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815)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他们岂能接受。

这帮人闹了好几场,抓也抓了,打也打了,却不顶用。

这帮人死活不买房,也不肯搬走。

家乡连年遭灾,逃荒逃到千里无人烟,回去总有一天会回去,但不是现在。

现在回去,连个人都没有。没人,守着大片抛荒的地又有什么用。靠自家那点人,累死了也耕不了两百亩地。

更别说还没地方买种子耕牛。

当年,先是乡下逃荒,后来又听说闹反贼,闹兵贼,家乡县城都给跑得一个人不剩,官府也是空荡荡的,无人。

那样的家乡,俨然已经是绝户县,绝户州。现在是万万不能回去的。

不回去,他们就死守京城,同时绝不落户京城新民县,不做那新民县的百姓。

这些人读过书,比寻常百姓有更多的执念。

闹到最后,邓存礼脾气上来,就想将这帮人抓起来全都丢到矿上做矿奴。

好在顾玖赶来了。

顾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消息。

她说道:“买房落户一事,全凭自愿,不必强求。想落户,必须买房。买了房,却不是非要落户不可。

不过,不落户,虽说不用服徭役,不用缴纳口赋税,但是要缴纳借籍税。毕竟他们占着新民县的资源,不能什么好处都占了,却不用付出半点代价。”

邓存礼问道:“这个借籍税,户部想出来的?”

顾玖点头,“户部税曹那边已经办好了文书,只等收税。借籍税,不管收成如何,都是新民县当年口赋税的三倍。

你将这些制度多刻印几张,贴在外面,派人讲解,叫所有人都明白。给他们三天时间,三天后不管搬不搬,工地都要如期开工。

胆敢阻碍工期,全都抓起来丢矿山改造。男的下矿,女的在矿上洗衣做饭,小孩去就背矿。老人也别放过。矿上那么多活,不怕没事干。”

邓存礼躬身领命,安排人去刻印张贴宣传户部新制度。

顾玖又说道:“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已经从少府借贷了一笔,全都放在账上。你要用钱,从账上支用就成。”

邓存礼大喜过望,“夫人这笔钱,可是及时雨。原定计划,今年二期和三期同时开工。账上的钱却越来越少,老奴还在担心,会不会耽误了工期。

三期若是不能准时开工,今年还能去哪里赚钱。正想着钱的事情,夫人就把钱给解决了。”

在顾玖的计划中,一期二期都是薄利多销,让利给流民百姓。

那点利润,真不够塞牙缝,只够拿来修建基础工程。

偌大的新民县,基础工程,地下管道,铺桥修路,可都是极耗钱粮的玩意。

真正能赚大钱的,是后面的三期工程,四期工程,五期工程……

越往后面修,房子会修得越发奢华,售价越发昂贵。

为了将房子卖出十倍,二十倍,甚至是一百倍的利润,打造配套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周围的山林,全都被顾玖买了下来。

那些山林,她可得好好利用。

还有湖泊。

这附近没湖泊,那就人工挖池塘,建湖泊。从山上,从上游引活水过来。

保证打造出一个环境清幽,闹中取静,出行方便,购物方便,低调奢华的高大上住宅区。

专卖有钱人。

一套宅院,不卖个几万两,她就不姓顾。

第497章 过路费

顾玖提醒邓存礼,“得抓紧时间把书院办起来。别的事情可以拖一拖,书院这事决不能拖。要用最好的材料,建造书院。”

一套宅院想卖几万两,除了地段,还能靠什么?

当然是靠逼格,靠需求。

什么是需求。

自古以来,人有了钱就想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俗称逼格。

高逼格的书院,才有高逼格的房产项目。

想让子孙到高逼格的书院读书吗?

买房吧!

没错,顾玖要干的事情,就是建学区房。

工读院校,也就是后世的技校,她打算就建在二期后面,顺便提升一下二期以及三期房产项目的逼格。

至于高逼格的书院,就建在那山上。

她要建大周朝一等一的书院,吸引全天下优质师生入驻。

山坡上,山脚下,山后面,就是计划中的四期,五期房产项目。或许将来还会有六期,七期……

反正她买了足够的土地,足够建很多很多的房子。

她还提醒邓存礼,“叫你寻摸那些致仕的老太医到这边开医馆的事情,也得抓紧。”

除了教育,还要有配套的医疗。

没有谁比太医院致仕的太医更有逼格。

顾玖名下那个药铺,可以卖卖药方,卖卖药材,却卖不了身份逼格。

请老太医给自己看病,多有面的事情啊。

那些个富豪,世家大族,就喜欢请有身份的人替自己做事。

大不了,太医开药,到她名下的药铺拿药。

大不了她让药铺在新民县这边开个连锁分店。

除了教育和医疗,剩下的就是交通。

有了交通,才有更多的人流量,才有更多的商机,那些高档的消费场所才会主动入驻新民县。

顾玖叫上邓存礼,“随去去见几位老大人。”

两人出了签押房,朝集市那边的公房走去。

两人皆是步行,护卫护送。

顾玖看见大槐树坝子上,已经有小贩开始摆摊,她对邓存礼说道:“想办法引导更多的小贩游商到这边叫卖,不拘什么货物。”

邓存礼说道:“目前来说,还是京城小民更舍得花钱。游商们更喜欢去京城做买卖。不过随着二期第一批人入驻,这边的商机会越来越兴旺。”

顾玖点点头,“慢慢来。等这边住的人超过十万,二十万,不用我们操心,市场自会兴旺。届时还要修再修两个商业集市。”

一边说一边走,终于来到公房。

少府家令同户部尚书正在大眼瞪小眼,新民县县令顾喻夹在中间,苦不堪言。

见到顾玖到来,好似见到救星,“小玖妹妹,你可算来了。”

顾玖含笑点头,“我来了。两位大人,今儿怎么有空来这贱地?当心脏了鞋。”

“诏夫人真会说笑,这地面干净的很,比京城某些坊市还要干净三分,怎会是贱地,又怎会脏了鞋。”户部尚书打了个哈哈。

少府家令翻了个白眼,十分嫌弃。心道这老抠肯定又在冒什么坏水。

不过户部尚书说的也没错,新民县旁的不敢说,卫生情况绝对是走在全京城最前面。

顾玖爱干净,连带着她手下的人也见不得那脏兮兮的地面。

最初卫生队只有五十个人,如今已经扩建到三百来人。

这些人不干别的,就负责拿着扫把撮箕,从早到晚打扫卫生,确保自个负责的区域从早到晚都是干净的。

集市上每天人来人往,就是靠着卫生队,才能保证地面时刻干干净净,垃圾落地不超过一刻钟就会被清扫打理。

顾玖笑眯眯地说道:“两位大人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儿倒是奇了,竟然一起出现在这里。

老祖宗,一个时辰前,我们刚在少府衙门见过,你怎么又过来呢?你若是有事,使人唤我一声就成了。何须劳师动众,亲自过来。”

少府家令哼哼两声,“嗯,老夫有话需当面说。”

少府家令的那个下属实在是不忍卒睹,为了忍耐,脸都扭曲了。

顾玖含笑问道:“不知老祖宗有什么话和晚辈说?”

少府家令瞥了眼户部尚书,“让这老抠先说,老夫不着急。”

户部尚书:你才老抠,你全家都是老抠。

户部尚书很心塞,想他堂堂河东赵氏,传承了两三百年的世家,别的没有,就是大气。

竟然被少府家令这个老不修的取了个外号叫老抠。

别以为他不知道,少府上下私下里都跟着叫他老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