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谋生在古代(35)

作者: 妙利 阅读记录

造纸的利润虽然因为干旱而少了许多,但温鹏一直陆陆续续的卖着香胰子,家里确实颇存了些银钱,他听到大夫的话便是一笑,正要谦虚几句,红袖已经悠悠转醒,一脸茫然的问:“我这是怎么了?”

温李氏立刻将大夫的话告诉了红袖,末了一脸的慈爱道:“从现在起你就好生歇着,家里有我呢。”

陈红袖简直是受宠若惊。却不知温李氏已经琢磨开了:从去年起,温止就提醒着温鹏趁农田价贱在临近的青山村和下林村里买了不少地,只是担心明年的洪涝所以并未耕种,等明年水患一过,家里少不得雇上几家佃户,若是佃户家有闺女的正好可以当个使唤丫头。

随着庄稼的成熟,蝗灾带来的震撼慢慢消退,现在人们满心满眼的只有金黄色的稻谷。他们挥舞着镰刀,憋足了劲儿,将这仿佛虚幻般的丰收变为真实。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曾被温鹏委派去送鸡鸭的壮汉们竟是放下了自家田地,有志一同的先将温家的粮食收好,让温鹏免于太阳的暴晒和沉重的体力活。都说人多力量大,十几个做惯农活的壮劳力一起行动,那效果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温止顺势建议温鹏,让他们依旧联合起来一家家的田收割过去。

一开始温鹏还不明所以,只是对女儿盲目信任罢了,没想到早已将温鹏的话奉为圭臬的农人们听到消息后纷纷参与进来。只两三天功夫,大家便看出了名堂,这般集体行动,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都比各家各户单独行动要强得多,等到家家户户的谷仓堆满时,竟比往年提前了许多天。

一年中最大的事儿忙完了,人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笑意,温鹏将虚岁六岁的温学文和五岁的温学书往陈麒家中一丢,开始张罗起盖新房来。

温家住着的房子还是三十年前陈二牛与陈李氏成亲时候建的,虽然一直修修补补,但早已破败不堪。之前温鹏不说,大家还不觉得,如今一看,这样的破房子哪里是温家人能住的?都不用温鹏挨家挨户的请人,但凡家里有劳力的无论男女都聚了过来,直说要来温家帮忙。

若是说其他人家,这些帮忙的多是贪图那一顿好饭,可是上温家,便是让他们自备干粮也是心甘情愿的。从竹纸到旱情再到蝗灾,这几年陈家村的人能安安稳稳的过下来,可不就是靠着温鹏一次次的提点,活命之恩如再生父母,陈家村少有歪心眼的人,大家心里都记着温家的好呢。

温鹏本意是建一座砖瓦房,却被温止否定了,她道:“虽然咱们家如今地位是不同了,可一无功名二无靠山的,还是要依托着陈家村才好。您且不想想,村里除了陈家祠堂外哪里还有砖瓦房?咱们家当然建的起,可一旦建起来,不就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划分在村民之外了么?那您这么些年的努力融入陈家村可不是功亏一篑?等到弟弟们长大出息了,咱们大可以到城里买房去,那时候有的是砖瓦房能住呢。”

温止向来是有道理的,温鹏立刻改了主意,还是建起了土房子。他手上有钱,又时刻记得温止说的刷好名声,自然不会克扣帮手们的伙食,不说大鱼大肉,至少分量管够顿顿荤腥,村民们少不得又是一通夸赞。

温家的新房选在了临近道路的一个缓坡上,经过一番平整,用石块磊成半人高的围墙,圈出一块纵横皆有四十米上下的四方地,温家的新房就在这片地的中央。虽然仍是土胚房,但布局却与一般的一片式房屋不同——南方的屋子一般中间是堂屋,两边是住房,等家里人丁多了,便依着外墙再继续扩建。

而温止却参照了北方四合院的格局,设了正房和东西两厢的厢房,只是并未围成三合,而是在一条水平线上。正房五间两排,即堂屋在正中,堂屋左右各有两间房,此五间为前排,又有并列的后排与前排通过内墙隔开,格局以前排相同,只是纵深略小。

正房坐北朝南,堂屋靠东边两间做了饭堂和厨房,西边两间是正屋,分别作为温鹏两口子和温李氏的卧室。后排中间是个仓房,东边是一个宽不过两米的小间,用来存放农具杂物,西边对着正屋的是两个后间,一个供着文昌帝君的画像,一个给了温止当卧房,奋斗了多年总算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哪怕是淡定如温止也心生雀跃,对此十分满意。

杂物间在饭堂后头,但比饭堂窄,于是饭堂厨房的后排便是一块约四米宽五米深的空地,正好用来搭建鸡舍。温止还央着温鹏用木板靠着两边墙的夹角围了个小木棚子当洗澡间,总算是告别了在房间或者厨房里洗澡的惨状。空地上还种了两棵树,一颗石榴一颗枣树,又在厨房的后屋檐下放着两个大缸,里面盛满了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