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随死殉(586)+番外

谢茂将密折全部批好,转了转僵硬的脖颈,嘎嘎作响,朱雨连忙来替他松骨。

还是小衣捏着舒服。身边没有衣飞石相伴,谢茂终究还是觉得不习惯。

谢茂回头看了内寝一眼,明明和从前也没什么两样,就是觉得空荡荡的。他自己觉得寂寞了,想着衣飞石还被堵在襄国公府装病,只怕更加难受,吩咐朱雨:“天亮了你给公爷送些香料汤药吃食去,别叫他觉得憋屈。”

最后,看的是听事司的折子。

一本是龙幼株递上来的,一本是黎顺递上来的。

短短一天时间,龙幼株就交了初审的供述上来,宋彬如何陷害邱灵非,支使宋彬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刘世新的背后,还有一个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寇真苑。这寇真苑是南明派弟子,与翰林院侍读学士池枚是师兄弟……不管是东胜党还是南明派,但凡涉及党争,揪住一个就能牵出一串。

不过,龙幼株的初审供状上来了,证据还差一点。

——皇帝不许立刻抓人抄家,龙幼株手里就只有宋彬和刘世新的书信。

龙幼株在折子里很委婉地表示,陛下先给这些党人通风报信,他们把证据都损毁干净了,再过几天,事情就更不好办了。

谢茂笑了笑,没有批复这个折子。

龙幼株这些年办的案子和目前的案子都不一样,涉及利益时,谁都会握着证据当把柄,而这个案子的特殊之处在于,党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位于党内核心位置的几人,根本不可能留下任何只言片语。有心握着“证据”当免死金牌的,这会儿就更不可能销毁证据了。

他又翻开黎顺的折子。

黎顺的折子很短,就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昨夜吏部尚书米嘉芝、太常寺卿左味、翰林院侍读学士池枚,前后乔装打扮、非常低调地去了左都御史蔡振的府上,待了快一个时辰才出来。

第二件事,池枚昨夜回家之后就上吊自杀了,今天午时,左味登门致祭。

“池枚?”

谢茂看了不禁冷笑。他批示黎顺继续盯着,随时上报,没有即刻进一步的动作。

说不准人家是打算从官位高低,一天一个慢慢死呢?昨夜死的是从四品的侍读学士,没准儿今夜死的就是太常寺那个正三品了?

南明派并没有谢茂想象的那么敬畏皇权,死了一个池枚之后,再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池枚自缢身亡第三日,池家正式放出讣告,接受亲友学乡同僚童年等拜访致祭,然而,除却忙前忙后帮着办丧事的太常寺卿左味,没有任何人上门吊唁。门可罗雀,凄凉至极。

同一日,皇帝下旨,将正在黎州观风视事的钦差大臣黎王谢范就地革职,命谢范在接旨后两日内抵京,听候发落。

圣旨在午后发出。

米嘉芝与左味都在衙门上差,闻讯双双告假,一个坐车,一个骑马,直奔蔡府。

哪晓得永远待在府上养“足疾”的蔡老大人居然不在?!

“老大人去何处了?”左味急道。

“说是去池翰林府上吊唁……”

左味和米嘉芝又一前一后往刺柳河畔追赶。

在池家帮忙治丧的管事都是左味家派来的,左味来了一问,管事连忙答道:“蔡老来过一趟,给池老爷上了香,还给池家大爷留了几张地契,几张银票,叮嘱池大爷好好孝顺母亲,友爱兄弟。他老人家和别人也说不上话,没一会儿就走了,像是往西边去了……”

一下午时间,到处乱跑的蔡振把左味和米嘉芝溜了个团团转,二人次次都扑空。

一直到夕阳西下,眼看就要宵禁了,米嘉芝循着路人指点,先一步回到了蔡府。

就看见蔡振的大儿子蔡颖出来,跪下报丧:“米师叔,家父没了。”只是流泪,也不哭泣。

米嘉芝坐了一下午的车,骨头都要散架了,正怒气冲冲地想要找师兄讨说法,你不管事就不管事,这么溜着我算怎么回事?突然听见这个噩耗,心头窜起一股凉意,半晌才艰难地说:“……没了?”

蔡颖说道:“家父临终前交代,师叔与诸位师弟都不必来拜,各自珍重。待家父过了七七,侄儿即刻举家为家父扶灵还乡,侄儿告退。”

他把米嘉芝堵在了门口,根本不让米嘉芝进门,说完话,就回头进了门,大门无情地合拢。

米嘉芝失魂落魄地回了府上。

第169章 振衣飞石(169)

蔡振自尽是在黄昏时分。

消息传到黎顺处时,宫门已经下钥。

哪怕听事司在宫内有关系,宫门封闭之后,所有人、物皆不能进出,听事司也没有出入特权。

黎顺急得团团转,后来在宫门前蹲了小半个时辰,以门前喊话的方式,才使口信把蔡振的死讯带进了太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