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空间有点田(113)+番外

作者: 列无暇 阅读记录

宝生就脸大红,站在秦凝家门口不出声。

秦凝撇他一眼:“回去吧!自己是个肉包子,就不能怪狗要追着你咬。”

宝生不走,顿在门口,好半天,说:“你,你说呆不下去了来找你,你是能帮我换个师傅吗?”

秦凝“嗤”了一声:“为什么一定要有师傅?那人家第一个做衣服的人是怎么做出来的?”

宝生就抬着有点红的眼睛,定定的看她:“没有师傅,就没有洋机。我喜欢踏洋机。”

秦凝偏了偏头,问:“你几岁?”

“我,十五。你,你呢?”

秦凝有些吃惊,十五岁的男孩子这么瘦这么矮?

一个月之前,这个宝生还和她差不多高,但秦凝有月亮河,她已经控制着洗了,最近已经又长了三四公分了,她都有一米六了,宝生现在还没有她高,再在裁缝娘子手里呆下去,这个小男生是长不高的了。

秦凝不答,撇撇嘴说:“叫我姐!踏洋机?你再在你师娘手里呆下去,命都要没了,还踏洋机。随你,回你师傅家去踏洋机吧!”

秦凝把一个双黄蛋和一把萝卜干塞在他手里,挥挥手,像赶鸭子似的赶他走。

宝生一步三回头的看看她,走出好远,才低着头走了回去,那背影,简直像个小老头,哪里有少年人的活泼,哪里有青年人的朝气。

秦凝不是救世主,她出于好心,已经点拨他刺激他了,要是他自己要强些,那么他这辈子还有救;

要是他还是选择这么一日一日忍耐着过下去,作为人的志气逐渐丧失,那么别人再怎么想帮他也是没有用的。

按照顾桂英家的情况,宝生现在才是学艺的第一年,他最少还要继续挨四五年。

可这少年最宝贵的成长的四五年,就这么浪费掉了。就算宝生学成裁缝出来又怎么样?家里穷,没有钱买缝纫机,今后还是要继续呆在师傅师娘家里帮忙的,这将是宝生的前半生了。

前半生都这样了,后半生会好吗?

------题外话------

宝宝们抱歉,现在二列要等编辑周一上班以后,问一下后续的推荐等事项再安排更新情况。

二列连续经历了几轮活动,也需要喘口气,对后续情节进行梳理,所以这几日木有二更。

第083章 不战而胜

一转眼,已经到了十二月二十号了。

原本这一天是前进小学自己的文艺汇演,然后评选出最好的节目,选送到公社中心小学去。

但是秦凝的班级常常在放学会练鼓,那些打鼓的声势,大家早就看见了。

其他几个班,准备的节目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合唱,连高低音也不分,连和声也没有,也不分男女声,说白了就是大家站一起唱个歌,连张没张嘴也无所谓。

这样明显的差距,其他几个老师早就默认了秦凝班的节目,是前进小学第一名的,其他班的老师干脆让校长早点把秦凝班的节目报去中心小学了。

就这样,秦凝班里的节目,不但不战而胜了,还让其他的班级一起操起了心。

每次排练,就有其他老师来点评几句。

“哎,那个孩子不行,节奏没跟上。”

“那个打的好!长得也好,让他站前面!”

“要是统一衣服就好了。”

等等等等,大家都兴致勃勃的。

秦凝看他们这样,干脆和校长建议,等自己小学的汇报演出以后,这个鼓乐队,干脆也选几个高年级的孩子在里头,重新组队好了,这样鼓声层次会更分明,更震撼。

因为鼓本来还多了几个,尤其是当时秦凝看中文化宫最大的一个鼓,直径有一米多,趁着有钱师傅的车,可一并搬回来了呢。

原本她的打算是,鼓这个东西,只要运用的好,鼓越大越好嘛,谁知一年级的小孩子哪里打的动,就一直放着了。

秦凝这一提议,众位老师热情高涨,因为按照往年的经验,其实中心小学也不过多几个舞蹈罢了,和秦凝排练的综合鼓乐——《欢庆锣鼓》没得比,《欢庆锣鼓》在排练阶段就已经很有气势了,让人耳目一新,这让老师们看见了自己小学有可能胜出的希望了。

于是,男老师们积极响应,说力气活都让他们做好了,连桑老师也高兴的说,她也可以负责打拍子,练习教导,大力支持秦凝,让秦凝指挥他们,他们一定配合。

好么,就这样,这十二月二十号这天,所有学生都集合在前进小学的操场上。

操场用课桌搭了个简易台子,其他班一个接一个的合唱完,就是秦凝的一年级表演了。

孩子们分着批次的上台来,他们头上扎一根红带子,腰里扎一根红腰带,一个个挺着小胸膛,神气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