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谋生在古代(122)

作者: 妙利 阅读记录

权谋可以慢慢磨砺,手段可以不断学习,唯有德行和心胸是一开始就注定的,而雍王今天的表现让皇后娘娘十分满意。

两个年龄相差五岁的年轻人一个写一个看,偶尔交流几句,又或者小声争执,温止让雍王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写在纸上,等上交陛下时一同呈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无论是陛下还是殿下都不该只听妾的一家之言,有异议是好事儿,只是同样的,殿下可以乾纲独断,却不可以做武断之人,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世间并没有双全法,您就必须考虑其中的舍与得。”

见雍王若有所思,温止举了个例子:“您知道从南方到京城有多少条路可走吗?水路陆路,或绕远却平安,也可以抄近路但说不定就遇上匪贼,您说那条路是错误的呢?其实并没有,条条大路都通京城。若是您说要走水路,而有大臣说咱们赶时间需要从陆路快马加鞭的去,您会觉得如何?”

“自然是会采纳的。”雍王肯定道。

“难么如果是两个将领因传递军报而争执,其一觉得事态紧急,选择穿越匪区,速度能快上一倍但也有一半可能是信使被匪徒拦截导致军报无法送达,而另一将领为了稳妥起见决定走官道,但有八成可能是送信之人赶不及战场变化使前线无法决断呢?”

雍王一下子麻爪了:“这……”

“这就是得失和取舍的考虑了,没有什么法子是万无一失的,您需要周祥,有时候也需要冒险,当然,其实更好的法子是发明更迅速更安全的信息传递方法——”温止调皮一笑:“说不定再过十几年,妾可以想法子做出来哦。”

无线电报机和摩尔斯密码什么的,二进制和密码表什么的,好像似乎也许大概不算太难?好像挺多穿越小说里都“制造”出来过啊,何况温止的空间资料中有详细的教程?

如果温止认真看了资料,知道除了需要振荡电路、二极管和定值电阻,重要的是她得先把电源给整出来,估计就不会这么打包票了。

看到雍王闪闪发亮的眼睛,温止忍不住笑:“妾负责打破窠臼,殿下负责贴合实际,咱们共同制定一份意义重大又切实可行的方案献给陛下,您觉得可好?”

雍王用力的点头。

第52章 献策

禧贵人和雍王在坤宁宫里从四月写到了九月,终于完成了这份沉甸甸的《军队建设纲领》,而雍王也从之前的跳脱少年变得沉稳而可靠,不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然而一旦说话便是言之有物,甚至许多策略让大臣们都耳目一新,虽然还稍显稚嫩,但比起其他皇子来,已经强了太多了。

“许多策略是有迹可循的,这些陛下可以通过翻阅史书和历年的奏章进行总结,例如应对瘟疫、应对干旱、应对小范围的叛乱、应对匪贼,不同的环境和背景时从古至今的大臣们都是如何做的,结果又是怎样,都已经写的一清二楚。”这是温止给雍王的建议,四书五经对一个帝王来说只是起到提纲挈领的做用,真正做事的法子还是在这些从不外传的故纸堆中。

小少年也确实是沉下心来,一头扎进了翰林院和文渊阁的书库,做的笔记更是厚厚数十本。陛下在发现后如获至宝,自己亲手抄写了一份,并加以批注和补充,不时拿出来翻阅,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为此,雍王殿下很是受了陛下的嘉奖,也让其他兄弟们颇有些羡慕嫉妒恨。

九月的秋风已经有些萧瑟,雍王带着沉沉一箱子册子到乾清宫东暖阁求见陛下。在等待通传的时候,小少年抬头仰望宫殿屋檐上明亮的琉璃装饰,突然觉得一阵恍惚,那些懵懂又骄傲的日子似乎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并没有感慨太久,他很快就得到了陛下的召见。如今建兴帝已经不再把这个儿子当做单纯的孩子看待,而是他倚重的臣子之一,听通传的太监说他有要事禀告,立刻中断了正在批阅的奏章,让人将他领到自己面前。

行礼毕,看着这个越来越成熟,也让他越来越骄傲的儿子,建兴帝温和的问:“这一大箱子是什么?可是那折子完成了?”

禧贵人和雍王在坤宁宫商议海船之事是过了明路的,虽然不是十分了解细节,建兴帝也知道他们写了许多东西,而雍王更是为此从一个微胖的少年瘦了整整两圈,如今已然是个小竹竿子了,看着他变得尖细的小脸儿,皇帝和皇后说不心疼那是假的,只是看着他两眼散发的光彩,他们都咽下了口中劝阻的话语,只能让他身边伺候的小太监多多上心。

雍王此时也是难掩开心,拱手道:“父皇所言不错,正是儿臣和先生所做的折子,请父皇摈退左右再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