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1539)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别看那帮读书人叫得厉害,该读书科举的还是要读书科举。不就是一点税,十税一能有多少。不读书,个人名下就只能有一百亩,超过一百亩就得十税五,甚至是十税六……”

“最高十税九!”

“就是说嘛!一百亩就把人给限制了。除非读书考科举,或是当兵打仗挣功劳,才能突破一百亩的限制。”

“只要考取了进士,就能拥有十顷十税一的土地,还能萌十个人。这么好的事情,你说那些读书人能拒绝科举吗?”

“以后科举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这话没错。但凡有点家底的人,都会送孩子去读书。”

“这是为何?”

“因为光是有钱没有功名,也只能和我等小民一样,一人一百亩土地。对有钱的老爷来说,这点土地哪里够。想要拿到十税一的土地,就得督促家里的孩子读书。即便只是秀才功名,都能多出两百亩十税一的土地。”

“有道理,有道理。以后不读书不行啊!”

“不读书就只能死守着一百亩土地,超过一亩都要被课重税。”

“如此一来,岂不是不能随意开荒。”

“没看律法吗?新开荒的土地,可以卖给官府,官府按照市场价溢出两成购买。溢出的两成算是辛苦费。”

“这还差不多。”

“不管那些读书人怎么闹腾,新律法实实在在惠民,正儿八经是在替我等小民着想。”

“这话没错。”

“十税一,能活很多人啊。”

“遇到减产,都不用卖儿卖女卖土地。”

“是啊!家里仓库终有一日可以装满。”

“你家还有仓库?有钱人啊!”

“我这不是想着十税一,能省下很多粮食。往年遇到青黄不接的月份就没得吃。十税一,再遇到青黄不接的月份,肯定有的吃。”

“这话有理。”

“等到明年开春,就知道能不能剩下粮食。”

“律法从八月初一开始实施,朝廷是考虑到秋收。擦着秋收,今年大家的负担都会减轻不少。”

“有的官府想赶在八月初一之前收秋粮,发一笔横财,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多谢提醒!”

……

王学成提着酒水去找严辞。

“还是严兄有远见。当年你说不想收乡民的土地投献,那时候我还当你杞人忧天。如今一看,还是严兄考虑得周到。”

严辞摸着头发稀少的脑袋,有些发愁。

“王兄别夸我了。我如今愁得很。”

“为何发愁?”

“我虽然没有收下乡民投献的土地,但是这些年,我家里人拿着钱买了很多土地,已经超出了朝廷规定的十税一亩数。”

王学成愣了一下,“严兄有举人功名,名下可拥有五顷十税一的土地,还能萌还几个人。你家名下的土地,已经超过这个数了吗?”

王学成很吃惊。

严辞苦笑着点头,“前几日回家,翻了翻家里的地契,这才知道,这些年家里人拿着钱陆陆续续买进了大约八十顷的土地,超标接近两倍。”

哇!

八十顷就是八千亩,光是购买土地,都得花费大几万两白银。

“严兄果然有钱。”

“王兄别取笑我了。我现在正在发愁,多出来的土地要怎么办。”

“何必发愁。律法规定了,过去买卖的土地,有三年的延缓期。三年内,你那些土地照旧。”

“王兄果然是在嘲笑我。律法规定了,像我们这种情况,三年内,十税一那部分土地可以继续免税。超出的土地,就得按照税率十税一缴税。等到三年结束,超出的土地就得课以重税。”

“十税一,这么一点,对严兄来说应该不算是负担吧。”

严辞抹了一把脸,“王兄,以前这些土地都是免税的。”

王学成张口结舌,回过神来,拍拍自己的脑袋,“是我糊涂!眼看就快到秋收的季节,严兄打算怎么办?”

“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卖土地。”

“说的是。这个时候买土地,肯定有人趁机压价。总有人能吃进大批土地。”

严辞摇摇头,“王兄还是没有看透这里面的名堂。这条律法的颁布,最终结果就是官府,也可以说是少府,会成为天下最大的地主。看着吧,接下来几年,会有大量的土地落入少府的手中。”

王学成有点懵逼,他本就不聪明,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是真没想明白。

他不耻下问,“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第1082章 大机遇(三更)

严辞喝了一口酒,也没心思品味。

他很发愁,却还是耐心的对王学成解释。

“对小民来说,是有好处的。以后他们不用租种地主老财的土地,可以直接租种官府的土地。租子又少,税又少,负担比租种地主老财家的土地少了一半。”

王学成很好奇,“官府收多少租子?”

严辞肯定地说道:“具体多少还不清楚,肯定不会超过三成。”

“三成很低了。”王学成很认可这一点,“京畿一带,因为管得严,租子普遍都是四成。京畿以外的地方,比如江南那边土地肥沃,都要收五成的租子。听说个别地方已经收到了六成。”

“所以说,由官府来主持土地租赁市场,租子低了很多。对小民来说,有大大的好处。”严辞又灌了一口酒。

王学成领会到对方的言下之意,“也就是说,对地主老财,对我等读书人来说,没什么好处。”

严辞重重点头,“这条律法,根本用意就是为了限制高官显贵囤积土地。我们这些读书人,都是捎带的。”

王学成顿时糊涂了,“既然这条律法根本用意是限制高官显贵,为何朝廷官员还会同意颁布执行这条律法?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想不通朝廷的大佬们,为什么会通过这条律法,是吗?”

王学成连连点头,像个乖巧的学生。

严辞神秘一笑,“黄老板你知道吧。我从黄老板那里得到了一点内幕消息,我就告诉你,你可别告诉别人。”

“严兄放心!我们多年交情,我嘴巴严不严实,你还不知道。”

严辞四下看了眼,确定门窗都关好,没人会偷听。

不过他依旧压低声音说道:“听黄老板说,很快少府将成立一家粮食商行,全天下最大的粮食商行。将来,官府收了租子,这些粮食全归粮食商行所有。皇帝和皇后娘娘承诺,朝廷官员可以入股这家粮行,每年分红利。”

王学成暗自咋舌,“所有的租子都归这家粮行,那规模得有多大啊?”

严辞笑了笑,“天下间任何一个世家豪族,都比不上的规模。光是粮行还不够,皇帝和皇后娘娘还将成立一家海外商行,同样承诺朝廷官员都可以入股。”

王学成好奇,“海外商行做什么的?”

“当然是用来赚钱。”

“怎么赚钱?”

“具体怎么赚钱,我也不清楚。不过根据黄老板透露,杨季率领的大军,已经打下了大片土地。这些土地,目前都归海外行营,但是无人耕种。很快朝廷就会发布一个消息,任何人,不限身份不限地位,都可以找海外行营购买海外土地,买多少都行,只要你有钱。”

王学成张大了嘴巴,“到底有多少土地,还可以随便买?”

“我想想啊,起码是四五个河东河西那么大。”

王学成好奇问道:“严兄打算去海外买土地吗?”

严辞一脸发愁,“黄老板有建议我,可以考虑到海外置办产业,让族中子弟带着家仆到海外管理,雇佣当地百姓耕种。我现在还在犹豫。”

不犹豫不行啊。

关系到大笔银钱,还涉及到人身安全问题,严辞也是愁得很。

“这么说严兄可以将土地买了,去海外买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