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莫欺少年穷(43)

作者: 清梦颐和 阅读记录

王玄策正在和同僚讨论灾民情况。听到笑声,也回头望去。少女未施粉黛,眉目清丽,笑容干净明媚。怀中还抱着软糯糯的娃娃。

他忽然忆起幼年时,母亲也曾这样抱着他转圈,父亲自府衙归来,倚在门口笑望他们母子嬉闹。

父母亲族,责任荣辱。在这一刻,他心中突然涌起一丝冲动,想要挣脱开这一切。出仕,权谋,官职。似乎都不及眼前之人。

绵绵这么喜欢孩子,等他们有了子嗣后,定会是个好母亲。而他,也会竭力做好一家之主,为妻儿子女撑起一片天地。在其中,他们一家人自在温馨,不问世俗。

“苏公子?”身边同僚叫醒了他的微怔。他垂眸浅笑,心事化作云烟散在空中,无声无息。誓言仍在耳畔,父母之事未明,前途亦不胜明朗。何苦此时再牵扯进来一人。

心中有个声音却在反驳:你明知她是女子,却还是同住一屋数年。虽守礼未僭越,但于外人眼中,她早已名节无存。承认罢,你心中藏着卑劣的心思,她早已卷入其中,你不是也乐见于此吗?

是啊,王玄策露出一丝苦笑,自己又何尝不知,不过是假装糊涂罢了。这条路且难且孤独,他有私心,不愿将这唯一的温暖放行。她于他,就如溺水之人无意中抓住的芦苇,一触及便再也不愿放开,哪怕结果是一同沉沦。

“阿策!”她唤他,笑意盈盈,阳光侧打在脸上,温暖如初。

或许,从最初遇见,便注定要一生纠缠。既逃不开,那就再也不要放下。少年目光坚定,清冷的眉眼藏着笑意,眼波流转间令人眩目。

第22章 【三愿】

满车的米粮已尽数散与灾民。回程的路上,阮绵绵和王玄策同坐一马车,官道平坦,车也行得稳当。少年端坐一侧,正闭目养神,眉目间透着丝疲倦。

阮绵绵垂眸思量许久,轻声开口:“阿策,你的梦想是什么?”

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小伙伴们,肯定不止一次遇到过这个作文题。一般以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偶尔变化几个词,诸如:你的理想是什么?你长大后想当什么?

不过“梦想”这个词终究还是跨越了时代,时人难以理解。

“不知‘梦想’一词是为何物?”王玄策蹙眉,有些不解。

旁观的系统君指点江山:“宿主,请你注意自己的措辞。不要说些这个时代理解不了的词,否则会有沟通障碍的。”

唔,是自己的锅。阮绵绵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赶忙换了个说法:“就是你的抱负,心中所愿是什么?”这下应该贴合时代,容易理解了吧。阮绵绵眼巴巴等待他的回答。

少年沉思片刻,长长的睫毛在眼下遮出阴影。半晌,王玄策睫毛轻颤,如蝶翼扑扇。他启唇正声道:“一愿探明父母之事,二愿振兴门楣,三愿......夫妻和顺,儿女绕膝。”尾音缠绵,他定定地看向阮绵绵,眸光似水,温柔而又坚定。

可惜一心扑在任务上的榆木脑袋不解风情。前两愿在阮绵绵的意料之中,后一愿则让阮绵绵感叹古人过于早熟,像王玄策这般年方十八的少年,居然也思量起成亲当爹一事。

顿时阮绵绵看向他的眼神就有些怪怪的,唔少年,还是迟点成家对身体比较好。

不过这不是阮绵绵的关注重点。提出此问,主要是因为阮绵绵想把话题往“从政为民”上引导。

她思忖着开口:“阿策,我晓得你是想出仕,探明双亲之事,一并振兴家业。”她望向他,脸上是前所未有的认真神态,道:“那之后呢,等你平步青云,升官得势后。你有想过要做些什么吗?”

王玄策未曾言语,面含探究。阮绵绵一向得过且过,迷迷糊糊。陡然提出这么一个颇具深度的问题,确实有些怪异。

显然阮绵绵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找补:“人没有抱负,那和咸鱼又有何区别。”她改了几个词,试图找回底气:“我虽资质平平,却也懂此理。做人得有抱负,崇高的抱负!”自己瞎圆了一波逻辑,有些心虚,却还是嘴硬调高了语气。

少年嘴角漾起清浅的笑意,他顺着话问道:“我倒不知,绵绵竟有此觉悟。那依绵绵所见,这‘崇高抱负’该为何种?”

话题终于被引到这儿了。阮绵绵喜不自胜,赶紧顺杆往上爬,正气凛然道:“为天下谋福祉!求一个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清明盛世!”

“为天下谋福祉,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王玄策若有所思,喃喃自语道。他抬头望向阮绵绵,眸光坚定,黑白分明,“好一个清明盛世!”嘴角隐含笑意,“这是绵绵所愿?”阮绵绵重重地点了点头,神色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