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品捕快:深得朕心(93)

作者: 火山五月 阅读记录

这成语用的也不算全错,至少听的人能明白他想表达什么。连蒂突然很喜欢这个浑身上下精致无比的粗人,真是妙人一个。

明曦伸手抚过连蒂脸颊说:“你且先回泰潜宫歇着,昨晚也没休息好,等下太医来给你请脉,让他给你开些补品吃,好好补补。”

连蒂见他说的露骨,赶紧行礼告退,不敢再多说一个字。他这分明就是刻意为之,他身后那些人中,除了宁王明萱、安岳世子,还有雷大将军雷霆。雷小姐即将嫁入宫中成为皇后,他却在未来国丈面前对她秀恩爱,他究竟想干什么!

连蒂加快脚步离开,直到拐个弯看不到明曦一行人才慢了下来,她扭头问似水:“那个安岳世子是个什么来头?”

似水说:“来头大着呢,他是前朝皇族永励王的孙子。”

“前朝皇族?怎会在宫中大摇大摆出现?”

“那是因为当年圣祖爷起事的时候,永励王在南昭帮了大忙,临阵倒戈,才让圣祖爷能从南到北一路顺利杀过来。”

“南昭?”

“嗯,听说当年永励王是前朝皇帝的叔父,南昭是他的封地,现在是我朝最大的属国。”

“永励王为何会临阵倒戈?圣祖爷造反打的明明是他自己的家族?”

似水双手一摊,“我怎么知道,那时我娘还没生我呢。”

“你在皇上身边那么久就没听谁说起过吗?”

“能做出背叛自家皇族、倒戈相向这种事,怎么说都不大光彩吧?当然是能掩盖就掩盖,谁还大张旗鼓到处说去。”

“你说的也对,难怪从来没听过永励王的事情。那安岳世子是第二代永励王的儿子吧?”

“对,我听燕总管说,安岳世子是二代永励王唯一的儿子,永励王妃头胎生了一个女儿,之后不知为何怀上也坐不稳胎,后来怀上安岳世子后,找了个老大夫一直在边上盯着,吃的食物、喝的水、房中的摆设、院中的花,全部经他过目把关,如此千辛万苦才保下来的。”

“安岳世子之后,王妃再没生过了吗?”

“再没生了,如今的永励王是个情种,与王妃鹣鲽情深,除了王妃,连个侍妾都没有,所以,这个安岳世子就是永励王的金疙瘩。”

“嗯。”连蒂点点头,按照自然淘汰法则,不健康的婴儿才会自行流产,而像安岳世子这种千方百计保下来的孩子,通常不大聪明。“安岳世子和宁王看着关系好似不错?”

“宁王的封地关山与南昭国比邻而居,这次进京,永励王妃特别交待让安岳世子跟宁王一路同行的。”

“哦,原来如此。”

*

福沁宫里,侍女们奉好茶依次退出屋内,太后和颜悦色对宁王说:“你可整整十一年没在哀家这里喝过茶了,这是今年的新茶,你尝尝。”

宁王点头道:“是,见到母后精神矍铄,儿臣就放心了。”

太后却说:“阿萱可是哪里不舒服,哀家见你瘦了好多,脸色也不大好。”

宁王说:“儿臣一路来京,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不慎染了风寒。”

安岳世子在旁插嘴道:“太后,宁王爷是因为排练杂耍团的节目,积劳成疾。”

太后问:“是何杂耍团?阿萱要自己亲自劳累?”

宁王说:“此次儿臣进京,是为皇上的大婚而来,总要备些礼物,但儿臣封地除了丝织品好些,也唯有这个杂耍团还拿得出手,所以,特意带来给婚庆加点彩头,母后看了若是喜欢,儿臣让他们给母后特别表演几场。”

安岳世子说:“太后,有个变戏法的非常精彩,安岳完全目不识丁。”

宁王纠正他:“目不暇接!”

太后掩嘴笑道:“世子既然说好,那必定是好的了,改日哀家一定好好看看。阿萱的病可有让太医瞧瞧,要按时吃药,赶紧好起来。”

宁王说:“母后放心,太医已经瞧过了,并无大碍。”

太后放心道:“如此便好,身体有恙,且好好养着。承学宫后面的几处宫殿一直空着,”太后转头对明曦说:“皇上,就安排宁王和安岳世子住在那边吧,反正如今后宫也不过只得知夏一个妃嫔,”

明曦点头道:“是,儿子听从母后安排。”

太后又接着问了一句:“昨晚侍寝的连小姐,皇上可有什么打算?”

明曦规规矩矩地说:“她是甄选出的秀女之一,且等到朕大婚之后,由皇后对当选的秀女进行统一册封时再说,如今让她先在泰潜宫当个宫女,也好学点规矩。”

雷霆在旁听了这话,露出满意的神情,由皇后对众秀女进行册封,彰显了皇后在后宫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雷霆当然满意。

宁王听了学点规矩几个字,得意地轻轻一笑,原来规矩还是要学的呀,还以为真能允许一个野丫头在宫里乱来呢。

太后点点头,转头与宁王继续寒暄,明曦则默默地低头喝茶。

对宁王这位六皇兄,明曦的记忆还停留在七、八岁,在承学宫学习时,六皇兄对他永远一付爱搭不理的样子,每次遇见向他行礼,也总是被他冷冷的回应。

承学殿的太子太傅常常夸赞明曦聪慧,书背的好,六皇兄必会在课后走在他身后说:“这位夫子最会拍人马屁,个个背书都夸背的好,哪能个个都好,明明就有不好的。”以致明曦对这位六皇兄非常厌恶,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当面给他怼回去。

宁王的亲生母亲瑾妃曾是先帝最宠爱的妃子,嫁给先帝十五年才封到妃位。而明曦的母妃倾城皇妃比瑾妃高了一级,从一个美人到皇妃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瑾妃对倾城皇妃的嫉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宁王。

宁王比明曦大十岁,当年太子谋逆时,宁王十九岁,新婚不久,刚被封王,正是人生得意的当口,不知道为何就被卷进了太子的谋逆案中。当年知道内情的人死的死、判的判,活着的人都被远远打发了出去。

明曦曾问过燕文和当年这件事的真相,燕文和却说,那是太子的宿命,不怪任何人。

燕文和的话含蓄而又飘渺,中心思想便是说反正明曦继承大统是天命所归,是被命运选中的继承者,他的两个成年兄长是先皇明德刻意发配去封地的,只为替他扫清登基路上的障碍。

明曦是真命天子,上天注定。至于为何注定是他,上天的安排嘛,燕文和也不知。

安王与宁王的封地离京城非常遥远,地贫人稀。若没有朝廷的俸禄,他们的日子过得还不如京城的二品大员,更不用说皇宫里的奢华生活了。精明如先皇,给两位皇子的封地绝对养不起一支对抗朝廷的军队。

此次皇上大婚,各郡县的官吏纷纷争先恐后送来贺礼,生怕落在人后,谁都怕明曦心生不满而秋后算帐。毕竟明曦的性情究竟如何,这十年来能看清的人几乎没有。小心驶得万年船,送礼终归是不会错的。

连刚刚消停的尚夷国都紧赶慢赶准备了贺礼,专门派出使者到京祝贺。更不用说其他与大历国一直交好的临邦,有点远见的统治者在年初便开始准备礼物,以他们对大历朝的关注,已经预见到这一年大历朝廷必会发生大变,至于谁是最后的胜利者他们并不在意,只要与大历关系和睦下去,能继续赚钱就行。

四皇兄安王明真若不是骑马摔断了腿,也必定与宁王同到京城,如今只能坐着马车慢行,路程才走了一半。怕贺礼在路上不安全,着人带了封祝皇上万福金万的信,随着贺礼让专人先行送了过来,总算安心,可以边养腿边赶路了。

宁王与太后说了好一会儿话,安岳世子在旁老老实实地坐着,不时陪着笑脸,没再开口冒他的半调子成语,看着很是讨人欢心。

宫女进来禀报关潼生求见,明曦提醒太后说该商讨大婚的事情了。太后才拍拍手说,差点忘了大事,快让关侍郎进来。