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仙五同人)【溟幽】燕归人未归(24)

作者: 飘蓝 阅读记录

闲来无事时,龙幽常策马奔驰在边境的荒原上,于自己征战过的地方、父兄征战过的地方徘徊,想起那些年月战火纷扰兵荒马乱,更觉如今短暂的平静难能可贵。越是得来不易,越发决心竭力守护。他也渐渐理解了龙溟身为国君杀伐决断、离家去国的决心,只是虽不再怨愤,却到底意难平。

龙幽不时向夫子问起人界的景致人情,或是翻看起书库里收藏的人间风物志,透过夫子悠悠的感怀和纸上笔墨,想象着那些温山软水、长河大漠是怎生模样。而兄长此刻又行在何处,遇见了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际遇。

想得远了,思念难免越深,如一坛酒天长日久地酿得陈了,不再烧心炙肺,而是悄无声息渗进血脉,郁结成症,缠绵入骨。

某日在书中找到一张旧时的薄绢,是幼时龙溟随父王出征,自己留在宫中时写的书信,只是还未遣人送出,父兄便已回来了。那时他刚进书房跟夫子习字,幼细双手能舞棍棒却拿不稳笔杆,字迹歪歪扭扭,语气别扭可笑却异常认真——

阿兄敬启:

手书获悉。母亲微恙已愈,勿念。闻时局危急,万祈珍重。

叩请父亲大人安康。

弟幽上。

龙幽拈着那张信发起怔来,往昔种种猝不及防在心头涌现,那时父母健在,万事不劳心,年幼懵懂未谙死生痛别离苦,纵使与亲人相隔遥远也知尚有归期。现而今,才真是鱼雁难通,独自等待的日子便也加倍地难熬。

看了好一会儿,龙幽走到案旁展开一卷竹简,在墨砚里润了润笔锋,提笔的手斟酌不定地悬着,迟迟不落。他平日对旁人巧言善侃,也只有面对兄长时舌上开不出莲来,就连写信也自觉拙于表达。那墨蘸得饱,他手腕只轻轻一动,笔端便坠下一滴,在洁净的竹简上滑淌下来。龙幽凝神,就着那笔墨痕书写起来。

隔日一封,总是寥寥数语,书短意长。笔致端秀,如人风姿。

——兄长:自祭都别后,数易春秋,近况如何,念念。

——兄长:暌违日久,更添思怀。惜乎两界相隔,不通闻问,伫望停云,空怅矣。

——兄长:昨阅人界史籍,兴亡更替,莫不发人深思。

——兄长:日来练兵事冗,未尝一日宽闲身心,观吾国军纪严明,甚慰。今宵感慨偏多。

——兄长:远离乡井,倏忽岁序频迁,时节如流。未知归期几何,惟愿自珍平安。

——兄长:料人间鸿雁几至,何时来归?

兄长……

听闻西域楼兰古城多年干旱缺水,近年来却接连天降甘霖,景象怪诞,且往来游民商队都奇异地失了踪,音讯全无。龙溟猜想楼兰突降雨水定是藏有水性至宝,有心前去探寻,便以除妖为由邀了凌波一同前往。

瀚海大漠中,二人偶遇了自中原来的几名年轻男女。龙溟一眼便认出其中紫衣劲装名唤姜承的少年是魔非人,更身负蚩尤血脉,正是魔翳在人界所布的局中最关键一子。龙溟将他上下打量几番,见他言行谨慎举止端正,只是眉间隐含忧色,心中不免暗叹,面上却不动声色,与几人简单互通姓名。

姜承道一位朋友因体力不支晕了过去,凌波上前把了脉,取丹药给他服下,片刻后那小少爷醒转,走上前来拱手道谢。龙溟听得他是夏侯世家的少主,微微挑眉,抱着手臂看他与皇甫家少主言语往来。少年意气,言笑轻狂。

“这次若能顺利回到中原,你定要多多练武,不为别的,哪怕只是强身健体也好。”

“皇甫兄所言甚是,不过有你们在,我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皇甫卓好气又好笑,斥道:“只知仰赖他人,孤身一人时你要如何?”

“额……那时……再随机应变吧,呵呵。”红衣的小少爷摸摸后脑,含混应道,一双明润眼眸笑如弯月。

龙溟心道,舅舅一手教出的这个“侄子”,倒是颇为有趣。转念又想起龙幽未做将军之前,也是散漫放任,从未想过有朝一日独担重任会如何,直至掌领兵权,直至自己离开……

去往楼兰古城的途中,龙溟道,今日若舍弟在此,想必能与夏侯公子性情相投,引为知交。夏侯瑾轩温文一笑,待回到中原,请龙公子同令弟到明州做客,瑾轩定扫径以待,倒履相迎。龙溟不应也不辞,只眼含笑意道,可惜家乡遥远路途难通,倘若真能多一个朋友,舍弟定然会很高兴。

正午时分楼兰城中比外面更闷热些,街道空旷寂静少见人影,众人甫一踏入都觉不适,额上沁出汗来,唯有龙溟神态闲适如常,众人只道他功力深厚不畏寒热,并未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