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向往的生活[七零](366)+番外

作者: 湖边的小豆豆 阅读记录

不同于别家对于孩子能不能考上的焦虑忐忑,古家上下,对于家里孩子们能考上大学倒是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古建国同志,在他看来,要是自家闺女儿都考不上的话,那这整个安城,谁也别想考得上了。

因为大家对成绩心里有底,自然的就开始就几个人的志愿展开了讨论。

对于除了古建国这一房的其他古家孩子们来说,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以为,凭借他们的成绩,能够考上已是侥幸。

再说这年头能考上任何学校出来的前途都不会差了,所以便也不做过多要求,想着他们就报考个家附近的学校,以后毕业了也能就近参加工作,父母亲人都在身边,不用来回的折腾,多好。

老人家的想法和古家二伯姑姑们的倒也不谋而合,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但也不希望孩子离他们太远,能在家门口有学校上,这就很不错了。

就是宁致远这个也能算得上是小学霸一枚的表哥,他和宁荣臻周晓淳这对父母的意见也很一致,那就是要在安城本地上大学。

剩下的如古明天、古明新还有周天宇,三个当兵的不用多说,都是报考的军校,至于具体最后能考上哪里,就看他们自己的成绩怎么样了。

所以,现在唯一的问题,就剩下古明妍和双胞胎兄弟了。

此前,古明妍是没有跟古建国他们说起过自己想要去京都上大学的事儿的,因为她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

在古明妍上辈子的那个时代,成绩好的孩子报考北京、上海的高等学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即便是成绩没有特别顶尖的,大多数学生也想要趁着大学的好时光去外地见见世面,不是个个都想要留在家乡念大学的。

也是最近高考完后家里讨论起志愿的事儿来,古明妍才发现家里的哥哥们,除了去部队的之外,竟然意外的都想要留在安城念书的。

不过仔细想想,倒是也不难理解。

不像后世社会风气相对自由,大家想去哪里去哪里,这个年代,户籍制度的管理非常严格,没有充足的理由,诸如出差、探亲、上学这些,一般人是不会轻易去到外地的。

故土难离是一方面,政策管制下人们心里认识上的惯性是另一方面。再加上古明妍的哥哥们,除了自家双胞胎之外,其实这么多年下来都是已经参加工作好几年的人了,先不说会不会考不上这些事儿,就是都考上了,以他们现在的年龄,在时代的大环境下,想得也更多开始偏向于之后的结婚成家方面的事儿了,更加追求稳定,兼之考虑到以后父母上了年纪后需要照顾,他们的工作分配等问题,那么想要留在家乡上学倒也是很自然的想法了。

不过这些想法古明妍理解是理解的,但是她本人却不打算跟着做。

别开玩笑了,她这么多年的计划是白做的么,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就改变想法呢。再说了,京都还有人在等着她呢!

哦,别误会,古明妍说的可不是楚印辰,而是她的老师,周老和林老他们。

古建国之前是没想过闺女儿有一天会离开他身边的,之前没有高考,不存在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但是,现在的话,他就有些不确定了。

晚上,两口子就在聊这事儿呢。

古建国:“小薇啊,你说就以咱妍妍的成绩,是不是就算是去京都最好的京大,那也是不成问题的啊,那她是不是就要离开我们了啊。她才十四岁啊,叫我怎么能放心啊?”

其实不只是丈夫古建国想到这些问题发愁,家里最近包括她在内,就是自己母亲和公婆,哪个是没考虑到这事儿的呢。

也是自家的孩子成绩太好了,别人家都在发愁孩子考不上要怎么办的时候,自家已经开始考虑闺女儿考得太好,直接一杆子跑到京都了可咋整的问题上去了。

宁荣薇:“我也发愁啊,建国。咱家妍妍打小学习就好,教她的周老他们不都平反回京大教书了嘛。咱家妍妍跟着四位教授学了这么多年,她要是真的考上京大了,我一点儿也不惊讶的。就是我舍不得孩子啊,要不然就让明中他们也报名到京都的学校去,好歹也能照顾着点儿妍妍啊。”

古建国:“唉,也不知道这俩小子有没有他们妹妹的那份聪明,能不能考得上京都的学校还得另说呢!”

夫妻俩就这么发愁的也没个结论,本来不想叫孩子们看出来的,最后实在是忍不住了,第二天晚饭后,拉着古明妍三人开了个家庭会议,会议主题就是关于他们的志愿问题。

古明妍的目标明确,就是要去京大。这一点也不出大家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