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夫孩子热炕头(537)+番外

石宏大点头:“果然是个好主意!”

够无耻的,拿人心当档箭牌,这世上谁会傻到单凭片面之词就用百亩良田和一年的收成冒险啊!

俩人开始琢磨怎么上奏折,尤其是身为当地父母官的于文正阳,此事发生在他的发界上,万一朝廷要询问,他也得有个说法给回复。

于良吉并不知道石宏大这段日子都在忙什么,他们彼此都有自己的空间,而且石宏大的性质特殊,他基本上都不会多问他的事儿,当然,他相信在有需要他帮忙的时候,石宏大会开口的!

不过在忙活的同时,他也开始天天叨叨曹嬷嬷:“给宝宝穿厚点厚点,别着凉感冒。”

“侯爷,您已经说了第十九遍了,小少爷的衣服都是用的新棉花,冷不到的!”曹嬷嬷终于忍不住提醒于良吉:“公倒是您,进入大棚,温度高,出来一身汗,温度又低,您可得自己当心!”

小的没事,她们这么多人看着叱,伺候的姑姑私下里都说,没见过这么乖、这么好伺候的小少爷。

“哦,我没事,我每次进出都换衣服,还擦汗。”于良吉想到这事儿就脸红,石宏大也太大惊小怪了。

不过爱人的关心,还是让于侯爷甜蜜。

十月末的时候,侯府来了两位客人,于侯爷的那两位同窗,周扬和王诚。

“见过侯爷!”这俩人一见面,就先给于良吉行了一礼。

“跟我还来这一套?”于良吉赶紧将俩人扶了起来,一人拍了一下胸膛:“见外了吧?”

“嘻嘻!”王诚先笑了:“回来就听说了,你封了候,还以为是在做梦!”

“可不是,吓了我一跳!”周扬也在一边笑呵呵的道:“要不是没有同名同姓的于良吉,我都不信呢!”

于良吉这名字的确很少有重我的,因为念着比较绕口。

“快坐,一路过来冷不冷?”于良吉让人入座,原主没几个好朋友,也就这俩都合得来。

这些年俩人也都是求学的时候多,但是哪怕不见面,每一年都有书信往来,这里跟于家也经常走礼,甚至王家老太太还很疼于良吉,那一年去府城的广教寺烧香拜佛,还给于良吉他们求了平安符,说他们那一年太倒霉了,给去去霉运。

“车里倒是不冷,就是这一进一出,冷风嗖嗖的,我在南边待了一年,还是觉得,咱们北边好!”出去游学的周扬抱着茶碗喝了一口热乎乎的茶水。

“我是去了海边,没去过不知道,大海真是广阔。”王诚也比前些年成熟了许多:“还跟着出了一趟海,打了海鱼!”

“是大船吗?”于良吉问他。

“是大船。”王毫无顾忌回忆道:“很大的船,像一个会移动的小村落一样那么大!”

“排水量多少的啊?”于良吉继续问。

“……这个,不知道。”王诚脸一红:“当时只顾着看新鲜了。”

排水量什么的,没记得,不过有这个东西吗?

于良吉也发现自己问了不该问的问题,这个时代都没发动机,要什么排水量啊!

“那你打鱼了吗?”周扬对这个比较好奇:“我也去过大海,上过海船,但是没打鱼,他们那次是去给一个小岛送东西,我跟着去玩了一圈。”

“打了,我们去的离岸边很远的地方,走了三天才停船下网,一捞一大网的海鱼,活蹦乱跳!”王诚比划了一下:“跟下了银子雨一样,还闪闪发光呢!”

“那可是捞到鱼窝了,在海里,尤其是深海,海鱼都是一大群一大群的,捞一把就够船老大吃一年的了!”于良吉是看过现代深海作业的人,他们捞一把的确是够吃一年的,但是也很辛苦,因为鱼窝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遇到的,鱼群也不是都能卖上高价的,更多的时候,他们打到的都是不怎么值钱的普通海鱼。

“对,就是鱼窝!”王诚笑道:“当时船老大就是这么说的,不过我们几个不认识海鱼,不知道值钱不值钱,听说还有一网下去,捞到的都是各种海蜇,只能自认倒霉。”

海蜇不值钱,处理起来又费劲,当然是卖不上价格。

“就没捞上点大鱼?”于良吉跟周扬兴致勃勃的追问。

尤其是周扬,还比划了一下:“听说海里的大鱼,一人多高,好几米长!”

“没有,最大的鱼,也就我这么长,半米高,那是最大的鱼,让船老大切成了片,晒成了鱼干,我们几个给包下了,一人分了不少,我这次带来了三片,一会儿让后厨蒸了,给你俩尝尝!”王诚得意的道:“这可是我帮着拉的大网,看着人做成的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