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1162)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人脉关系甚多,消息极为灵通。

黄去病缺人,干脆就点了三顺的名字,让他跟着一起办报。

黄去病定了第一期的专题,写青楼。先吸引一波男人的目光。

很显然,这年头男人才是市场上消费主力。

将青楼排个名次,青楼姐儿也排个名次。

这事他特意交代三顺办。

结果三顺写的稿子,让黄去病大怒。

因为给钱的青楼,被三顺一顿讥讽,从菜肴酒水到装饰,就没他挑不出错的地方。

没给钱的,反而一顿猛夸。

三顺也很委屈啊。

公子偷偷收了青楼的钱,答应尬夸,事先也不透露一声。

黄去病拿起扇子,往三顺头上招呼,“胆子大了啊!本公子会贪污区区这点钱吗?青楼给的钱,全都入了公账,自己找账房翻账本去。

《大周生活秀》,本公子估摸着很难赚钱。不从别的地方搞点钱来,这份报纸就办不下去。这可不是《山河书院报》有夫人补贴,我们办的《大周生活秀》属于自负盈亏,而且还不能从书局抽调资金贴补。”

三顺摸着头,“公子未免太悲观了些。小的觉着《大周生活秀》一定能成为爆款。”

黄去病呵呵冷笑,“就凭你们写的这些狗屁不通的稿子?”

“侍琴她们写得也没比我的好。”三顺不服气。

这份《大周生活秀》需要争取女性客户,诸如胭脂水粉,衣服鞋帽。

这方面的文章,爷们们写不好,因为不了解。

于是黄去病干脆跑到女子学堂,将侍琴几个人借来一用。

一听说办报,侍琴几个人二话没说,兴致勃勃跑来。

然后就发现这差事,真不是人干的。

写了不下十份稿件,全被黄去病打了回来。

气得几个人,只想罢工。

黄去病也是焦头烂额,到目前为止,就没几篇能用得上的稿子。

还有三天,还没定稿,消息已经放出去,难道要自打脸?

一想到被打脸,黄去病就觉着脸发烫。

“你们继续改稿子,我去找个人。”

黄去病卷走所有稿子,出了文青书局后院,往山河书院而去。

他想起一个人,崔疯子崔七。

镇国侯的幼子崔七,目前就在山河书院当教习,教导琴棋书画以及诗词一道。

据说崔七在书院如鱼得水,乐不思蜀。

光看他上山,没见他下山。

家也不回,妻儿也不管。整日里就窝在书院。

黄去病也是一纨绔,同大纨绔崔七熟。

只不过黄去病这个纨绔,不那么称职。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一般般,古玩鉴赏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比起崔七,他是远远不如。

《大周生活秀》讲的就是吃喝玩乐。

这方面崔七是专家啊!不找他找谁。

黄去病兴冲冲上了山,进了书院,问了一圈人,终于找到崔七。

“崔七,这回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帮我。我可是全指望你了。你要是不帮我,我只能玉秀山上跳下去。”

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黄去病又是诉苦,又是耍赖,百般手段使出来,终于打动了崔七。

黄去病背过身,吐吐舌头。妈呀,比哄他家娘亲大人还累。

崔七提笔写稿子。

黄去病就守在他身边。

丫鬟阿晴拿着两份稿子,找到黄去病。

“我家夫人让奴婢交给公子。这两份稿子,公子觉着要是能用的话,就拿去用。事后记得结算润笔费。”

黄去病一边翻着稿子,一边吐槽,“你家夫人又不缺这点钱,还问我要润笔费。你回去告诉她,做人不能太吝啬。”

“我家夫人是不缺钱,可是奴婢缺钱啊!”阿晴笑盈盈地说道。

黄去病诧异,“这稿子是你写的?”

“夫人给的思路,奴婢动笔写的初稿,夫人又帮忙润色了一番。你瞧着能用吗?”

“能用,肯定能用。尤其是写湖阳郡主的这一篇,特别好。湖阳郡主答应了吗?别等我刊登出来,转眼湖阳就杀上门手撕了我。”

丫鬟阿晴咯咯咯地笑起来,说道:“公子放一百个心。湖阳郡主一听说要为她写一篇文章刊登出来,特别高兴。还特意将她的大丫鬟派了过来。这上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郡主身边的大丫鬟口述。”

黄去病一听,提着的心果然落到了实处。

“你回去告诉你家夫人,湖阳这篇稿子第一期就用,头版头条。”

“奴婢听说,你们第一期要做青楼专题?”

“青楼在第二版。你一个姑娘家,说什么青楼,不好不好。”

阿晴抿唇一笑,“公子忙吧,奴婢还要回去复命。”

“告诉你家夫人,让她放一百个心,我肯定把《大周生活秀》办起来。”

“我家夫人说了,刚开始亏点钱也没关系。让公子放手去干,凭借公子的身份,没谁敢为难你。”

这话说的,好像他背景很牛逼似的。

虽然他背景的确很牛逼,福雅公主是他娘,皇帝是他丈人,可是他也怕啊!

他怕被人撕了。

比如他娘,比如湖阳……

嘤嘤嘤,真的好怕啊!

第773章 下一个爆款

“卖报,卖报!《大周生活秀》两文钱一份。”

“青楼姐儿哪家俏,尽在《大周生活秀》!”

“新鲜热辣刚出炉的京城青楼大排名,快来看啊!”

“湖阳郡主隐秘二三事,独家报道。”

“小孩,来一份你手里那个。多少钱来着?”

“两文钱。客官您拿好。”

卖出一份《大周生活秀》,得到铜钱两文。

报童咧开嘴一乐,叫得更有劲了。

“卖报,卖报……”

“小孩,到这里来。”

青楼二楼窗户边,几个姐儿摇着花花绿绿的手绢,咯咯咯的笑。

今日罕见的,青楼的姐儿们都不睡懒觉,专门等着报童经过。

花了两个铜钱,买了一份《大周生活秀》,几个姐儿围在一起看起来。

不看还好,一看,脸都气绿了。

“写的什么玩意,全是胡说八道。我们红月楼怎么就不如蓝月楼?”

“就是,把蓝月楼夸到天上,把我们红月楼贬得一文不值。莫不是收了蓝月楼的钱。”

“贱人!我非撕了蓝月楼那帮贱人。说好公平竞争,竟然偷偷塞钱。”

“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一定要找狗屁不通的《大周生活秀》,叫他们重新写一篇文章。”

“我们也偷偷塞钱。蓝月楼能这么干,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干。”

“先不管《大周生活秀》,先去撕了蓝月楼那群贱人再说。”

“对对对,先去撕了那群贱人。”

……

“哎呀呀,以前的青楼都白逛了,我竟不知喝酒吃菜听曲,还有这等讲究。”

“恕我眼拙,我竟不知蓝月楼有这等妙处。今儿一定要去瞧瞧。”

“这上面的内容,有失公允。在我心中,红月楼更胜蓝月楼。”

“蓝月楼更妙,若隐若现……”

……

“哎呀,我的胭脂水粉买贵了。《生活秀》上面说,明镜坊同样的胭脂,要比我们平日买的足足便宜了八文钱。”

“还有珠花,也便宜了两文钱。”

“头绳价格倒是差不多。”

“没想到西市后巷还藏着一家老字号的银饰铺,上面写着传了四五代。打造银饰,款式漂亮,价钱也公道,关键是工艺好。”

“死丫头,光顾着看着胭脂水粉的价格,就不知道看看粮油价格。”

几个妇人双手叉腰,对几个大姑娘怒目而视。

姑娘们赶紧查看粮油价格。

“娘,你昨儿买的菜油,比徐记铺子贵了一文钱一斤。”

“天杀的,老娘找他去。竟然敢比别家贵。”

“大米呢?大米价格哪里最便宜?”

“最便宜的还是新民县粗粮店,那边卖得最便宜。不过要早点过去,去晚了就买不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