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妙因手(59)+番外

作者: 墨妖moyao 阅读记录

于是,李妙在围着这料转了两圈后,有了:老爷子,您说雕个采莲女如何?

采莲女?

徐老那已经有些浑沌的眼珠子又亮了几分:说说看,为什么是采莲女?

李妙回想之前看过的采莲女图片,再对着这原料思索一翻后,干脆便指着这料讲:这块料子的高三十七厘米,宽却只有二十六。这么个比例下来,山石摆件不大合适了,还是人物更合宜一些。再加上,人物雕刻首先要保持的便是面部干净。这料子上面清透无暇,正适合开脸。下面却是由浅到深的渐变。底盘深绿如同莲叶,我直接想到的便是一个采莲女的形像。上身穿着白色的小袄,下身渐变色的长裙从这里到这里飘起来。还能配上这条色线的走向。裙子的线条要是顺好这条线,差不多还能飞起来。不过要是这么雕的话,下面这片荷叶是不是还得掏一点?要不然,这裙子和莲叶连成一条,人就飞不起来了。

第四十三章 、忘年之交中

徐老是在玉器雕琢这行里滚了一辈子的泰山北斗,那脑袋里的每一个脑细胞透着都是玉雕技艺的精华凝萃。

李妙在这边一说,徐老那边的脑海里便是已经勾出了整个采莲女的人物造型来了。

配合着这料这色,这个小丫头的这个设想确实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然,在徐老看来:你这构思不够出彩。丫头,你要搞清楚,你这料子不是路边摊的那些东西,就着这色就着料,想雕什么就是什么。一件优秀的玉石雕件,雕工诚然重要,选材立意却更要紧。同样的料子,同样的雕工,立意若是差了,也会把它的价值大打折扣的。就像你刚才说的这个采莲女,虽然样貌造型可以雕得精致漂亮,但却少了文化的底蕴,历史的传承。显得这玩意就是个摆件,而不是艺术品。糟蹋这样的好东西了。

李妙听得脸有些发烫。

她确实没想到这些。然,说起这事的话,李妙就有些意见了:我看过很多关于翡翠摆件的图册,内容其实翻来覆去就那么两样,不是山水人物,就是花鸟瑞兽。尤其是人物,几乎八成以上的全是佛相观音。我不是说这些不好,只是,总这样,不觉得闷吗?

这话其实是很非主流的!因为多少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就是这样。

这要是换成个循规蹈矩的老师父,听了李妙这话非骂她一顿什么年青人不知进退,胡言乱语之类的了。

然,徐老从来不是框子里面的人。

他要是肯安安份份的呆在所谓的传统,别人画好的体制里,如今也不会在这儿呆着。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院子里,靠自娱自乐孤度晚年了。

所以李妙这话一出,可以说是直接说进了徐老的心坎里。

可不嘛!凭什么老辈儿雕什么,他们这些后人就非得跟着老辈的道道走?

料在我手上,老子想雕什么不行?

然,这样的痛快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就算了。你说出来根本没用!

因为:市场就是这样的!

说起这个话题,徐老其实是很心酸的。他这一辈子虽然见过的无数的好料,雕了许多让人争相拥簇的精品。但在那些东西里,真正完全按他心意雕琢的却是不多。

而原因嘛,其实也简单:别的不提,就拿丫头你拿过来的这块料子来说。你自己想想,同样的料子,雕出来一个你口中的采莲女,和大众眼中的佛陀或菩萨相的话,你觉得放在市场上,哪个更畅销?

丫头,有时候不是雕工们不愿意创新。而是因为雕工们要雕什么往往是不由自己做主的。原料不是自己的。雇主想要什么,我们就得雕什么。市场上什么好卖,什么就是主流。没错,总雕那么些个造型,确实很闷。但总比雕出来没人要好得多吧?就算料主们不选择立时出售,却也总希望成品有更多的文化欣赏价值,有作为传世佳宝的历史底蕴。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尤其是像这些顶级的好料,许多人一辈子都未见得会有机缘得到。怎么肯舍得用它来创新?

徐老的话听得李妙无语了!

确实,若这块料子只是块玻璃或塑胶,或不值钱的普通翡翠原料的话,自然是想雕什么就雕什么了。几万几十万的,但凡有些身家的人都玩得起。可若是像这样能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好料,用它来试验非主流的路线,还真是没几个人愿意。

毕竟,就和徐老说的,一尊翡翠观音和一尊翡翠美人的市场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哪怕这个美人不只是个采莲女,她就是西施貂婵,是个七仙女,哪怕是嫦娥也没办法和佛陀观音相提并论。

选材立意有时候要考虑的不只是美感,更要考虑的是大众的接受程度和市场价值。

上一篇:想到辛苏安 下一篇:良辰美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