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莫欺少年穷(177)

作者: 清梦颐和 阅读记录

皇后面上无悲无喜,平静得一如旧时。浑似一座入定了的尊像。

“娘娘。”阮绵绵虚弱地福身行礼。

皇后眼珠子动了动。缓缓落在阮绵绵身上:“郡主因南楚受无妄之灾,本宫与陛下心中皆有愧。”

皇后站起身,往内室走。行至珠帘处,回头看向她。

阮绵绵迟疑地迈出脚步,并拽紧雀儿的衣袖一起跟上。

皇后淡淡看了眼,并未多言。步履从容地往里走。

内室摆设简洁却大气。正如这位皇后娘娘惯不爱戴多余饰物般。

阮绵绵越过云母折屏,定定站住。雀儿也止住了脚步,停在主子身后。

皇后命人移开窗边小榻上的茶几,再在榻角左下方浮雕处凹陷处用力一按。

阮绵绵眼见着小榻正中快速凹下一块一米见方的地方。

皇后立在小榻旁,回头道:“此暗道通往西郊密林。郡主快些离开吧。”

阮绵绵一怔,问:“......娘娘您不走吗?”

皇后浅笑:“本宫的夫君在这儿。本宫得陪着他。”

阮绵绵眼中氤氲起一层雾气:“娘娘,娘娘带陛下一起走吧!太子他们在肃庆。南楚......南楚并非一败涂地!”

她知道,如果帝后留下,必定不得善终。或许......会如梁将军夫妇那般惨烈。不......可能更糟糕。

“傻孩子。”皇后慰叹道,也不多解释。

她和蔼地看向面前的少女,流渚王夫妇的独女,和平城一般大的年纪。大老远来到洛宁也有两年了。

“快些离开罢。郡主正是好年华,莫落在北墉那群虎狼之辈的手中。”

话音落,皇后示意内侍将阮绵绵往暗道推,又面向雀儿:“小丫头,傻站着做什么,快随你家主子一同走吧。”

直到人都下去了。皇后又看向余下众人:“都走吧。不必白白搭了命。”

众人掩面而泣。有人磕了几记响头,遁入暗道。也有人执意不离。

一切重新粉饰太平。

皇后整理妆容,步履平静地往华严殿而去。

皇帝平躺在龙床上,气若游丝。除了自幼便跟着他的孙福宁外,其余人皆各自逃命去了。

“吱呀”一声,两扇沉重的殿门被推开。皇帝侧头看去,还以为是敌军。

——可来的却是皇后。

皇后头戴凤冠,身着朝褂。颈上挂着大婚时的那串赤色琉璃朝珠。

她双手端庄地交叠于身前,含笑望向他。

开启的殿门将阳光铺洒进来,她整个人好似站在亮光中,圣洁到不可方物。

“陛下。”

那光里的人开口。声音如此熟悉,熟悉到皇帝眼角微湿。

“臣妾来陪陛下了。”

皇帝也笑了,视线却不由模糊:“好。”

******

皇帝起初并不大喜欢自己的这位妻子。

柳氏系出名门,样貌才情俱佳。只一点:过于端庄。

这种近乎死水般的端庄,是他所厌恶的。因而生不出亲近之情。

那时父皇还在,东宫的内侍刘安是父皇手下的头一份狗腿子。

太子夫妇不合的消息便是由他传入父皇耳中。

一日早朝后,父皇特意留下他,问:“吾儿为何与太子妃疏离?”

他言不由衷地答了。

父皇听了一笑,也未点破,只道:“太子妃堪为良配,吾儿日后便知。”

后来,父皇驾崩,晋王母子谋反。他艰难地平定了内乱。

可登基前夕,心中升起的却不是快意。

他屏退众人,独自推开正阳殿大门,一步步走向正中的龙椅——他父皇曾经的位置。他只看着,沉默许久。

内侍们惶惶不安,偷偷请来了太子妃。

她挺着六个月大的肚子,也步入正阳殿。也不说话,就这么安静地陪他站着。

许久,他心绪稍定,想去扶她坐下。

她牵起他的手轻轻按在自己隆起的腹部,声音柔柔的:“殿下,妾与孩子都会一直陪着您的。”

他抬头,也带上一丝笑:“好。”

幼年丧母,外家落没。阖宫之中,贵为太子的他,唯一亲近的也只有自己的父皇。

——帝王家,虽无上尊崇,却也惧怕漫无边际的孤寂。

*

那些思绪都已远去。

此时老迈的皇帝躺在龙榻上,指着妻子颈下的琉璃朝珠,笑着坦白。

“皇后,有件事朕瞒了你一辈子。”他道,“那串珠子其实不是什么西边来的稀罕物件。是朕命人在库房随意挑的。”

年轻的太子不满意即将迎娶的正妃,恶劣地随意指了件玩意,充作聘亲的首礼。

皇后手抚上珠子,浅笑:“臣妾知道。”

皇帝也笑,又道:“皇后,朕......一直都不喜欢你的端庄。”

皇后笑意未减:“臣妾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