章 安陵

朱浅找时机找到了周瑾钰,言及殷北之事。

“此次殷北死难者共八千户,五万余人,五千户......绝户。”

周瑾钰写字的手顿了一下,“继续。”

“钟浩然送去的粮食暂解其困,如今卫王命我从户江府筹措足够的物资准备送过去。不过如今户江府的大笔物资......当是流向何远道军中,户江府如今也有些吃紧。百姓能拿到的,也只能勉强度日。”

周瑾钰皱了皱眉,“钟浩然怎么说?”

“他说会一直在殷北待着,看还需要多少再去筹措。以钟家的实力,还是能让殷北的百姓安安稳稳度过今年的。”

周瑾钰点点头。

“如今晋南王已经知道了户江府钱财流向何远道处了,看起来也不大高兴。应该很快就会有动作了。”

周瑾钰放下笔,将手上的信纸折起。

朱浅又道:“还有一事......太子在殷北的动作已经查出来了。他似乎与周国勾结,在殷北聚集土地种了一样东西......玉阑枝。”

周瑾钰顿了一下,随后继续的动作。一室之内只听得到纸张被折起的细微的响声。

朱浅悄悄抬头看帮主的表情,却什么都看不出。

将信折好以后,周瑾钰把信装进信封中,问朱浅:“此事你是否与卫王说过?”

“说过。卫王......叫我压下,不可传扬。”

周瑾钰轻叹了一声,道:“此事我已知晓,会着人去查,你不必再管这事。往后,密切注意户江府的动向。”

如今朱浅任户江府典事,这是个关键的位子。

“是。”

朱浅走了以后,周瑾钰叫来了应周。

周瑾钰把一封信交给他,叮嘱他即刻送往天南星,交给吴大总管。信中所言之事,是让吴应从东山城调集粮草,以散商之名捐到钟浩然处,一起送往殷北。

应周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一脸严肃,“放心吧,大人,我一定尽快送到。”

周瑾钰见他这故作严肃的样子,忍不住轻笑一声,“路上小心,快去快回。”

应周傻笑一下,站直身子,“是!”

这一个来回,用了将近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又发生了很多事。

...

今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

似乎从那一场“兆丰年”的瑞雪开始,天时就已呈现不祥之兆。

殷北的雪刚停,南方又开始闹洪灾。积雪融化后,形成的春汛与不知为何极为猛烈的春雨相叠加,最终导致了这一场洪灾。

天灾避无可避,人祸,却是有迹可循。

安陵郡从夏国起,每年国君都会派人加筑安陵大堤,卫王也不例外。

但这大堤加固了十几年,却挡不住今年一场春汛。

每年拨下去修安陵渠的钱财不在少数,但被某些官员“留做他用”的,蹭蹭过下去,真正落到那片土地上的,就只剩下些灰尘了。

倾颓的土石发出滔天巨响,汹涌的洪水挟裹着棕红的泥土搅拌冲刷着安陵郡。

房屋农田被毁者不计其数,失踪伤亡人数尚未可知。

插下的秧苗刚刚咬定泥土,就被洪水所毁。

卫国从未发生过如此严重的灾害。

若是处置不得当,今年会有大批的人被饿死,大批的人无家可归沦为流民。若是更严重些,甚至会引起叛乱。

卫王与沈非心中焦急,即刻想法子应对。救灾之事迫在眉睫。

然而,到了这种时候,还是有人继续如白蚁一般啃食卫国的基柱。

此次安陵渠决堤,本算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三分人祸”在于那岌岌可危的大抵,也在于被卫王派出去的救灾钱款如同渗入泥土中的水一样,消失的彻彻底底。

从头到尾,从上到下,没有一处是真正干干净净的。

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圈子,将一切消息封锁的密不透风。直到安陵有人秘密送来诉信,并在一夜之间在卫都传扬开来。

全城哗然。

卫王大怒。

卫王也“不得不”下令彻查此事。官员贪污本应用于修筑安陵大堤的钱款,导致了安陵大堤决堤,淹没了许多村庄,城镇,农田,许多百姓命丧与洪水中,还有许多不知所踪。

赈灾款项,被一层一层剥掉,导致安陵众多灾民饿死。

死掉的人甚至还不得安宁,他们被记录在册时,可还都是“活着”。朝廷需要给安葬费与抚恤,要安顿活人,提供食宿。所以“活人”比死人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