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女双双的种田悠闲生活(665)

作者: 陆成丰 阅读记录

强忍住内心的激动,穆双双朝身后的陆元丰眨了眨眼睛。

示意陆元丰事情搞定了。

陆元丰也跟着笑。

“谢谢村长夫人,稍后,我会带着我做好的计划,再来找村长将这件事儿,原原本本的说一次。”

说完,穆双双和陆元丰一起出了村长家。

扫了一眼村长家三进三出的农家院落,穆双双心中一阵欣喜。

她倒是觉得,攒够了钱,三房再做大院子的时候,就照着这个样式,不过不能做土坯房,得用青砖房,镇上的那些员外做宅子一样。

“双双,你在想啥?”

穆双双走了老远,还在傻笑。

陆元丰跟着笑过之后,便有些好奇。

“没啥,我想着啥时候,咱们也能住村长家那么大的院子。在院子里养鸡、养鸭的。”

说到养鸡,当初穆双双和陆元丰在葛大娘家里抓的那些喂了药膳的鸡,中间没有死掉一只,而且现在越长越健壮。

之前是准备靠卖这种鸡,挣上一笔钱的,现在穆双双和陆元丰自个开了酒楼。

那这些好东西,就不能卖给别人了。

不仅如此,还有新酒楼的菜单,穆双双想融合不少现代的东西,所以少不得要和新的厨师,做商量。

“很快……,等咱们酒楼开起来,学堂运转起来,顶多三五年,就能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了。”陆元丰紧握拳头,一脸认真。

“嗯!”穆双双点头。

……

转眼,便是过小年,福临酒楼彻底关门,连同掌柜的也一起离开。

而穆双双和陆元丰,作为酒楼的新主人,入主酒楼。

整整一天,前掌柜的,都在搬运自己的东西,衣裳,酒楼中用来装饰的古董。

等到将那些稍微值钱的东西搬走,整个福临酒楼,也少了颜色。

福临的牌匾,也被摘了去。

这条街的人纷纷出来看热闹。

他们早就听说了福临酒楼要盘出去了,可是咋也没想到,接盘侠竟然是一对年轻的娃娃,看起来也就十多岁。

大伙儿嗤笑,心底想:就这个年纪,顶多撑上半个月,就关门大吉了。

人群中,嘲笑和不看好的眼神,全部落在穆双双眼睛里。

她也不气,因为她相信,很多事情,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

她穆双双既然接盘了,就得将酒楼这个盘子,做好做大。

于大海目送自个第一任东家离开,心中酸涩不已,可想到人家是去县城做大买卖去了,又觉得没啥惋惜的。

“新东家,过了今个,酒楼里这些伙计,都得走了,你想好……想好留下他们了吗?”于大海问。

一个酒楼的运作,是离不开手底下这些人的。

同样,于大海之所以是管事的,也是因为手底下有这些人。

“现在酒楼里,愿意留下来的,有多少人?”穆双双问。

“店里做小伙计的,就只有二柱和阿财了,其余的老早就找了活儿,要么去了别的酒楼,要么回家种地去了。”

“账房没了,大厨要换人,那其他的小厨了?还剩下多少?”穆双双问。

“小厨也只剩下一人了,还有一个烧火的狗伢子,那是我们掌柜的在街上捡来的,有点傻,唯一能干的活儿,就是烧火。

他跟着小厨木头一起住,掌柜的给狗伢子的工钱,一直和我们一样。”

穆双双听了于大海的话,心底便有了个大致的印象。

也就是说,现在领导层到工薪层,就只有于大海、二柱和阿财,再就是后厨的木头和狗伢子,一共是五个人。

运作一个酒楼,暂时是不够的。

一楼大堂里,必须安排一个看场子,做接待的伙计,再就是传菜的,咋说也要三个起步。

再就是后厨要大厨,两个帮手,一个洗碗筷的。

这样算下来,这个缺口,还不是一般的大。

特别是在核心人员缺少了两个的情况下。

“对了,之前不是让于大哥去找找有没有好点的厨师,你帮我问了吗?”

穆双双当初就说了,不需要多少年经验,最重要的是听话,脑子好使,学东西快。

当然,最重要的是人品。

穆双双要做的事儿,肯定不普通,谁也保证不了,她将酒楼做起来了,手底下的人,会不会因为蝇头小利,给她来个釜底抽薪。

到时候,她可就真的是给他人做嫁衣了。

“双双,厨师,我倒是认识一个。”陆元丰道。

第842章 有模有样的(一更)

“真的?”

穆双双从没听陆元丰说过他认识厨师,乍一听,觉得诧异也是正常的。

“对,不过那人没做过主厨!以前是军营里的伙头军,从军营回来,就找了间小酒楼做帮厨,给主厨做做小菜啥的。

如果我没记错,他应该在隔壁石沟镇上的一家酒楼干,他刀工不错,做的东西,也还有模有样的。

年纪比我们都大,去军营的时候,就有了老婆、孩子,现在娃儿应该都十多岁了。”陆元丰道。

陆元丰参军那年,正是大宁朝与邻国战事吃紧的时候,很多人年纪都不符合大宁朝服兵役标准,那时候只要是愿意上战场的,都愿意收。

上到五六十岁的老汉,下到十二三岁的少年郎。

就好比陆元丰自个,去军营的年纪就不符合大宁朝的律法,不过正是因为那样,他们才认识了不少朋友,年纪大小都有。

“可是人家愿意背井离乡,到我们青山镇来吗?”于大海问。

于大海做管事的这些年,人情世故,还是知晓的。

那个兄弟,既然是在石沟镇上的酒楼做了帮厨,那家,基本上就在那块儿了。

要是再换个地儿,那不是背井离乡是啥?

“那也不一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要是在石沟镇,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帮厨。

在我们酒楼,要是做了主厨,重新安静并不是难事儿。而且石沟镇,离咱们这里也不远,走路也就一天的路程。”穆双双道。

穆双双的话,一向有理儿,这一点,陆元丰深信不疑。

双双的逻辑思维,是陆元丰见过的人里头,最好的一个。

有时候,他想不到的东西,双双随随便便就可以想到了。

还不用废啥力气。

“那这样,择日不如撞日,我明儿个就去石沟镇,问问那人的意思,如何?”陆元丰道。

“我和你一起去,我想给他做个考核,做咱们酒楼的大厨,肯定要有点不一样的东西才行。”穆双双咧开嘴角,一脸神秘的对陆元丰和于大海道。

于大海如今对穆双双的钦佩,是愈发的多了。

他知道,穆双双一直留着悬念,在酒楼这块。

越是到了这种时候,于大海就越好奇。

他想了想,便道:“新东家,我也跟着一块儿去成吗?来去的食宿费,我自个承担,另外,我也在后厨观察过一段时间。

是不是好厨子,我大概也能分辨的出。”

“于大哥,既然去了,自然是算作酒楼的运营费用中。有你跟着一起,我和丰子更放心。”

一起去石沟镇的事儿商量好,剩下的事儿,全都交给了于大海。

穆双双和陆元丰在镇上的集市逛,小年,不管咋说,都得买些菜回去,庆祝一下过节才行。

转了两圈,陆元丰掏钱称了三斤五花肉,准备拿回去包饺子。

路过买烟花的铺子,穆双双想也没想,就问身边的陆元丰:“丰子,咱们要不要买些烟花爆竹啥的,给几个娃娃玩儿?”

娃娃们的娱乐项目太少了,加上入了冬,小黑和来米整天躺在自个的窝里,半步都不愿意挪动。

娃娃们没了每日陪玩的玩伴,日子自然是难过了一些。

“这个咱们自个做吧!去药房买些术士炼丹药的东西就成。”陆元丰道。

“自个买?你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