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夫孩子热炕头(276)+番外

张家村很快就到了。

张家村是一姓村,来了外人大家伙儿都能认出来,而且张家村里头就有公立学堂和举人山长。

于良吉的双辕马车是有功名的人才能乘坐的,他这马车是走在前头的,后面跟了两辆大车。

而且这些人穿戴整齐,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

张玉文家在张家村中间的位置,一般越是中间位置的人家,越是嫡支相传下来的,张玉文在他们那一辈,排行老三。

张玉文是个识文断字的,当年就差一点没考中秀才,不过那个时候,边疆不稳,他就耽误了考学,后来边疆稳定了,他也没了那股子心劲儿,这才憋着口气,本来想把女儿许个秀才,可人家秀才凭什么看重你女儿啊?

就给许了个秀才兄长,就是于良吉的大哥。

只是后来……不说也罢。

张玉文家在张家村算是富农,家里有田有地有房有车,还有三个儿子,八个孙儿,就一个外孙子。

张家第三代都是男孩,这在农家是家业兴旺的征兆。

这天一大早,就穿戴整齐,一直在屋里等着什么,家里三个儿子都陪儿媳妇回娘家了,孙子自然也跟去了,老两口这边接待的是几个近亲。

例如张玉文的堂兄,张老太太的娘家人早就都没了,她回去也没地方回,干脆在家等外孙。

于家过来的动静很大,张家村的人也早就有所耳闻,听说是腊月里于家没来送年礼,有人嘲笑张玉文家的,老太太自己说的!

有那八卦好事儿的就在张家等着,结果人还真等来了!

到张家门口的时候,马车停了,刘文喜跳下马车,放了马凳:“小老爷,小少爷,到了。”

于良吉赶紧给宝宝裹好厚实的大髦,带上皮帽子,“宝宝,记得小叔叮嘱你的话了吗?”

“记得。”于宝宝抿了抿小嘴儿,“不可以要红包,要说吉祥话。”

“对,那是你外公……呃……姥姥姥爷,舅舅舅妈,还有表哥表弟们。”于良吉哄他:“要在这里住一夜,乖啊。”

“嗯。”于宝宝点头。

于良吉伸手推开车厢门,先将宝宝送了出来,刘文喜恭敬的在一边站着,宋婶子立刻上来抱着宝宝下了马车。

她现在的身份是小少爷身边的婆子。

以前也目睹过各个少爷身边的丫鬟婆子是怎么照顾少爷的,当然,他们家没那么多说法,但是不能让外人轻看他们家。

抱着宝宝下了车,才将宝宝放到地上,正好是站在一块干净的地方上。

于良吉随后下了车,看到他出来的人,都直了眼睛。

他今儿穿的衣服,是宋佳母女俩自从知道他要在正月初二的时候,带着于宝宝去外祖家拜年,就开始制作的,包括于宝宝那一身都是。

其实爷俩儿只是各一身大髦裹着,那大髦是用狐狸皮做成的,脖子用的貉子毛,加上爷俩儿都不胖的身材,乍一看跟亲父子似的。

大髦衣服一穿,就是比别人贵气许多!

这年头农家还不时兴穿这样的衣服,一直狐狸的皮也值不少钱呢!

而俩人这一身,是于良吉的意思,他穿什么,宝宝就穿什么,这叫“亲子装”嘿!

“外孙给外祖拜年,祝愿您二老万事如意。”于宝宝一抱小拳头,很是像模像样。

“哎哎!”张家老太太早就忍不住了,直接一把抱起于宝宝,这个稀罕啊!

就别提了,简直用语言无法形容。

“二老新年快乐。”于良吉也是一抱拳,面带微笑。

“二老新年快乐!”他身后的人,男的抱拳弯腰,女的深蹲作福。

“好,好,快进屋里来!”张老爷子红光满面,光是这架势,就够给自家长脸的了。

“对,进屋说,进屋说!”老太太先抱着宝宝进了屋子,宝宝已经大了,老太太虽然力气还有,但是宝宝进了屋子就自己下了老太太的身,乖乖站在老太太身边。

张老太太摸着外孙带着的皮帽子,满心的欢喜。

于良吉迅速的打量了一番张家。

张家是典型的东北三合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正屋中间是堂屋,东边两间住着张家二老,西边两间住着张家大哥一家子,东厢房是给老二家住的,西厢房是给老三家。

后罩房他猜测跟自家一样,是仓房,装粮食用的;两边耳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客房,就是小了点儿。

周围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菜园子,西北角是茅房,东北角是牲口棚子和养活家禽家畜的地方。

外头围墙不高,上头插满了树枝,挡不挡人不知道,反正鸡鸭鹅什么的,肯定飞不出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