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897)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常恩喜出望外,赶紧派人去王府,将两筐红薯都搬来。

文德帝兴奋难耐,兴奋到不顾形象,双手在空中挥舞。

真想大吼一声。

亩产千斤是什么概念?

也就意味着,遇到灾荒,不用担心灾民饿肚子。

胀肚子算得了什么,能饱肚子才是最要紧的。

兴奋了一阵,文德帝终于冷静下来,“红薯果真能达到亩产千斤?”

顾玖说道:“红薯种子,因海贸进入大周。最初只是在沿海个别地方种植,当地人也不怎么重视。

故此多年来,都没被推广。前几年,儿媳派人南下置办田庄,很巧的就发现了红薯这种农作物。

一听说产量很高,耐旱还不占地,儿媳就动了心思。于是花重金请人培育种子。

耗费了许多银钱,好多年时间,终于培育出能在北方种植的红薯种子。去年小试了一回,今年多种了几亩地,称了称重量,最高亩产八百斤,最低也有六百斤。不过还没达到南方那边的产量。

儿媳想着,多培育几年,筛选出更好的种子,应该也能像南边一样,亩产轻松突破千斤。”

户部尚书赵大人激动地说道:“诏夫人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万千百姓,都会记得你的功劳。”

顾玖难得羞涩一笑,“赵大人谬赞了,我原本只是想推广养殖业,种红薯不占地,喂养家禽牲畜很合适。养点家禽牲畜,也能给乡农们增加点收入。”

赵大人连连点头,“诏夫人一心为民,本官自愧不如。”

说完,竟然对着顾玖一拜。

顾玖哪敢受他的礼,赶紧避开。

“哈哈哈……”

文德帝大笑出声,“什么是祥瑞,这就是祥瑞。”

赵大人赶紧拍马屁,“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亩产千斤的红薯,这是盛世吉兆啊!”

文德帝又是一阵大笑,看得出来,他真的很兴奋。

他对顾玖说道:“此等大事,你没能第一时间上报,有错。但是念在你培育推广红薯这一作物,此乃大功一件。”

“儿媳谢父皇不罪之恩。”

唉呀妈呀,伴君如伴虎,果不其然。

文德帝说道:“接下来,培育筛选种子的重任,由户部和少府接管。老大媳妇,此事你不用操心。你放心,该你的功劳朕不会贪墨。”

“儿媳不敢贪功。”

“有功不赏,此为不公。朕没那么吝啬。你且等着,只要红薯果真如你说得那般,能有亩产八百斤,朕定会重重赏你。”

亩产千斤的农作物,比什么商税重要多了。

民以食为天,吃饱了肚子才不会造反。

第558章 堕落了

腊月二十这天,宫里吃了一顿红薯宴。

但凡有品级的嫔妃,都得到了一碗红薯饭。

对于吃惯山珍海味的嫔妃们来说,红薯饭并没见得美味,就是吃个新鲜还有体面。

体面是最重要的。

文德帝赏赐的红薯饭,能不体面吗?

嫔妃们得到一碗红薯饭,未央宫却开了一个红薯宴。

蒸煮烤,各种烹饪手段,最好的御厨,在小小的红薯上玩出了花样。

“果然顶饿!”

文德帝吃了一个烤红薯,就已经觉着肚子饱了。旁的菜肴,已经吃不下。

裴皇后亲自装了一碗汤,放在文德帝手边,“陛下喝口汤,消消食。臣妾要恭喜陛下,得高产红薯,再也不用担心百姓打饥荒。”

文德帝喝了半碗汤,擦了擦嘴角,说道:“此事下结论为时过早。”

裴皇后顿了一下,“陛下是不相信顾玖吗?”

“朕自然信她,这样的大事,她没胆子撒谎。但是粮食事关国计民生,朕必须慎重对待。等开了春,就让皇庄种植红薯。等到秋收,果真亩产能达到七八百斤,都不用亩产千斤,朕就下令官府推广红薯种植。”

“还是陛下考虑得周到,臣妾不如。万一这红薯达不到亩产七八百斤,贸然推广,岂不是有损朝廷威信。”裴皇后轻声说道。

文德帝点点头,“正是这个理。”

裴皇后见文德帝高兴,于是笑道:“顾玖这回也算是立下了大功劳,她可真是个福星。”

为了儿子刘诏,裴皇后不介意在文德帝面前多说说顾玖的好话。

刘诏,刘议都是她的儿子。

先替儿子们出个风头再说。

文德帝哈哈一笑,“放心吧,朕会赏她。只等红薯推广,朕就重重赏她。”

“臣妾先替老大媳妇谢谢陛下。”裴皇后喜笑颜开。

她想着,顾玖得了赏赐,刘诏也会跟着沾光。此乃好事。

这会刘诏就沾着老婆的光,留在宫里面吃红薯饭。

顾玖和他一起。

顾玖悄声嘀咕,“我觉着自己做了孽,才会留在宫里吃红薯饭。”

红薯饭她早就吃腻了,她想吃硬菜,结果文德帝赏赐她一碗红薯饭。

嘤嘤嘤!

她还不能不吃。

刘诏沉默地端起顾玖的那碗红薯饭,全都倒进自己碗里,他替她吃。

顾玖喜笑颜开,“你猜父皇会赏赐我什么?”

刘诏摇头,“说不准。”

文德帝登基两年,很少赏赐人。就算有赏赐,也都是些不值钱的零碎物件,不说也罢。

顾玖又问道:“你猜,一会父皇会问什么?”

他们夫妻,在未央宫偏殿用饭。这是体面。

不过两人都知道,文德帝留他们在偏殿吃饭,一会定是有话要问。

刘诏一口气吃完了两碗红薯饭,拿出手绢擦擦嘴角,说道:“或许是关于水泥路,你准备准备。”

顾玖放下筷子。

如果一会文德帝问起水泥路,她要怎么回答?

刘诏直言道:“将水泥方子献上,提供工程队,帮着朝廷修路。”

这是他给顾玖的建议。

水泥路,注定不可能让顾玖一直修下去。

事关民生,财权,朝廷一定不会放过。

尽管京城到洛州的水泥里,因为大雪封山,还没显露出吞金兽的本质。却不妨碍,朝廷要将这项利器掌握在自己手中。

顾玖点点头,“我明白了。”

从一开始,她也没指望做个修路专家,没指望一条条水泥路修下去。

水泥路是朝廷新的财源,也算是惠民工程,迟早是要交上去的。

能拿下京城到洛州这条水泥路四十年的收费权,顾玖已经很满意了。

她不贪心。

想要赚钱,她有的是办法。

没必要同朝廷,同文德帝对着干。

果不其然,刚吃完晚饭,就有内侍请夫妻二人前往大殿说话。

文德帝和裴皇后,帝后二人均坐在罗汉榻上,各占了半边位置。

夫妻二人躬身请安。

“免礼!红薯饭好吃吗?”

文德帝笑眯眯地问道。

刘诏冷心冷情,面无表情地说道:“顶饿。若能推广到边关,军粮问题便能得到极大缓解。”

“说的不错。就是不知红薯在西北干旱地带,能不能种。”

顾玖小声说道:“少府和户部一起出力,迟早能培育出能适应西北气候土壤的红薯种子,亩产说不定能赶上南边,达到亩产千斤。”

这话文德帝爱听,于是他不吝啬地笑出声来,“说得很好。少府和户部,有全天下最好的老农,定能成功培育出种子。”

说完,文德帝的目光在二人脸上一一扫过。

之前在兴庆宫的时候,文德帝一个字没提水泥里,就是防着户部。

户部穷疯了,凡是能来钱的项目,都想掺和一脚。

然而,文德帝打算,将水泥路项目,纳入少府。由少府出面主持修建水泥路,阻止收费员收取过路费。

说白了,文德帝就是想将户部撇开。

所以他选择在未央宫讨论此事。

“京城到洛州的水泥路,修得不错啊!”

果然是水泥路。

顾玖很上道,“都是托父皇的福,京城到洛州的水泥路才能如期完工,顺利收取过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