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1275)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在书院学子的心中,三元公杨先生,孙状元,以及任先生,被称为书院三友。

他们的清谈会,令所有学子趋之若鹜。

凡是听过清谈会的人,都说受益匪浅。

顾玖恍惚了一下。

哎呦,果然记性不好。

差点忘了任丘对山河书院并不陌生。

当年,是她安排三元公杨先生将任丘忽悠到了山河书院。

最近是太忙了吗?

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忘了。

顾玖醒了醒神,问道:“那你认为任先生辞官后,有可能到山河书院教书吗?”

御哥儿有些愁,“儿子不太确定。任先生数次提起,说是京城太过憋闷,要出去走走。”

“有说去哪里吗?”

“先生没说。只说不想留在京城,让他心烦。”

顾玖笑了起来,“不知道任先生有没有兴趣到江陵一游。”

御哥儿一脸糊涂。

顾玖捏捏他的脸颊,“娘亲自有打算,你不用操心。”

马车直接驶入山河书院,摇摇晃晃,来到书院后山别院。

丫鬟早已经准备好了茶水点心。

大狗闻得熟悉的味道,从大门跑出来,扑进御哥儿的怀抱。

御哥儿抱着大狗,亲热得不行。

顾玖叮嘱他,“带狗狗去二楼,别吓着人。”

“儿子晓得。”

到了约定的时间,杨季按时到来。

“学生来迟,请夫人见谅。”

“是本夫人来早了。坐下说话吧。”

杨季躬身一拜,这才席地而坐,捧起茶杯,饮一口清茶。

顾玖关心问道:“行李都收拾好了吗?”

杨季赶紧放下茶杯,“回禀夫人,行李已经收拾妥当,三日后出发。”

“可有什么难处?不必为难,有难处尽管说于我听。”

“多谢夫人,学生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内子,她已经有三个月身孕。学生能否请夫人看顾一二?”

“恭喜恭喜!你放心,我会派人照顾好尊夫人。”

顿了顿,顾玖直言问道:“你本是探花,留在翰林院,按部就班的升迁,几年之后就能外放,出任中等州府父母官。而选择前往西北,归期未定。甚至有可能因为战事不利,耽误了前程。你会后悔吗?本夫人希望你能实言相告。你要明白,前往西北大都督府,条件会很艰苦,绝非京城能比。”

“夫人放心,学生不后悔。学生曾千里奔袭,双腿溃烂,前往西凉。我想西北的条件再艰苦,也比不上西凉那一次。”

杨季眼神坚定,没有丝毫动摇。

顾玖满意地笑起来。

她最满意的,除了杨季的才学,就是他的坚定。

一旦下定决心做某件事,就一定这会做到最好。

顾玖端起茶杯,“本夫人以茶代酒,祝你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多谢夫人!”杨季赶紧端起茶杯回敬。

喝了杯中茶,顾玖拍拍手。

两个丫鬟送来两个托盘。

托盘用绸布盖着,看不见托盘上放着什么东西。

顾玖示意杨季掀开绸布。

杨季沉住气,掀开其中一个托盘上面的绸布。

“匕首!”

托盘上面,放着的是闪烁着寒光的匕首。

顾玖拿起其中一把匕首,拔下一根头发,匕首划过,头发断成两截。

手松开,匕首落下,直直得插入桌面,没发出一点动静。

杨季大惊。

这是吹毛断发的利刃啊!

顾玖拔出匕首,放回托盘,“两把匕首,你一把,陈壮实一把。”

“夫人何处得来如此利刃?”

顾玖扬眉一笑,眼眸中全是喜意,“打铁小作坊偶得合金,打造了数把匕首,这是其中的一把。”

第865章 四轮马车(三更)

位于城西郊外,山坳坳里面的打铁小作坊,早就不是当年的小打小闹。

规模至少扩大了两倍。

就连住人的水泥房,都多了好几排。

整个山坳,都被平整出来,成了作坊。

高耸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

周围的树木都是无精打采。

冶铁,环境污染无法避免。

内侍马小六,去年奉命从西北回来,就一直驻扎在打铁小作坊。同工匠们同吃同住。

“马管事,成功了,成功了!精钢炼制的腰刀,终于成功了。”

如果说顾玖赠给杨季的匕首,是偶然所得。

此刻,打铁小作坊制作精钢腰刀,就是批量生产。

从提炼精铁,到炼制精钢,到批量生产,到打造腰刀,历时两年之久,工匠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所有的技术工艺。

马小六拿着钢刀,手指轻轻划过刀刃,鲜血横流。

他完全不在意。

他挥舞着钢刀,直接劈向原始的铁刀。

哐!

金属摩擦声刺耳,火花溅起。

铁刀出现了缺口,而钢刀完好无损。

马小六大呼一声,“好!非常好!有赏,每个人都有赏赐。”

众工匠喜不自胜,齐齐欢呼。

然而,马小六接下来一句话,却给工匠们泼了一盆冷水。

“炼钢炉从今日起熄火!接下来只炼精铁!”

工匠们愣住,不敢置信。

好不容易掌握了完整的工艺,有了合格的炼钢炉,结果却被要求熄火。

“这是为什么啊!?”

“马管事,建一座炼钢炉有多难,你一清二楚。这要是熄火,这炉子就废了啊!”

“是啊!炉子废了,再想建一座合格的炼钢炉出来,太难了。”

“马管事,不要熄火啊!”

工匠们七嘴八舌。

然而马小六却异常坚定。

“今日必须熄火。这是上面的决定。”

马小六一直牢记顾玖的嘱咐,何时炼制出精钢,何时熄灭炉火。此事不容商量。

顾玖要的是技术,而不是精钢。

顾玖不需要精钢吗?

当然不是。

而是环境不允许她在这个时候炼制精钢,太犯忌讳。

尤其是刘诏此刻身在西北练兵,更是大忌。

无论如何,炉火必须熄灭。

光是精铁制造的武器,已经领先北荣上百年的技术。

有精铁武器足够了。

马小六态度坚决,不容置疑。

工匠们只能含泪灭了炼钢炉。

当炉火熄灭的那一瞬间,几十个工匠伏地大哭。

花了多少心血,才有了一座炼钢炉,却又被迫熄火。

不甘心啊!

马小六也难受,眼眶湿润。

但是他依旧硬着心肠,销毁一切资料。

精钢腰刀,只打制了十把,全部锁进库房,等待夫人的安排。

他擦干眼睛,说道:“今儿放假一天,明儿开始大炼精铁,生产四轮马车。”

轴承问题,已经解决,同样用精铁制作。

四轮马车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只等批量生产。

库房里,放着几辆成品四轮马车。

马车车轮气质森冷,却让人眼前一亮。

马小六轻抚四轮马车每一寸。

别小看不起眼的四轮马车,这是一次技术的革命,是大周制造业的革新。

这一天,一定会铭记在史书上。

打铁小作坊必将名留青史。

……

今儿是个阴天。

京城街面上比往日更加热闹。

阴天嘛,天气没那么热,大家都乐意出来逛一逛。

然后无数人开始揉眼睛。

“我是眼花了吗?”

“我也觉着我眼花了。”

“那是四轮马车。”

“四个轮子的马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转弯了转弯了,大家快看啊。”

“天啦,转弯怎么那么顺畅?我还以为马车会卡住。”

“你们看车轮,是不是用了什么链接在一起。”

“天啦,车轮竟然不是木制的,而是铁做的车轮。这得多少钱啊。”

“四个车轮得用多少斤铁啊。买个铁锅,都要二三两银子,这四个轮子,岂不是要几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