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1219)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文德帝暗暗点头,“关于人选,朕希望爱卿再多想想。”

“微臣遵旨。”

很显然,文德帝对李秉明不满意。

陆大人不着急。

……

朝堂上,御史们越吵越厉害。

文德帝不加干涉,却也不回应。

御史们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越发愤怒。

他们以更大的怒火,书写弹劾奏章,明着指出文德帝的错误。

即便被打廷杖,他们也认了。

皇帝怎么可以不回应他们,太过分了。

湖阳公主有些担忧。

此事因她而起,她是不是该站出来彻底解决这件事。

抽了个时间,她来到宫里,求见文德帝。

文德帝却安抚她,不用担心,一切都在控制中。

湖阳疑惑,“皇兄不是安慰我?”

“当然不是!”

“朝中那些御史?”

“不用担心,很快他们就没力气吵闹。”

湖阳不懂,也没深究。

她听皇帝的话,回府静观其变。

至于陈家远亲,已经没人关心。

有陈家远亲到公主府求情,都被门房赶了出去。消息根本没传到湖阳的耳朵里。

就在御史们群情汹涌,吵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文德帝突然在早朝上宣布,成立西北大都督府,总管西北一地所有军政事务。

此话一出,石破天惊。

御史们惊得下巴都掉了。

西北大都督府?

开玩笑吗?

这个时候,无人关心皇帝不回应御史的弹劾是多么的罪大恶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横空出世的西北大都督府上面。

文德帝下一句话,又让所有人的心跟着跳动起来。

“西北大都督府大都督的人选尚未决定,诸位爱卿,可有人选推荐?”

第820章 一切都在计划中(十五更)

砰!

李大人一拳头砸在墙上。

朝廷设立西北大都督府,这第一任大都督,舍他其谁。

李大人人在书院,心系朝堂大事。

朝廷那边刚有动静,他这里就得了消息。

他激动不已,心脏都快从喉咙跳出来。

谁给中书令陆大人吹了风,竟然主动提出设立西北大都督府?

是大皇子刘诏?

还是诏夫人?

总不能是陆大人和他不谋而合吧。

真是的,吹风前,也不知道给他透个口信。

李大人想约刘诏见一面,探一探刘诏的想法。

结果消息送出去,石沉大海。

刘诏根本没有回应他。

李大人生气了。

也慌了!

刘诏不回应他,几个意思?

难不成刘诏还能找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李大人纵横官场几十年,没想到老了,反而患得患失。

可见自身修养不足,定力不足。

三元公杨元庆约李大人下棋。

他拒绝了,“杨兄叫孙兄陪你下棋,我没空。”

“你明明有空。”三元公杨元庆当场拆穿李大人。

李大人有点不好意思,改口说道:“今儿没心思下棋。”

三元公杨元庆不等招呼,主动走进李大人的屋舍。

“老夫在西北待了差不多三十年,那里的一草一木,老夫如数家珍。”

李大人心头一跳,狐疑的盯着三元公。

三元公老神在在,继续说道:“陛下突然决定设立西北大都督府,显然是打算动一动西北。如果只是军事上动一动,柱国公的资历足够了。不过显然,陛下不仅要动一动军事,还要动一动地方政务。如此一来,柱国公就有明显的不足。现在朝中为了西北大都督的人选都快吵疯了,李兄也很动心吧。”

李大人哈哈一笑,“杨兄真会说笑,我现在就是一个致仕养老的老头。朝中大事,与我何干。”

三元公似笑非笑地看着对方,没有拆穿对方的假话,好歹给对方留了点面子。

“李兄没动心就好。权利迷惑人心,西北那地可不懂温柔似水那一套。不管是谁出任西北大都督,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将性命丢在西北。”

李大人笑了笑,“杨兄不在官场,对官场的事情倒是挺了解。”

三元公杨先生自嘲一笑,“我人虽不在官场,却时常要和官场人打交道。谁让老夫当初是朝廷钦犯。”

李大人迟疑了一下,试探问道:“鲁侯此人,杨兄怎么看?”

三元公杨元庆挑眉一笑。

还说没动心,真是口是心非。

他轻咳一声,才说道:“鲁侯此人,世人皆知,不好打交道。要么臣服他,要么被他砍头,要么就是全方位压制他,让他知道厉害,心生忌惮。试图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和他掰腕子,当心半夜人头落地。”

李大人打了个寒颤,“他敢杀朝廷命官,这是造反。”

“谁告诉你他杀了朝廷命官。就不能水土不服,身体不适,一病不起,病重不治而亡吗?”

嘤嘤嘤……

吓唬谁啊!

李大人对鲁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就是个胆大包天的主。

难怪在西北当官的文官,都对鲁侯敬而远之。

除非必要,不会和鲁侯打交道。

李大人又问道:“还有吗?”

三元公轻描淡写地说道:“鲁侯练兵很有一套,他手下的兵最能打,也最敢打。当然,他的兵和他的人一样桀骜不训,不好相处。”

李大人暗暗点头,鲁侯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鲁侯前往西北之前,西北军的战力只能算一般般。在边军里面,甚至排不上前三。

自从鲁侯去了西北,经过整顿,西北军大变样。一跃成为战斗力最凶悍的部队,其他边军都要忌惮三分。

鲁侯本人,也是水涨船高。

一直到今天,赫然成为朝廷和皇帝忌惮的存在。

想要掌控西北,首先得压服鲁侯。

李大人琢磨起来。

三元公杨元庆敲敲桌子,提醒对方醒一醒,“陛下不会派你去西北,李兄就别惦记了。”

李大人大怒,“杨兄下结论未免太早了一点。”

杨元庆呵呵冷笑,“你该知道,陛下不喜你,不信任你。你是先帝留下来的人,陛下容你在朝堂上蹦跶了好几年,都是看在先帝的份上。”

李大人冷哼一声,“那么我们就拭目以待。我会让杨兄看看,什么叫做化不可能为可能。”

“看来李兄对西北大都督一职势在必得。那我提前祝李兄心愿得偿。”

……

朝臣们对于西北大都督的人选,很重视,也很积极。

朝臣们积极推荐人选,文德帝的案头很快就摆满了一叠文书档案。

翻阅每个人的生平资料,文德帝脸色越来越阴沉。

砰!

文德帝将文书重重扔在桌上,很生气。

“推的都是什么人,就没有一个人能让朕满意。”

“陛下息怒!这里还有一页名单。”常恩小心翼翼地说道。

文德帝挥挥手,十分嫌弃,“不看了。越看越火大。”

说完,从众多文书档案中翻出一份,“目前为止,也就柱国公还算合适。”

哎!

要选一个能压制鲁侯的人,不容易啊。

选人不当,很可能是在给鲁侯送人头,或是送个糊墙匠,亦或是直接被鲁侯收买。

文德帝思虑再三,“宣柱国公进宫。”

柱国公望望天,看着天降馅饼,有些欲哭无泪。

人人趋之若鹜的西北大都督,他却避之唯恐不及。

别人没和鲁侯打过交代,不了解鲁侯的为人。

他和鲁侯打了几个来回,对鲁侯的秉性可是一清二楚。

心里话,柱国公真不乐意去西北,同鲁侯打交道。

特么的,根本就是折寿。

做好是应该的。

做不好,就是千夫所指。还要面对陛下失望的怒火。

柱国公夫人问他:“公爷在担心?”

“老夫不得不担心。鲁侯向来视西北为他的地盘,任何胆敢进入他地盘的人,无一例外,他全都当做敌人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