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夫孩子热炕头(135)+番外

等到了八月初,温度已经很不错了,一早一晚都可以穿长袖了,初秋开始了。

林杰和洪泽涛在听完于良吉讲课之后,提出了一件事情。

“我想去科举,不知道先生意思如何?”自打俩人听了于良吉讲课,就自动尊于良吉为“先生”。

“不如何。”于良吉反对:“你们都是头一年接触这些东西,还没有融汇贯通,怎么考试?就算去了,也会名落孙山。”

他没一点保留的打击两个大学生,他们俩的眼界还是不够宽,要不然他也不会在讲课之余,跟他们闲聊的时候,扯得天南海北。

他在未来可是跟着农大的教授跑过很多地方,深山老林里也钻过,就为了找到一种野生的李子作为母株嫁接,可以抗很多病虫害。

且来自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看待世事的眼光自然不是他们俩能比拟的。

就这么点能耐就想考举人?

肯定不成!

“那您觉得我们什么时候合适去考?”林杰思考了一番,发现还真是跟于良吉说的差不多。

他们俩的能耐,他们俩清楚,有了学习的方向,就有了雄心壮志,总想去试一下。

“后年吧,明年你俩还要好好读书才行,还有洪先生,必须要背会那些兵书!”林杰需要的是灵活变通,洪泽涛需要的就是死记硬背了,这家伙的身手,绝对没问题!

俩人终是听了于良吉的话,打消了去试一试的心思,刹下心来开始准备教案,毕竟已经是八月了,过了十五就要给孩子们开学了。

玉米是最早成熟的粮食,然后家里种植的花生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帮工的人也到了,于家大牲口多,马车牛车都能派上用场,还有驴车也能装点回来,于是所有的大牲口都动了起来。

连刘宗氏都上手了,她会赶车,阿雅跟她一起去,阿雅也会赶车,还会照顾牲口,家里除了孩子和黄大厨一家,还有于良吉与于宝宝,剩下的就没人了!

收拾玉米很快,连玉米杆人家都是给打了捆带回来的,就放在原来的些垛那里,枯黄之中泛着青绿,这个时候的苞米杆是不能烧火的,不过石宏大提前带人从山里头拉了两棵枯树回来,足够家里烧火用的了。

两天时间,十亩地的玉米就都收回来了,并且是光棒的那种,不用二次扒皮了。

这是帮工们的心意,省了一道手续,省下了不少功夫。

剩下的就是起花生了。

花生直接松了土拔出来就行,回来进行晒干都来得及。

他们把花生的秧子编成绳子,露出下头一嘟噜的花生,回来后把花生挂在了架子上晒,收的时候也好收的很。

花生用了两天半的时间才收拾好,剩下的半天,他们就拿着农具帮忙把旁边的土豆给起了。

土豆长势不错,虽然只有区区的两亩地,三根长垄的量,尽管土豆种子并没有优化过,但是依然起了一千六百来斤。

不过不太够吃,于家的种植也单一了些,豆子什么的就是种了一点点,还是石宏大自作主张种植的,完全是为了留种,不留种的东西都没种!

因为毕竟是开荒地我,熟田少。

谷子也打回来了,直接送去的打谷场,晾晒一下之后就会上磙子碾压。

因为有了围墙,打谷场那头的大门也要人看着,老村长早已经不下田干活了,于是老人家就亲自去看大门。

于家的地在村子里不算是最多的,但是却是最早收拾完的,帮工们用了五天的时间,于良吉爽快的结了账,石宏大跟人约定,明年种地的时候,再过来帮忙。

送人离开之后,于家也开始打谷子了,因为他们家最早收拾完大田,所以是头一个在打谷场打谷子的人家。

地方很宽敞,用的是驴子,拉着石磙子碾了两三次,扬长,去糟粕,留下沉实而饱满的谷子,用倒囟去壳,弄出小米来。

秋天一到,这天也凉快不不少,最要紧的是,雨也少了很多,有的时候哪怕是阴天,也只是下了小雨而已,空气干燥的很。

于良吉让刘文喜出去收一收农产品,绿豆红豆和大豆,这都是必须的,石宏大还去县城买了不少新大米回来,足足六百斤,不知道的以为他们家要开粮铺呢。

土豆看起来多,但是也就一堆而已,家里大小一十六口人,一千多斤的土豆,也怕不够,不过隔壁乔大娘家种了不少,以往乔大娘都会去县城卖出去一些以贴补家用,现在不用去县城了,于良吉都给包了!

“这下我可省事了,不用跑去县城了。”石宏大很高兴的拍着小五的肩膀,巴图他们正在搬运土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