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屋后老宅的婆婆(9)

作者: 东方樱 阅读记录

我从小跟着母亲学包饺子。小时候,我赶皮,母亲包馅儿,我做出来的皮儿奇形怪状,可母亲却能用不一样的皮儿包出形状一样的饺子,鼓囊囊的,排列十分整齐。后来,我长本事了,我既赶皮,又能帮忙包馅儿,只是饺子是扁的,只能躺着,站不起来,如同泄了气的皮球,放馅儿少的缘故。到后来,过年我一个人负责包馅儿做饺子,饺子又鼓了起来,母亲成了享受饺子的祭桌上的照片。再到后来,我不喜欢饺子了,尤其是弟过年不回家的时候,我和老爸直接去买些现成的饺子吃一吃,就算过年了,年味儿少许多。

母亲和饺子的故事,因而变淡了许多。现在想想,饺子就是童年的回忆杀。

第14章 第14篇 小贩

童年,胡同里到处都是走街小贩。有手推着小四轮平车收破烂换东西的老头子,有骑着自行车插满冰糖葫芦的中年小贩,有蹬着三轮卖韭菜葡萄之类的,还有那种开着摩托三轮卖酱油醋凉皮凉粉油条的……特殊的季节,会多些特殊的热闹,夏季会有拉着满车开封西瓜的外地人,四处售卖西瓜:“开封西瓜、可甜可甜、不甜不要钱。”那充满磁性的乡下人的叫喊声,旋律烙在我的脑中。

此刻,脑海中就来了一阵如歌的叫喊声,是中年男性的雄厚之音,抑扬顿挫的:“谁卖酒瓶啤酒瓶,破包烂纸箱,饮料筒塑料桶,废书本儿废铁――”纯粹的方言,却成了好听的曲调。老一辈的人,真有智慧,只是歌声渐渐不传了,现在偶尔也有跑街的小贩,大都录有喇叭,毫无情感色彩地机械播放着一遍又一遍:“卖冰糖葫芦的来了,谁要冰糖葫芦。”或者,“卖卫生纸卫生巾――”

最近街上流行,“先尝后买,可甜可甜”的梗。不仅西瓜如此,各种水果都是。“砂糖蜜橘,先尝后买,可甜可甜。”“新鲜苹果,先尝后买,可甜可甜。”“巨峰葡萄,先尝后买,可甜可甜。”就差来一个搞笑的,“大葱大蒜,先尝后买,可甜可甜。”这个标语不知从谁而来,稍加变通,能把带酸的水果,变成魔力甜,一直从镇上,风靡到县城中,用本地方言叫喊起来,颇带有必须得买的推销气势。老一代的走街小贩留在了过去,新一代的小贩应运而生。

这两年,村子里出现了各种开着面包车四处转悠的小贩,有修理缝纫机修补平房漏水的,有卖手机电动车搞促销的,有宣传楼盘新开张的,有卖水果冰棍儿的……从村头远处,便能听到大喇叭的声音,标准的普通话广告,前面往往还带有一首豪放的歌曲片段,譬如凤凰传奇的,让人听了一下子脑中记住魔性的旋律,只是略微感到浮夸。

走街小贩在市里不常见。或许夜市、花鸟市场之类,还能见到残影,他们大都固定地摆夜摊,在一地点叫卖,一见顾客经过摊前,急忙喊一声,“新鲜摘下的大甜桃,十分的甜,便宜处理。”感兴趣的,便会去咨询一番,不感兴趣的,便一走了之。刚刚去过北京的一处郊区花鸟市场,上午十点,天气十分燥热,可是集市上,依旧人山人海,这里几乎什么都有,小到两元商品、蝈蝈金鱼,大到凉席猫犬,热闹得很。花鸟市场里,转悠着很多老年人,他们四处转转古玩、花草、猫狗小贩之处,心情悠然自得。来这里,可以逞口舌之争,因为大部分商贩带些忽悠,价格多多少少带着虚泛,你可以争那么几块钱的便宜,赢得喜欢的物件。这种感觉,带有老北京的味道,是和现代的大超市明码标价截然不同的感觉,即使不买东西,转转市集,在人群中穿行,也有一种踏实感。我曾在古城开封住过一段时间,那里也有这样的慢节奏,心累的时候,偶尔去驻足时光,感受繁华中的落寞,不失诗意。

走街小贩,终将远去。

第15章 第15篇 鬼屋

鬼屋云云,无非心中的魔障,明知是假,心中仍不由地害怕。小时候,总觉得自己住的瓦房屋就有鬼,尤其是一关灯后,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说不出的恐惧。小时候看鬼片,主角的一惊一乍,就能让我夜半惊魂,后来渐渐知道鬼神之说不可信,可还是害怕黑夜。

我要回想的鬼屋,是我家屋后于婆婆住的那老宅。不是我诅咒它,那间屋子自从百岁的神秘老人于婆去世之后,我总觉得这屋子周围萦绕一股阴森的气息,或许是房前屋后院中树太多的缘故。门口长满了野草,没有人清理。院子中的几棵老树冲破了破败的屋檐,撞坏了门墙,长成了亭亭如盖的参天大树,更是遮天蔽日,让院子充满了阴凉的气息。房前屋后的几棵树木,更是如此,藤蔓爬上了古树的树枝,好似一条条青绿色的蛇。一切都没有人打理,那间房院长年没有人打理,成了无主的地儿。

上一篇:上凌宗 下一篇:以貌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