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那极为富有的表哥[民国](22)

那祯禧挨个的去看兔儿爷,她左瞧瞧,右瞧瞧,想着找个好看的给姨妈欣赏看。

看了七七八八,终于选好了一个扮相最好的,四爷一点也没有不耐烦陪着孩子选东西,只一个劲的提建议,“是了,就是这一个好,我瞧着也是这个最传神了,而且单单就这么一个,再没有别家了。”

掏钱出来买,那祯禧赶紧拦住了,“爸爸,我买给姨妈的,您千万别掏钱。”

四爷就笑着收起来,“好好好,这是咱们三姐儿的心意,到时候你姨妈保管要夸你的。那爸爸给你去买瓜吃吧。”

到了书店里面,他顺腿来买书的,“找一个碑帖,年头久了,寻了多处没有的,叫---”

他一说完,伙计就记好了名字去看条子,书太多了,都是写条子的,就跟书单子一样的,您要是看好哪一个,喊伙计拿出来看就是了。

结果没一会,伙计陪着笑,“咱们家里没有这一本,不过我知道哪一家的书店有,这就帮您去取来您看看,觉得合适您就应一声,不合适了我再送回去,别家也有的。”

说完了,还安顿着人坐下,喊来在店里小伙计招呼着,四爷先喝了一碗凉茶,才喘口气,“买几块西瓜来解暑,要硬的脆的,不要软趴趴的,咱们家里姑娘牙口好,就喜欢吃脆生生的。”

店里伙计从没带推辞的,一溜烟就出去了,一会拿着两叶子回来了,“您看看,没有买的多了,怕吃不完,您要是吃了不够,再来喊我去买就是了。”

处处为着客人着想,从没有坑客人钱或者是思虑不周全的,有些犹豫的看着那祯禧,怕孩子小,手上的汁水乱摸弄脏了书本。

想了想,去后面拿帕子去了,结果拿着帕子出来看了一眼,自己笑了笑又放回去了,那祯禧自己带着帕子,怕给人家弄脏了桌子,帕子垫在桌子上,自己站在那里低着头吃呢,一只手还时不时的擦一擦嘴。

绝对不给人家弄脏了一点儿地方,吃好了,自己果皮都找地方扔的干干净净的,四爷在一边看着,虽说这是自己的闺女,但是自己夸起来都说好的,这么大的孩子,再没有见过比三姐儿更懂事的了。

伙计从别家店里面拿来书,四爷打开看了看,是旧书了,不是新的,新书怕是买不到的。

“就是这本了,咱们买回去,给你当字帖用,三姐儿,你该描红了。”

又把钱给了伙计,伙计给送到门口去了,“四爷您慢走,小姐您慢走,下次您给递个条子,给您送到府上去,省的您跑一趟了。”

“哎好好,好好好。”

四爷一个劲的应好,那祯禧看着这周全的,虽然没去过别的地儿,但是也觉得别的地儿没有,“爸爸,我有点知道为什么咱们都不乐意离开了,哪儿都不如家好,哪儿都不如这里好。”

别人觉得是莫名其妙的孩子气的话,但是四爷听了心里面一热,“哎呦,我的三姐儿,你最懂得爸爸的心啊,你爸爸我啊,这辈子虽然没去过别的地儿,但是想想也知道,离开了家去了别的地儿,都是吃苦受罪。”

“瞧着那些背井离乡的,不管是过得多好啊,这心里老是惦记着家乡那一口呢,不能够离开啊,离开就是要了我的命了。”

“爸爸,等我们家去了,给姨妈邮寄过去吧。”

“行啊,我们三姐儿有心了。”

爷俩不知愁的人,抱着怀里厂甸买的高档兔儿爷,又回家去拿了小贩买来的兔儿爷,给邮寄到上海去了,准保八月节的时候能收到。

大王姨娘从窗户里看到爷俩兴冲冲的回来,不由得眼里面带着酸气,四小姐也两岁大了,对着小王姨娘哭诉,“差不多大的孩子,又都是姑娘们,人家就跟那金凤凰一样的,见天的买,昨儿门口买了三个不够,今儿又带着出去买。”

两位姨娘出生在乡下,没什么见识的,还没等进城在大前门那里就被亲爹卖了,从没有正儿八经的出去逛过。

年纪不算大,只是小时候穷得叮当响,哪里有钱买个兔儿爷呢,现在看着三姐儿买这许多,只觉得自己虽然没有,但是四小姐五小姐是一样的姐妹,不要跟三姐儿一样买那许多,总得有一个吧。

小王姨娘胆子小一些,“姐姐,您别气了,命不一样。”

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小姐,家里老爷子亲自教导,四爷眼皮子底下长大的人,四太太时时刻刻过问的,不能比。

大王姨娘只觉得命苦,“是命不好,我们姐妹命苦,被亲爹卖了给哥哥们娶媳妇,可是咱们的女儿,到底也是旗人家的姑娘,怎能跟我们一样呢。”

“都是姓那的,都是四爷的女儿,人家婚事都订好了有权有势的,咱们不比这些,只看眼前的,那么多兔儿爷,你不去要,我得给我们小四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