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1417)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裴蔓叹了一声,“你是皇后娘娘的亲哥哥,在朝臣眼里,就是最大的靶子。”

顾珽冷冷一笑,“我绝不会妥协。”

宁死,也不给谢氏披麻戴孝。

任朝臣弹劾,他绝不退缩半步。

甚至为了划清界限,顾珽带着一家人,搬入顾玖替他购置的新房。

就连朝廷赐的“承平伯”门匾,也让他搬到了新房大门这边挂着。

顾府那边,没事他不会踏入半步。

就因为这事,御史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天天逮着他咬。

要是哪天没有弹劾顾珽的奏本,大家都觉着少了点什么,不习惯。

顾琤数次上门,找顾珽谈话。

顾珽实言相告,“我对你没成见,但是恕我无法替你母亲守孝。”

顾琤苦笑连连,“我全都明白,父亲和母亲都有对不起你的地方。只是,朝廷非议甚多,你就不担心前程吗?只要做个样子就行了,私下里不必守孝。”

顾珽摇头,坚决拒绝,“你不用劝我,我心意已决。”

顾琤叹了一声,“罢了,我不勉强你。顾珙对我有诸多意见,留在西北不肯回京。写信回来说是他在西北守孝,京城丧葬诸事全凭我做主,我真是拿他毫无办法。”

顾珽说道:“他人在军中,非常时期可行权宜之计。”

一时间顾珽有些后悔,早知会发生这些事情,当初他就留在西北不回来。

当然,他也知道这不可能。

他身为顾家人,皇后的亲哥哥,无论如何都不能继续留在西北军。

顾琤很苦恼。

接到京城的报丧信件,他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官府政务交接,然后带着妻儿坐车回京。

紧赶慢赶,到京城已经是景明二年二月中旬。

回到京城没喘两口气,就忙着办丧事,做道场,将谢氏葬入顾家祖坟。

忙完一切,人已经虚脱。

又赶上御史盯上顾家,顾珽被弹劾,顾家上下日子也不好过。

顾珙不肯回京守孝,坚守军中,自然也遭到了非议。

不过顾珙在御史眼里就是个小虾米,犯不着浪费笔墨。

顾珽才是他们眼中的大鱼。

“顾珙不肯回京,估计是不想见到我。”顾琤想得很明白。

顾珙对他有怨气,而且这口怨气多年未消。

顾珽随口问道:“你想见到他吗?”

顾琤点头,“自然想见他一面,想知道他这些年过得好不好。老大不小了,还没成亲,总不能一辈子打光棍。他要是肯回京城,等出了孝,我就让内子给他相看一门婚事。可他人不回来,我也是鞭长莫及。”

顾珽冷着一张脸,“那个家不值得回去。”

这一刻,他理解了顾珙的想法。

顾琤神色纠结痛苦,“那个家再不堪,也是家。身为人子,岂能嫌家里不好。”

顾珽冷眼盯着顾琤,他就是嫌弃,怎么着。

顾琤很无奈,“我算是看明白了,一家人全都是臭脾气。也就是我,愿意收敛脾气,好好同大家说话。”

这话倒是没说错。

顾家儿女,脾气都不算好。

顾琤憋了太多话,他唠唠叨叨,“顾珊还怨我,说我当初对母亲太苛刻。她也不想想,我都是为了谁。顾玥那般欺负她,母亲又一味护着顾玥。不夺了母亲的管家权,顾玥从旁挑唆,不知道会多出多少是非。如今人死了,就记得她的好,忘却了她的坏。想到她的好,就开始怪我,怪内子。人心真是不堪。”

顾珽没作声,就听他唠叨。

顾琤喝着茶水也能喝醉,有的没的说了许多许多。

“……外放为官的几年,就是我最快活的几年。回到京城,自己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到处赔笑脸,处处小心翼翼。”

“我真羡慕你,你说不守孝就不守孝,半点不妥协。我没你这底气,也没你的勇气。”

“你不守孝,我不怨你。我说真的,我一点都不怨你。你本就是个重情义的人,别人对你好,你就会加倍还回去。可她不曾善待你,你当然不必替她守孝。”

“她死了,我反倒是松了一口气,我才是真正的不孝子。”

“等风波过去,我就关门读书,修身养性。”

“看守父亲的人,都是宫里派来的。很好,非常好。”

“你倒是说句话啊!我对你掏心窝子,你就没一点反应?”

顾珽沉默以对。

顾琤伤心委屈,干脆赖在承平伯府不走了。

许久,他听见顾珽开口。

“京城对我来说越来越陌生。生于战场,死于战场,我已经知道我该怎么做。”

顾琤瞬间清醒,“你可别做傻事啊!”

第982章 伟大的胜利

顾珽走了!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他带着亲兵,告别妻儿,启程南下。

他将前往南方烟瘴之地,练兵打仗。

此去,不知经年。

裴蔓坐在马车里,目送顾珽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她的视线中。

眼泪滑落,心里头空落落的。

她很难过。

世事难两全。

她想陪着顾珽南下,即便是那烟瘴之地,她也不怕。

可是她还得为孩子着想。

孩子一日日长大,只有留在京城才有远大前程。

去了南边烟瘴之地,举目四面高山,来往皆是当地土着,找个门当户对的姻亲都找不到,更别提经营人脉关系。

孩子跟着去了南边,他们的一辈子可就毁了。

裴蔓擦掉眼泪。

顾珽要南下练兵打仗,她不阻拦。

京城对他太不友善。

只因为他是皇后娘娘的兄弟,那群朝臣就跟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似的,全都涌上来,恨不得撕烂了他。

走吧,走吧。远离是非之地。

一家人会有团聚的一天。

……

朝臣欢呼。

终于将顾珽赶走了,“流放”到南边烟瘴之地。

自刘诏登基以来,朝臣们和帝后斗智斗勇,败了无数次,死了无数人。

终于,老天没有放弃大家,他们第一次获得了绝对性的碾压胜利。

承平伯顾珽是去南边练兵打仗!

哈哈哈哈……

朝臣们大笑。

在他们眼里,凡是前往南边烟瘴之地,等同于“流放”。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是一次可以记载在史书上的胜利。

靠着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火力凶猛,即便身为皇后娘娘的兄长又怎么样,还不是被他们赶出了京城,“流放”到南边烟瘴之地。

“自陛下登基以来,终于,撕开了一个口子。”

“大人的意思是,顾家是软肋?”

“不不不,本官的意思是,帝后二人也有没办法的时候。”

“顾家本就是软肋。”

“可是观皇后娘娘的态度,她对顾家似乎格外冷漠。这一回承平伯被我们赶出京城,不就是因为皇后娘娘从始至终都没插手。若是皇后娘娘一力维护承平伯,我们还有机会将他‘流放’到南边烟瘴之地吗?”

咦?

这话听起来怎么像是叛徒说的话。

这是在长皇后的气焰,灭自己的威风吧。

敢情他们能胜利,靠的不是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而是因为皇后娘娘放水?

岂有此理。

众人大为不满,盯着敢说实话揭露真相的某位同僚。

“承平伯前往南边烟瘴之地,似乎是他自己的选择。”

“那是因为他没别的地方去。所有的出路,都被我们堵死了。”

确定吗?

不要为了往脸上贴金,就罔顾事实。

仔细想想,承平伯顾珽前往南边烟瘴之地,好像同朝臣没有半点关系。

朝臣只要求陛下严惩顾珽,可没说具体怎么严惩,更没提南边一个字。

“陛下不是因为御史弹劾就妥协的人。”

“闭嘴!”

非要拆穿真相,有意思吗?

就不能让大家多享受一会胜利的喜悦?

到底站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