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1061)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多谢夫人!老夫暂无出版个人文集的想法。”

“我尊重你的想法。”

……

此刻站在山河书院大门口,面对热情迎接他的书院人员,杨元庆自嘲一笑。

“多谢诸位热情相迎,不知山长此时可方便?”

“方便,方便。三元……杨先生这边走。”

面见山长之后,他在山河书院正式安顿下来。

一栋二层小楼,就是他的安居之所。

自今日起,他将伴随着非议质疑,甚至是羞辱,传道受业解惑。

二楼栏杆处,凭栏而望。

众人好奇他,他何尝不好奇这世间。

人性的恶与善,见过,尝过,经历过。

知天命之年,他又将迎难而上。犹如当年轻狂年少,搅动世间风云,叫天下文坛侧目。

……

山河书院聘请平平而已三元公为教习的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得,一天之内传遍了全京城。

紧接着,三元公杨元庆带来的影响,就凸显了出来。

山河书院内,有学子要求退学。

平平而已三元公,欺名盗世之辈。

山河书院聘请此人为教习,分明是一丘之貉。

为名声着想,为前程着想,只能退学。绝不能和欺世盗名之辈有任何牵连。

一想到,自己的师长会是恶名满天下的三元公,无数学子都觉着前程无望。

再多的奖学金也无法和前程相比。

这边有人退学,书院外,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更多的人涌到新民县,参加山河书院的招生考试。

“这些人都疯了吗?”

退学学子不敢置信。

国子监的师生,更是一脸震惊。

“平平而已三元公名声臭大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跑来报考山河书院?”

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

就连山河书院的师生,也都是一脸懵逼。

本以为书院会萧条,为什么报考的人却不降反增。

不合理啊!

那些学子,脑子里都进水了吗?

无数人发出疑问。

王学成也在问为什么。

当大街小巷都在议论平平而已三元公的时候,他也生出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想着要不要放弃报考山河书院,干脆回县城读书?

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隔壁房间又来了新的学子。特意从下面的县,来到这里报考山河书院。

严辞搬去了书院,他的房间就空了出来。

新民县的房子,从来不愁租。

很快,房东就将空出来的房间租给了新来的学子。

新来的学子新陈,也是个童生,二十来岁。

王学成很好奇,“陈兄,你为何选择这个时候报考山河书院?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平平而已三元公,你没听说吗?”

“听说了啊!正是因为听说了平平而已三元公,我才下定决心报考山河书院。”

“这是为何?”

王学成越发糊涂。

陈童生笑了起来,“王兄以前也是在老家读书吧。”

王学成点头。

“王兄对老家的书院,就没一二体会吗?”

王学成脑子反应慢,一时间没回过神来。

陈童生自顾自继续说下去,“像我们这样,没有家世,没有人脉,甚至连钱都没有的学子,全靠自己拼尽了全力,靠着全家人的支持,才能走到今天。这一路走来,其中到底有多少艰辛,王兄应该比我更清楚。”

王学成连连点头。

读书说起来容易,对于没家底没人脉的农家子弟,真的太难太难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绝非夸张,而是写实。

秀才刷下去一大批。

乡试又刷下去一大批。

可以说,能考中举人,参加会试,都是人中龙凤,运气和实力兼具。

这其中,绝大部分,又都是官宦世家出身的学子。一穷二白的农家子弟,能坚持到会试,简直是凤毛麟角。

九成九的贫困书生,都止于秀才。个别考上举人。

至于进士,估摸着一万贫困学子里面,才能有一个农家出身的进士。

这是现实。

只要选择读书一途,就得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

陈童生继续说道:“乡里面的蒙学,县里面的书院,我们读书的地方,十年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除了当地的人,还有谁知道?书院名不见经传,先生同样名不见经传。教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平平而已。

从这样的书院出来,王兄可曾想过,我们最好的结局是什么?考中秀才,做个蒙学教书先生,就是我等最好的结局。一辈子,止于乡间,名声不显。”

王学成弱弱的问道:“这样不好吗?”

陈童生笑了笑,“既然好,王兄为何又来报考山河书院?”

王学成实诚地说道:“我是为了奖学金。”

陈童生说道:“我亦是为了奖学金。以及我不想人生止于乡间秀才,蒙学先生。平平而已三元公,多大的名声,天下皆闻。

而冒着天下非议聘请三元公的山河书院,名声也即将传遍天下。县里面的书院,别说一百年,就算是两百年,也攒不下这么大的名声。在天下最有名的书院读书,跟随最有名的先生学习,他日还能光明正大拿国子监学子刷名望,这等好事,王兄竟然不动心?”

王学成一脸傻愣,“可这都是骂名!”

陈童生不以为然,“骂名又如何?骂名也是名声。我敢肯定,山河书院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聘请三元公做教习先生,定有后招。骂名也能变成好名声。

而且山河书院敢聘请三元公,更体现了这家书院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格局。像我等俗人,读书只为俗世名利的人,山河这书院定不会嫌弃。而我,亦不会嫌弃山河书院名声不好听。

山河书院,注定是我的去处。国子监的学子,注定是我脚下的踏脚石。至于三元公,无论还剩下几分才学,我一定会成为他的学生。”

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抱负。

王学成:“……”

自己和对方一比,真是毫无进取之心。

而且毫无主见。

“好,说得好!”

房门打开,同住一栋楼的两位举人竟然就站在门外。

“这位兄台,你刚才一番言论,对我等来说,真正是一剂猛药。犹如醍醐灌顶。明明是个俗人,还学别人附庸风雅。风雅没有,银子倒是浪费不少。”

租住在二期的学子,经济情况都一般。

两位举人老爷,当然比旁人要好上许多。却也称不上富贵,租不起三期的房子,只能窝在二期。

王学成赶紧起来,想替陈童生介绍二位举人老爷。

却不料,不等介绍,陈童生已经和两位举人老爷攀谈起来,还称兄道弟。

这样的待遇,同为童生的王学成,瞠目结舌。

因为自他搬进来,他在两位举人老爷这里,连个正眼都没得到过,更别提另眼相看。

他一脸懵逼:两位举人老爷不和他来往,看来不单单是看不起他的童生身份。估计还是因为他比较笨的原因。

陈童生不仅聪明,而且善于应酬,时不时还有惊人之语出口。

和这样的人说话,的确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王学成思索了半天,终于想明白:他不用放弃山河书院,他可以继续考下去。

陈童生说好,想来差不了。

第一次接触,陈童生就取代了严辞,成为王学成心中的指路明灯。

严辞:“……”

王兄见异思迁要不得!

第692章 妖风(三更)

报考山河书院的人数反常暴增,被某些人称之为“妖风”。

在这股妖风的影响下,那些原本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报考山河书院的举人老爷们,终于做出决定:

报!就报考山河书院。

大家都是追名逐利之辈,同山河书院的气质太配了。

山河书院聘用三元公,一样是追名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